中国国际政治类期刊的进步不足

点赞:6087 浏览:212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强大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学术研究的活跃和丰富,中国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刊物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也在调整和演变.本文以编辑学为主要知识背景,从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出发,选取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三种国际政治类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和《外交评论》为案例,通过对它们2001―2007年这一时间段各自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的梳理和分析,集中讨论了中国国际政治类期刊在这方面的进步和不足.编辑方针的明确和栏目设置的优化是成就一份优秀刊物最为重要的前提和途径,国际政治类期刊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更需要从这些方面多做努力.

[关 键 词]国际政治期刊编辑方针栏目设置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8)4-0110-09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之相应,中国的对外交往日渐增多,对国际政治的了解、观察和研究也更加广泛、全面而深入.就学术研究层面而言,这些年来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学术水准逐渐提高,政策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能力也有所增强.作为衡量的一个重要尺度,“一国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存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中国或多或少地已经具备,中国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已经基本上形成”.[1]在诸多条件中,“专业国际关系期刊的存在”是其中的重要一项.[2]也就是说,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进步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而国际政治类期刊的进步则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述判断和共识为前提,本文拟以编辑学为主要知识背景,从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出发,通过考察和分析刊物的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来讨论中国国际政治类期刊的进步及不足.可以想见,同样是上述那些因素的促动,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国际政治类期刊也在经历一个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专业刊物渐次增多,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刊物也在互补和竞争中,努力形成各自鲜明的个性和风格.除了开本大小、版面设计、装帧印刷等形式的因素,编辑方针的确定和调整,栏目的设置和替换,乃至于刊名的变更,与刊物的思想内容直接相关,更是办好刊物的重要因素.在这两个方面,各家刊物的编辑部一般都是自我谋划,相机而动,未必每每都经过认真的考量和比较,因此仔细推敲起来,也能够总结若干规律,发现一些问题,以资完善和改进的.而从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国际政治类期刊的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进行梳理和分析,迄今尚未见到.[3]

本文选取在北京出版的三种国际政治类期刊为分析对象,它们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和《外交评论》,考察的时间跨度为2001―2007年.这三种期刊创刊的时间比较接近,《世界经济与政治》创刊于1979年,《现代国际关系》1981年,《外交评论》稍晚,是1984年.二三十年来,它们的刊名和刊期大都有变,如《世界经济与政治》1982―1986年为《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1987年改用现名,《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由《外交学院学报》更为现名,刊期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但自创刊以来,它们的编辑和出版一直延续至今.这三种刊物在国际政治研究界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先后被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还曾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如《世界经济与政治》连续几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还曾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提名奖”.这三种期刊的主办机构也比较有代表性,《世界经济与政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现代国际关系》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而《外交评论》则由我国唯一的外交学院主办,2005年改版后,同时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会刊.这三种刊物都是专业学术性期刊,所谓“高级性刊物”,而不是通俗性期刊和一般性期刊.[4]而在同类专业刊物中,它们又都以综合、包容见长.[5]总之,这三种期刊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以它们为考察对象,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以下本文先从编辑学的角度,简要交代一下有关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的背景知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着重说明以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为分析途径的逻辑和依据.然后,本文以上述三种刊物为案例,逐次考察2001―2007年它们的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的存续和变化,最后试图进行一些比较分析,提出笔者本人的若干见解和思考.

编辑方针、栏目及其关联

举凡专论编辑或编辑出版的著作,都会论及编辑方针.在笔者主要参阅的《当代报刊编辑艺

术》一书中,两位资深编辑在“编辑部及其战略规划”一章中以专节对编辑方针进行了讨论.“编辑方针是有关报刊编辑工作总的指南,它明确了报刊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刊)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刊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6]4根据此番定义,作者试图展示报刊编辑方针的内涵和特征,“不同的报刊都在编辑方针中阐明了自己的性质、定位和宗旨”,“编辑方针常常可以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提纲挈领地反映这家报刊的举办宗旨,成为办报办刊的‘口号’,同时也是报刊进入市场的推介词”,此外,编辑方针“实际上包含了对主管方、主办方以及投资方、出品人及其关系的说明”.[6]48编辑方针主要涉及“目标读者”、“传播内容”、“风格特色”、“报道质量”等几个方面.可见,编辑方针规定并制约着期刊从内容到形式的主要方面,而尤重刊物的目标定位、思想内容和特色.另一位资深编辑在其论著中则把编辑方针提到“宏观编辑选择”的高度,指出“编辑方针任务选择”是“编辑出版者对其所从事的编辑出版活动定下的方向、目标及其活动范围”,是“编辑选择中根本的选择”,“体现并规定整个编辑出版活动的思想倾向和文化取向、价值取向”.[7]157-161

