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模式探

点赞:15814 浏览:696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要从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医学生临床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

【关 键 词】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模式

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是在医学教育实践临床过程中医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和孕育.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已经成为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克服只见病不见人,忽视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与和谐.这一执业技能的掌握不只与医学生――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个人发展相关,更与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践发展、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块建设

人文医学的概念有很多种词义理解,笔者比较赞同贺达仁教授的观点.他将医学分成四个部分:基础医学、技术医学、应用医学与人文医学.他认为人文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医学是考察医学与社会学的相互关系,提高医学活动主体的素质和社会功能的学科群.①医学生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养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技能培养的实践性特征,医学人文执业课程在医学人文学科群的基础上又必须增加与执业相关的技能,因此在医学生医学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阶段的核心问题都必须始终围绕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而展开.

“实用技能类”课程一般在临床实习阶段展开,但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在临床教育阶段开设一些讲座,进行一些专题培训.笔者所在学院院主要结合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和讲授,主要有以下六大模块:医师概论;医师法律与法规;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有效进行体势语言的交流.按照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概念特征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医学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行为态度、道德是对医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人文医学实用技能类课程必须始终围绕这些基本要求展开.因此该教学模块必须强调实用性.要将“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所学内容诸如医学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通过该模块进行实践.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学生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法律素质、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使医学生认识到敬业精神和医学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医务人员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是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如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临床实践阶段重要的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之一.其他很多技能都要围绕医患沟通的培养展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要求:“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所以在临床实践阶段必须以医患沟通为主线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模式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医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课程教育的序惯性和实践性

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应渗透在整个教育阶段.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第一学期开设“中医发展史”课程,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了解社会结构和经济文化、科学状况、意识形态与医学发展的关系,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限定选修课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哲学基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自然辩证法等课程.如中医哲学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文化特色,理清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体用关系;从而为系统学习中医学打好基础并有助于体认华夏思维方式,为继承发扬中医学的精髓,为将来从事中医药学临床、科研做好前提的理论准备.在整个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培养中要结合专业基础课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化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意识、能力以及法律法规意识.

医学人文课程仅在医学教育的前期开展,同时学习的是医学基础课程.而当进入专业课和临床实习期后,并没有专门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这和国内的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情况相符.笔者所在学院院在实习前一学期只开设《卫生法学》课程.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包括多个方面,有认知的、也有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如果说专业学习有赖于专业实践,那么人文精神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积极的生活和行为养成.医学人文执业教育应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学习阶段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所提出的医学人文执业课程模式始终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必须结合医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当你作为一名医生,类似SARS的传染病再次来临,你会怎么办?”大一学生选择“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冲上去”占80%,而大三学生大多选择“这种事百年不遇我不一定能碰上”,临床实习学生选择“轮着上则上,轮不上则不上,领导让上则上领导不让上则不上”占60%.这说明医学生在每个阶段对医学的职业认同感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阶段的医学人文执业技能教育必须要有所区别.广州医学院就将医学人文教育的整体渗透分四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基础课教学使大一学生在教师讲授和部分临床见习过程中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怎么写作思想;渗透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强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为导向;强化阶段――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要求,实践教学强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化学生实施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意识;反思阶段――临床后期开设“医疗实践法律处理”、“医患沟通能力实践”等医学人文课程,使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反思临床问题,从而获得感悟与提高.

国外医学院校五年期间医学人文课程始终贯彻医学教育的始终,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课程贯穿医学教育四年时间.而在临床实践阶段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则注重与医技、职业道德相互融合,重视学、法学教育,强调医患关系,关注与社会有关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并开设医学人文应用类课程.人文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核心精神是人文精神.医学实践教育必须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核心.近年已有很多国内医学院校包括我院已经借鉴国外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方法开始提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理论课程教育―临床实践教育―社区医疗实践――终身培训教育”的模式.

加强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临床实践教育的多途径性

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从教学走向临床的第一步.这一阶段对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大多落在了各教学实习医院身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医院必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和带教医生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实践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医学生影响都特别大.在教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通过自身示范作用教会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高尚的医德.在实践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为以后的和谐行医、依法行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临床实践教育可以从多个途径开展.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怎么写作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目前,人们对医疗的需要已转向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老年性疾病等医疗怎么写作上.大多医学毕业生将成为社区医疗怎么写作人员,社区医疗怎么写作满足了人们对医学发展的需求.人文医学教育要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以社区为导向,确保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医学、卫生保健的需要相结合.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尤其在临床实践阶段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社区,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医学人文精神,提高怎么写作社区的医学执业工作能力,培养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自社会实践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与校园中单向传输的教育效果相比较,前者更富深刻性、持久性和丰富性.(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本文系2008年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教高〔2008〕498号)


注释

①贺达仁:“关于人文医学的分类”,《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