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心理素质述评

点赞:2922 浏览:90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编辑心理素质健全与否,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当前对“编辑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探讨主要涉及与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个性有关的素质等方面.今后,要扩大研究范围,尽可能把各类编辑纳入研究之中,加大实验研究的力度,加强对编辑心理素质的教育.

【关 键 词】编辑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在百度搜索上,“编辑心理素质”有3440万条信息.CNKI学术期刊(1979-2008)涉及心理素质的文章有31213条,其中有关编辑心理素质的文章0篇,人大复印资料中有关心理素质的文章有38篇,而编辑心理素质的文献为零,维普数据(1989-2008)资料库中有关心理素质的论文有9878篇,而涉及编辑心理素质的文章仅有4篇等因此可见,研究编辑心理素质的文献稀少,学术界对编辑心理素质的关注程度不够.编辑是文化产品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和推荐者,是文化精神产品的把关人.其心理素质健全与否,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影响其工作绩效.

编辑心理素质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对编辑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首先,有助于拓展编辑心理的研究领域,有助于理解和认识到在今天急剧变化的出版业对编辑提出的要求,还可以深化编辑心理的研究深度、丰富编辑心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其次,有助于深化对编辑人员进行选拔教育的研究.心理素质是编辑选拔或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对编辑心理素质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编辑心理辅导及编辑人员的选拔提供可以借鉴的心理学依据,增强编辑选拔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践价值.对编辑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其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我国编辑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发展现状,为改善和提高编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人格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为促进编辑的职业发展、提高专业特性提供心理依据.第三,有助于帮助编辑更好地应对信息社会给编辑行业所带来的挑战.

编辑心理素质研究进展

心理素质的概念.心理素质作为个体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心理素质的概念,学界众说纷纭.纵观学术界对于心理素质的研究,基本有两类论述.第一类是从心理素质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来界定心理素质的概念,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因素(人格因素)和身心潜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钱含芬,1996),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刘华山,1999),心理素质是多种类、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王极盛,1997),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刘晓陵,金瑜等,1998),心理素质是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2000).第二类是从心理素质的内部结构来界定,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素质应该包括和谐的心理健康状态、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特征强烈的市场意识、良好的社会认识品质等(王凤琴,穆兰英,1997),心理素质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张大均,2000),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由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构成(燕国材,2000),心理素质的结构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元认知能力、一般认知能力、社会智力和实践智力、人格心理素质和心理行为的适应水平(刘金平,2002).

在对国内已有关于心理素质的各种定义广泛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张大均对心理素质的界定比较系统,既有本质特征的把握,又有内部结构的阐释:

编辑心理素质的概念与结构.当前对“编辑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探讨比较混乱,鲜有确切的论述.目前对这一概念进行探讨的主要文献有以下几种.

余冠儒(1992)对高校学报编辑心理素质做了论述,认为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大公无私,认文不认人,以质取文,甘当人梯,精深而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敏捷灵活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果断刚毅的判断力,坚定勇敢的性格等心理素质.李薇(1995)从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知识素质三个方面,对学报编辑的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其中,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以“为人作嫁”为己任的人梯精神,公正廉洁,以质取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智能素质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知识素质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及知识结构的多元性和开放性.郑汉阳(1997)认为编辑素质,就是指编辑在从事文化成果传播、出版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积累、社会道德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和显著效果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编辑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科学素养、劳动技能素养、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养五个方面的内容.

编辑心理素质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素质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倪峭丹(1997)在《科技编辑心理素质近论》一文中,从宏观角度提出编辑应该具有知识结构的综合优化,驾驭市场经济的胆略,从微观的角度认为,编辑应了解读者心理和作者心理,对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具有高度的敏感和热情的进取心理,发掘好稿,珍视人才,公平竞争,甘当人梯,摈弃门户之见,同行相轻,嫉贤妒能,文理渗透,通专兼顾,团结协作.

陈毕君(1999)认为,编辑的心理素质“包括编审、加工、求新的社会态度和不徇私情、不以人取稿、不为专家和名人、权威的带有徇私性的影响和左右以及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坚持选题和组稿标准的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他进一步在对编辑应具备的素质的论述中谈到,编辑“起码要具备一般的认识、意志、鉴赏、审、编、校及创造性思维等心理素质”.


高鸣涵(1998)在《编辑心理素质三论》中,从心理过程知、情、意的角度,结合编辑职业特点,提出了编辑应具有的一些心理品质,但未对编辑心理素质进行定义.梁利(2002)认为,编辑心理素质是指编辑工作者在从事文化传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养成的总和.它对编辑选择稿件的倾向性、编稿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以及校对工作均有影响.编辑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力素质的养成、培养优良的性格、培养缜密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灵敏的注意力.竹效民(2004)认为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心理素养主要表现为:具有创造性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包容的心理素质,缜密的心理素质.袁士迎(1998)认为,编辑应具备从政心理、奉献心理、进取心理和创新心理.姬建敏(2004)认为,编辑的心理素质是指编辑在编辑出版活动中,决定其编辑成效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包含行为、知识、能力、人格、价值观等成分.

综合来看,对编辑心理素质成分的探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与职业道德有关的素质(如公正无私、奉献、责任心等),与职业认知有关的素质(如知识结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性等),与职业个性有关的素质(如坚持性、进取心、稳定性等).这些研究大多是理论层面上的描述,并没有涉及编辑心理素质的本质和核心,更没有述及编辑心理素质的全部内容.研究的对象不全面,以上观点基本上多是从高校学报编辑的角度进行研究中得出的,没有涉及更多行业的编辑.研究的深度不够,无法整合形成明晰的架构.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就已有的研究看,关注编辑心理素质的很少,而涉及编辑心理健康的较多.研究表明,编辑人员是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如吕应春(2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11家科技期刊114名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科技期刊编辑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79%,责任编辑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一般编辑.又如姬建敏(2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高校学报54名编辑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报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常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女性编辑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编辑.她还对河南省108名科技书、报、刊编辑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与学报编辑研究的情况一致.这说明编辑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应当引起学界的注意.

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决定性内部因素,心理素质的水平与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即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是心理现象中两个不同的层面,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前者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后者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好的人,很少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基于此,编辑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其不健全的心理素质,而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只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外部诱因.因此,要提高编辑的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其健全的心理素质.今后研究的方向应该向以下方面发展:一、扩大研究范围,尽可能把各类编辑纳入研究之中,揭示编辑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使编辑心理素质的研究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代表性.二、加大实验研究的力度,使编辑心理素质的研究走上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三、编制编辑心理素质量表,为编辑的选拔、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四、设计提高编辑心理素质的教育、训练模式.(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民族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