对刊物的栏目设置,一般的编辑学论著着墨不多.在《编辑学概论》中,作者这样定义期刊的栏目:

期刊的栏目,又称专栏,是由同类内容的稿件组成的版面,一般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它是期刊编辑依据一定的出版意图组织编排的,体现着编辑的主导思想和风格.就其性质而言,栏目属于期刊的内容范畴,是期刊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8]206

栏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划期刊内容,将编辑方针具体化;体现期刊个性;对稿件进行分类,展示期刊的内容.[8]206-208为了实现栏目的这些功能,栏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体现办刊宗旨,“对于任何一种期刊,只有其栏目设置真正体现了办刊宗旨,并建立了良好的栏目体系,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②富有创新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变中出新”;③精心设计栏目的名称,使其准确、鲜明、生动;④“既要注意相对稳定,又要注意动态平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期刊在设计栏目时,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栏目划分不宜过细;内容不宜过于简省;不宜重复设置;栏目标题不宜浮泛.[8]208214徐柏容则认为,栏目是“期刊系统结构的基础”,“既具有组成要素的性质,又具有结构手段的作用”,而选择栏目则应该坚持同一性、唯一性、系统性、参差性和层次性等五项基本原则.[7]268277

从上面的论述也可以看出,栏目与编辑方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有如论者所述,栏目的创设属于期刊的“中观编辑选择”,“栏目选择的基础是杂志期刊的方针任务、总体编辑构思.一方面,它要受方针任务、总体编辑构思的制约,即不应超越方针任务、总体编辑构思,否则就可能失去自我;另一方面,它又要尽可能地充分、并有创造性地去体现方针任务、总体编辑构思.”[7]267-268从宏观到中观,从编辑方针的确定到栏目的设置,期刊的宗旨、定位和导向逐渐定形而具体起来,其特色和风格通过稿件的采编、刊物的编排印刷脱颖而出.也就是说,通过考察和分析期刊的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可以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评断刊物的思想内容、特色、风格及其变化,也为评价刊物的优劣高下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可行的角度.对于国际政治类期刊,当然也是如此.

《世界经济与政治》

在2001―2007年间,《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编辑方针首先见于该刊2001年第1期刊登的“稿约”,其中开门见山就说:“本刊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本刊“主要刊登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一般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9]同年第4期有一份“征订启事”,其中自我介绍说,《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社科院乃至中国唯一研究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的综合性国际问题学术月刊”,“该刊以‘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为办刊方针,发表反映国内一流研究水平,具有创新性和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启事还对所辟栏目逐一做了简要介绍.[10]

在2002年第11期的“征订启事”中,《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编辑方针已经定型化:“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贯彻“‘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办刊方针,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与平等,促进学术交流.”“本刊注重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结合,在世界经济政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化方面进行了‘合成’的尝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结合;注重选题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11]通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网页,可以查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杂志简介”,其中把刊物定性为“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综合性学术月刊”,其他表述与上述“征订启事”基本相同.[12]

关于《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栏目设置情况,笔者对该刊2001―2007年的所有栏目进行了统计汇总(见表1).从2001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与政治》共开设了53个栏目.各年份出现的栏目数量分别为:2001年22个,2002年27个,2003年20个,2004年19个,2005年16个,2006年11个,2007年13个.各年份启用的栏目分别是:2001年22个,2002年12个,2003年5个,2004年3个,2005年4个,2006年2个,2007年5个.可见,从总体上看,无论是每年的栏目总数,还是各年份启用的新栏目,都呈减少趋势,说明随着该刊编辑方针的调整和明确,编辑部近年对栏目进行了较大的缩减,使栏目的设置趋于合理、稳定,而无须做大的变动.从2001年到2007年7年间,出现6次以上的栏目为:国际关系理论、海外专稿、中国与国际组织、学术动态,其他出现频度较多的栏目还有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争鸣、焦点透析、战略研究、世界经济、非传统安全与中国等.最近两年设置的新栏目如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危机管理、新安全观与中国,则反映了该刊编辑重心的某些调整和变化.

