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

点赞:30899 浏览:1440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音乐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陶冶情操和培养创新的德育功能价值,音乐活动可以创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校园艺术氛围;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可以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关 键 词 音乐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高校教育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来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人文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秉持全面素质教育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从近年来一些调查数据和结论,如汪慧《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和素质教育》、李善兴《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调查研究》、朱丽《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调查与思考》、申宝国等《高校大学生素质的调查与研究》、刘学伶等《素质教育观下的大学生综合测评研究》等来看,目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良好,呈现出健康、积极的状态.但是,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仍然存在欠缺,突出表现在缺少人文精神的陶冶和人文关怀的养成,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对自然的关心.高校的教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做出巨大努力.高校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日常教育工作、校园文化以及实践教育等.追求思想独立的大学生不会认可简单说教,专业教学和日常教育工作也不可能满足学生所有需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校园文化由于具有规范性和广泛的渗透性,可对学生的言行起到约束作用.“校园文化集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一方面积极配合着学校加强教学与科研,不断开拓学术与专业传授的新途径,增强了学校浓厚的学习和学术气氛;另一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专业技能的教学之中,寓德育于科学知识的传授之中,并使之经常化、具体化,变成大学生易于接受的东西,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之目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能够“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音乐活动的德育功能

以音乐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包括音乐教育和一般音乐活动.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教育对象,以音乐为教育手段,剖析音乐现象,论述音乐原理,用定义、判断、推理、证明等思维手段继承音乐传统、指导音乐实践.音乐教育不同于艺术教育,也不等于美育,三者关系可表述为“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美育”.一般音乐活动,指一般性的欣赏音乐,演奏音乐,或参与音乐演出的组织工作.音乐教育和一般音乐活动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人文修养,完善综合素质.

音乐活动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有独特作用.一般认为,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作用形式有陶冶情操和培养创新性两类.如2004年9月出版的《李岚清音乐笔谈》认为:“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启发创意,有助于提高表达自我感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世界文化不断加强和交流与合作的形势.”此外,一些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也有教育作用.聂耳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开矿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卖报歌》等塑造了工农群众的音乐形象,许多先烈曾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游击队歌》、《华沙革命歌》、《青年近卫军》、《解放区的天》、《松花江上》、《太行山上》、《我的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黄河大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十送红军》等中外革命歌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和我的祖国》、《爱的奉献》、《同一首歌》等歌曲的文化背景都能激励受教育者.音乐活动发挥德育功能的机制如下:

音乐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音乐有超越性.教育家蔡元培认为,世界一分为二,“一为现象,一为实体.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人要超越现象世界,达到实体世界(即本体世界).蔡元培的教育观将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四方面,其中唯有美育通向实体世界.“美感者,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音乐活动可以发挥“由美致善”的作用.受教育者通过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进而内化为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使其道德情操得到升华.音乐活动通过构建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陶冶其心灵的目的.充分利用音乐活动,可以帮助受教育者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个性.

第二,音乐活动把高度发展的理性形式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它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触发受教育者的人生理想,拓宽受教育者的视野,使他们了解生活、热爱生命.通过音乐活动的形式,受教育者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

第三,音乐活动给人适当的心理刺激.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心理活动与环境刺激有密切的关系.一切高雅音乐都给人以弱刺激,弱刺激的优胜之处在于具有诱导作用,能将欣赏导向深入,变为深刺激,深刺激才意味着深刻地感染与熏陶.深刺激使音乐欣赏不再停留在感官刺激上,而是由刺激引发了丰富而积极的心理活动,从而大大加深音乐作品对欣赏者的感染作用和思想影响,首先被引发而且最为积极活跃的是联想和想象.欣赏者在受“熏”受“陶”,中有极为丰富积极的心理活动.正因如此,受熏陶的过程也就是心理上被调协乃至被训练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适当载体(引发共鸣)――受教育者接受”的过程.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音乐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载体.

音乐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重视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要重视校园音乐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参与人数最多、开展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展现,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对受教育者影响极其深远.音乐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可以创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校园艺术氛围.音乐活动的德育教化功能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室及活动场地张挂肖邦、冼星海、聂耳、黄自等音乐家肖像,可以起到垂范作用;举行综合性或单项音乐欣赏活动,如声乐、器乐专场演出,交响音乐会等,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体学生在集会上“拉歌”,竞唱革命歌曲,可以增进集体主义精神;设立合唱队、民族管弦乐团、管乐团等各种音乐社团,举办校园艺术节、音乐节、舞蹈节等各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参与意识.

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调动学生的交往欲求.音乐是合作的艺术,独唱要和伴奏合作,合唱有和声,器乐有合奏――要奏出和谐音符,就要互相团结,共同努力.在音乐活动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和谐美的追求,逐渐加强彼此合作,可以增强受教育者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巧,培养合作艺术.这是培育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高校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学生间往往存在地域隔阂,而音乐能消除这种隔阂.如东北民歌《月芽五更》、江苏民歌《茉莉花》等,虽然不同地区民歌有不同特色,但又有共同的美感.通过共同演奏、欣赏这些曲子,可以帮助各地学生迅速打成一片.

音乐活动可以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把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使大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理解和认识在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习惯、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音乐文化特征,对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产生由衷热爱.比如举行一些纪念活动,用音乐的形式唤起民族的尊严.如《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国人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不屈的精神.各高校成立的各种剧社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定期的活动和演出,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对促进各学科的文化学习也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音乐活动容易开展也易见成效,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广泛开展音乐活动,不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16号).

②曹根记:“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性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11期,第45~46页.

③陈肖东:“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④陈肖东:“运用心理学原理推进素质教育实践”,《音乐生活》,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