概括而言,《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重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理论评介和探讨.刊物“在引进国外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也成为了本刊的特色之一”.[13]相关研究也表明,刊物在1999年改版后,“逐渐变成了一份以国际关系研究尤其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主,兼有世界经济理论、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相结合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14]近年来,除了继续关注国外理论的最新进展,加强分析和批评,也注意发掘和创新中国本土的思想理论资源.

第二,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刊物的研究重心在于“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两大块,但以世界政治为主”,即便是世界经济类的文章,也要“以思想见长,不强调数理模型和数学公式的运用,偏重于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相结合”.[13]近年来一些主要栏目的设置如世界政治、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战略研究、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危机管理也突出反映了这一点.

第三,突出时代感和现实性.刊物密切关注国际关系学科的前沿,敏锐把握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国际关系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换.在这方面,刊物最近三年每年年初新设置的栏目如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危机管理等颇可印证.

第四,强调本土性[15],强化中国问题、中国视角和中国维度的探讨和研究.诚如该刊主编倡言:“在全球化、相互依存和人类进步的大前提下,从中国出发且透过中国的视角,挖掘中国的资源和叙说中国的‘故事’”,[16]思索中国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国际问题,为中国外交怎么写作.且不论绝大多数栏目的内容都与中国有关,多年来刊物设置的栏目直接联系中国的就包括中国与国际组织、中国外交、非传统安全与中国、新安全观与中国等.

第五,推动刊物的国际化.海外专稿一直是刊物的主打栏目,近年又先后开辟思想对话、学者访谈等,都在试图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互动.

《现代国际关系》

从所见的表述来看,这些年来《现代国际关系》的编辑方针比较稳定,但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2001年第5期的订阅启事把刊物定性为“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当今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国际时事政治类杂志之一”.其办刊宗旨是“为广大读者了解认识世界、增长国际知识怎么写作,为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成果怎么写作,为党政军领导了解国际环境、为涉外工作单位掌握时局和国际信息怎么写作,为我国建设事业怎么写作.”[17]

比较重要的变化出现在2001年第7期的《改版证言(编者的话)》之中.这篇文字曾在该刊连续刊登多期,足见它的重要性.其中表示,为提升刊物的内容和质量,要“继续发挥政策性、时效性、学术性‘三位一体’办刊优势”,“实现理论研究与动向研究有机结合,基础性与时效性兼顾的办刊目标,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本刊的特色”.[18]该文也对新开设的主要栏目如特约评论、专题研讨、热点对谈等作了简要介绍.而到了2007年,一份征订启事是这样来表述刊物的编辑方针的:

本刊充分展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际战略问题、国际关系理论、世界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及重大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集政策性、战略性、学术性“三位一体”,栏目包括政策报告、特约评论、国际政治与安全、专题研讨、外论选登、会议信息、书评等.[19]

在“三位一体”中,“时效性”换成了“战略性”,刊物的栏目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种措辞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据笔者所知,2005年间该刊的确换了上级主管领导和主编,因此对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01―2007年间,《现代国际关系》共开设45个栏目(见表2).各年份出现的栏目总数分别为:2001年17个,2002年12个,2003年13个,2004年12个,2005年14个,2006年16个,2007年24个.各年份启用的栏目分别为:2001年17个,2002年3个,2003年3个,2004年0个,2005年4个,2006年7个,2007年11个.从这两组数据来看,2004年都在最低值,说明经过2001年的改版,该刊的栏目设置基本稳定下来.然而,随着2005年编辑部的人事调整,栏目又迅速替换和增生,2007年更达到了峰值.从2001年到2007年7年间,出现6次以上的栏目有:专题研讨、理论探索、世界经济、书评、国际政治与安全.其他较为重要的栏目还有特约评论、热点对谈、政策报告、国际关系等.

可以看出,不管哪一个“三位一体”,注意跟踪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变化,及时反映国际时事的动态,试图结合理论研究与动向研究,兼顾基础性与时效性,强调提供国际知识和信息怎么写作,确实是该刊编辑方针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这种特色和风格通过其主要栏目也直观地反映出来.

中国国际政治类期刊的进步不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外交评论》

作为外交学院的学报,《外交评论》的编辑方针自始至终都是强调其“外交特色”的.但其间也出现了很有意味的变化.在2003年的一份订阅启事中,编辑部表示要“努力办出‘外交’特色”.[20]2004年的一份征稿启事则明确“本刊将继续以‘外交和国际关系’为特色”,“为推进‘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研究而共同努力”.[21]更为标志性的变化出现在2005年第3期.该期启用了新的刊名――《外交评论》.在当期的“特讯”中,编辑部特别指出,“刊名的变化不仅是刊物名称的变化,而且是办刊指导思想的变化”,今后正刊版面“全部用于刊登外交、国际关系、国际经济与法律方面的优秀论文,以突出本刊的‘外交特色’”,“努力使本刊成为中国外交学建设的一个学术平台”.同时,由于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参与协办,刊物刊发国际关系类的研究成果就更加名副其实了.编辑部表示:“我们特别欢迎有关国际政治走向、地区热点问题、外交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的学理性研究,有关重大外交事件的案例性研究.”[22]可见,《外交评论》的编辑方针很明确,那就是努力办出“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特色.

在2001―2007年间,《外交评论》(2005年第3期前为《外交学院学报》)共开设栏目38个(见表3).各年份出现的栏目数量分别为:2001年18个,2002年12个,2003年13个,2004年12个,2005年12个,2006年11个,2007年10个.各年份启用的栏目分别为:2001年18个,2002年2个,2003年4个,2004年5个,2005年6个,2006年2个,2007年1个.粗粗看来,除了2001年,上述数据的变化不大.其实,如上所述,2005年的改版,使编辑方针出现了重大变化,试图使刊物从一份普通的、照顾到各个学科、方方面面的学报,转型为一份比较纯粹、特色鲜明的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栏目的调整也在其中.7年间,唯一延续至今的栏目是国际关系,前5年间比较重要的栏目还包括外交工作与回忆、国际法、世界经济、语言与文化,到2006年,这几个栏目要么消失,要么合并为新的栏目.而后5年基本存续的栏目则有中国外交、外交学院论坛、国际经济与法律等.这种栏目的变化应该说是比较显著的,但除了个别的情况,最近两年栏目重新趋于稳定而少变化.

比较分析:同一性与多样性

如前所述,大凡名报名刊,其编辑方针往往可以提炼成一句话,一句“口号”,对报刊的性质、定位和宗旨既深中肯綮、画龙点睛,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如《新京报》的“负责报道一切”,《南方周末》的“深入成就深度”,《三联生活周刊》的“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都是这方面成功的实例.但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不是一般的财经社会类商业性报刊,可以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把理论和问题的研究时事化,变成公共议题,吸引普通大众的关注,它们其实是精英杂志、窄众杂志.而且,就目前国内同类期刊而言,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学术刊物,这就决定了它们关注的问题和研究领域相对比较单一、集中,彼此间的差异不大.从《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和《外交评论》三种期刊的编辑方针来看,彼此交叉、重叠的成分的确较多,其主要思想内容不外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都注意现实感和时效性,至于学术性和规范性,更是所有学术刊物的共同追求.如果我们以研究的领域和对象为标准,选取三家刊物2001―2007年间各自5个主要的栏目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相似性和同一性是比较明显的(见表4).


实际上,各家刊物对特色和风格都是孜孜以求的.各自的编辑方针虽然不够鲜明、响亮,但也绝非相似或者雷同.从栏目设置来看,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差异性,或者说“存同求异”,也客观反映在各家刊物栏目的变化趋势之中,尤其是最近两年,各家刊物新设置的栏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非常显著的.如前所述,《世界经济与政治》近两三年新推出的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危机管理、新安全观与中国等栏目,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刊物的目标和重心,而且紧跟国际问题和国际关系学科前沿,引领潮流和风气之先.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根据各自的学术和稿件资源,不时开展不同主题和文体的专题讨论,来强化刊物在思想内容乃至文本方面的特色和丰富性.在这方面,《现代国际关系》近些年所做的工作比较突出.2001―2007年间,该刊以“专家论坛系列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先后推出了“中美关系纵横谈”等21期“专题研讨”.而从2001年第7期到2005年第8期,该刊主要约请本所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连续推出了“朝鲜半岛最新形势评析”等50期“热点对谈”,栏目名重一时.

正如传统的欧洲文明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多样性之中蕴含着同一性,同一性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国际政治类期刊在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这个宏观和中观层次,完全可以存同求异,在共同的学科、知识和问题背景下办出各自的个性和特色.

要达致这一境界,就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比较细微、技术性的问题.

其一,怎样提炼刊物的编辑方针,而不是令其“淹没”在读者很少留意的“征订启事”、“稿约”或编辑规范之中,藏匿在面孔呆板、缺乏文采的字里行间?如何设计并经营刊物的版权页乃至四封?

其二,对栏目的创设乃至取消,我们是不是有了一种学理和办刊经验上的自觉?通过栏目增加编辑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加强了刊物和栏目的学术导向功能.

在这方面,《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显而易见,该刊每每推出的新栏目都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和讨论,推出的时机也反映出这一点.近两三年该刊都在年初第1期推出了有分量的新栏目.对新栏目,也常常通过“主编的话”或者“编者按”把它们适时介绍给读者和作者.在刊物的“简介”或征订启事中,会对主要栏目加以简要介绍和说明.这样,其三,如何避免设置栏目方面的一些误区和差错?比较平庸、短命乃至凌乱的栏目设置,往往在于受到非学术、非内容因素的干扰,但也可能出于我们编辑的随意和迁就,缺乏对栏目系统结构的整体把握,不遵从栏目选择的标准和原则,因而可能导致栏目设计的一些差错和缺陷,如新设立的栏目大量增生,使栏目有过细、碎化之嫌,反而模糊了刊物的特色和风格,或者重复设置栏目或者栏目迁就即时的某个事由,过时即予废止,或者栏目标题过于宏大而减损了栏目的特性和意义,等等.因此,我们不妨尽量排解因时因事因人的影响,从宏观编辑的高度,对栏目设计加以系统把握,多加推敲、细细琢磨,提高栏目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加栏目存续的时长或者说生命周期.

总之,要办出名刊,首先要经营好其中的各个栏目,使它们形成一个个品牌,形成品牌的集合和刊物或厚实或精致或兼而有之的整体.

“优秀的期刊从始至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内涵,凸显着一种理想信念”,[6]277这种内涵和信念的积聚和涵养需要期刊上下每个环节的共同努力,而编辑方针的明确和栏目设置的优化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和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国际政治类期刊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更需要从这些方面多做努力.

注释:

[1]何忠义.从国际关系期刊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基于近年来《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1):70

[2]同上.在本文中,国际关系类期刊与国际政治类期刊其实没有多少区别.但国际政治的内涵和外延都比国际关系要更丰富,包容性更强,也更合乎我国学科分类的表述,因此本文将这类期刊统称为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

[3]国内以国际政治类期刊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文献屈指可数,其中何忠义《从国际关系期刊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基于近年来〈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分析》以及程、刘宏松《〈世界经济与政治〉改版后作者、引文与文章类型的统计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1期)是比较规范、学术含量较高的两篇文章.但几位年轻作者也主要是以刊物(《世界经济与政治》)为分析载体和工具,考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至于对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的考虑和说明,主要散见于各刊物的“卷首语”、“主编的话”、“订阅启事”、“稿约”等之中,这些平常不大为读者和作者所关注的内容,将成为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

[4]关于期刊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在此取内容层次分类.参见:方毅华,郝丽丽编著.编辑学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03-06

[5]国内的国际政治类期刊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即刊发的文章包含国际问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如世界政治、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国别和地区研究等.但一些以国别和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类刊物则不同,它们关注的领域和地域都要固定、狭窄得多,如《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研究》.

[6]韩松,黄燕.当代报刊编辑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徐柏容.编辑选择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8]方毅华,郝丽丽编著.编辑学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9]《世界经济与政治》稿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封四

[10]欢迎订阅《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4):封三

[11]欢迎订阅《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1):封三

[12]《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简介..省略./Corporation/infoDetail6.aspcInfoId等于181&dInfoId等于162,2008年6月22日查阅

[13]本刊编辑部.新的设想新的期待.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2)

[14]何忠义.从国际关系期刊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基于近年来《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分析:67;根据何的统计分析,1998―2004年,《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刊发的“国际关系理论类文章”几乎呈逐年上升态势,所占比例从4.6%升至58.2%.

[15]本土性和原创性、规范性被列为刊物稿件取舍的三大标准.同[13].

[16]王逸舟.探索中国思想的“动态”.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1

[17]欢迎订阅.现代国际关系,2001(5):封四

[18]改版证言(编者的话).现代国际关系,2001(7):1

[19]欢迎订阅《现代国际关系》月刊.现代国际关系,2007(12):插页

[20]欢迎订阅《外交学院学报》.外交学院学报,2003(4):112

[21]《外交学院学报》征订启事.外交学院学报,2004(4):112

[22]同志为我刊题写刊名――《外交评论》.外交评论,2005(3):5

(责任编辑:张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