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PA新走向

点赞:7000 浏览:30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MPA不能用做敲门砖,而是磨刀石,要把钢条磨成利剑,出去能征善战.但是不能过分夸大MPA的作用,更不能制造泡沫.


以2002年3月中国第一批MPA学员入学为标志,MPA在中国已经落地5年.MPA登陆中国之后,从管理理念、决策思维、分析方法、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相对于已经在中国实践了15年的MBA,MPA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师资、案例等“短板”仍然是制约MPA深入发展的瓶颈.MPA教育院校、MPA人、用人单位、政策制定部门,四种力量同时作用于中国的MPA发展,MPA的未来之路到底在何方?

为此,本刊采访了“中国MPA之父”、中山大学教授夏书章,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晓剑,在多角度观察中,呈现MPA新走向的精彩内容.

不能制造泡沫

《决策》:从第一届MPA学员入学算起,MPA在中国已经走过5年,社会各界对MPA教育,以及MPA人都抱以厚望,那么,如何客观评价MPA所起的作用

夏书章:MPA不仅仅是一个学位的问题,而是提高未来公共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如何在推进改革、推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方面有所帮助,这是最重要的.评价一个新生事物,一定要客观、全面、具体,不能人云亦云.对MPA的评价也应如此.对MPA有期望是应该的,但是希望过急、过高也是不切实际的,MPA不象有的人说的那么神.MPA不是万灵药,不要以为有了MPA教育以后中国就变成发达国家了.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MPA身上,中国的改革谈何容易,还要有个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陈晓剑:MPA进入中国后,首要的是要进入“角色”,融入中国的角色,要落地.但是如果过分夸大MPA,实际上是在制造泡沫、制造虚幻.都去赶时髦,把MPA夸大到一定的高度是不对的,不利于MPA的健康、持续发展.

《决策》:MPA进入中国关键是要落地,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怎样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如何落地?

夏书章:必须考虑在中国的国情下怎么办,不能一刀切,有些在发达国家能办的事情,在发展中国家不能照套.照搬是最容易的事情了,依样画葫芦.但是,MPA是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怎么写作的,为中国的发展怎么写作的.外国的东西是来参考借鉴的,欧洲有欧洲的做法、美国有美国的做法,日本有日本的做法.中国当然要有中国的做法,这毫不奇怪!有的人只要是听到“有中国特色”就摇头,好像中国没有特色.中国没有特色吗?英国和美国都有特色,更不要说中国了.所以现在实质的问题是,了解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

陈晓剑:MPA毕竟是从西方进入中国的舶来品,中国的公共管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我们是有别于西方的.我们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新理念,比如政府转型,建设公共怎么写作型政府;再一个主要是学习理论工具和方法.中国有很多管理实践,外国是不具备的,中国的MPA教育一定要放到中国情境、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所以,中国的公共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土培养.而且,MBA与MPA可以相互打通,培养出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薛澜:MPA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中国固有的行政规则之间的结合,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从全国来看,目前MPA还没有把自身的特色显示出来.

培养“潜力股”

《决策》: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MBA是为了高薪、MPA是为了高位”,怎样来看待MPA对于公共管理人才成长的作用?

夏书章:MPA不能用作敲门砖,而是磨刀石,要把钢条磨成利剑,出去能征善战.不是说拿一顶帽子回去过瘾,招摇过市,那就人人讨厌了,结果把MPA的名声都搞坏了.MPA是不是那么灵,不是看怎么说,而是看怎么做.

薛澜:MPA人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选择,要有清醒的认识,MPA不等于高位、MBA不等于高薪.MPA教育提供的更多的是管理理念、知识和管理的能力与方法,也拓宽视野.但是不能拿着MPA到单位领导那里去要位置.关键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至于最后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实事求是.MPA是应用性学习,MPA人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要的是怎样去学以致用.在方法运用上还要不断地学习,不能说已经有了MPA,这一辈子就“吃”这个了.

陈晓剑:是金子总会闪光,是螺丝钉终归要生锈,我常讲螺丝钉是人手、金子是人才、是人物,是领军人物,每个面都闪光.我们不缺少人手,缺少的是人才,更缺少领军人物.人物不是简单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选拔出来的,是中国发展实践造就出来的,在这个造就的过程中,MPA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决策》:从教育实践来看,MPA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陈晓剑:首先是要培养责任意识.公共管理人才的责任意识跟企业管理人才的责任意识是不一样的.公共管理人才的责任意识就是要以国家为大,“国”字当头,在国家发展中取势,在管理实践中创新.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中国科大公共管理研究生入校后就组织到安徽省监狱去上第一课,可谓用心良苦.第二就是责任能力.只有责任意识,没有责任能力,没有办事的能力,也是不行的.来学习就是提高责任能力,要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方法,更要分析案例,如果有100个案例,等到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之后,一旦遇到管理难题,大脑中就会回想起这样的案例.

《决策》:除了需要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还需要什么?

陈晓剑:举个例子,在一个公司里,一个人很有责任意识,天天不怠工,24小时保持警觉;也有能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他能发现,能觉察到什么地方存在疏漏,这样的人能不能让他去做一个公司的保安呢?他就一定能把这个公司保护好吗?这个人可能保护好,也可能坏事,监守自盗.所以要有责任制度,用好的制度建设去保障能力的实现.所以一个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还需要责任制度来保证.

《决策》:随着中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对MPA人来说,发挥作用的舞台越来越宽广,实现抱负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陈晓剑:不要以职位高低来论英雄.什么叫发挥作用?是不是由处长到厅长,就发挥作用了?有的人一辈子能当上处长就感到很高兴了,但是如果没有当上处长他们就很悲哀吗?不是的.有一个乡镇的中学教师来读科大MPA,他自己的工资能不能拿到还是个问题,还交钱来学习,这样的人难能可贵,他学了MPA之后可能没有转岗,可能没有得到提拔,但是他教育那些中学孩子的时候,他的视野就不一样了,他发挥的作用可能比处长发挥的作用都大,他的讲话、他的行为方式、他的思考方式,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那些孩子.

夏书章:MPA人不一定从政.公共的范围很广,公共管理不一定在政府,在非政府组织中也大有可为.公共管理的一些原则在企业里也是有用的,因此有许多MPA到私营企业去了,原因在哪里?有些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也可看作是一种狭义的公共管理,你说几十万人的大企业,虽然对于国家来说,它属于“私”,但是其中公共的东西是不是“小公”呢?

《决策》:如果进行简洁概括,是不是可以说MPA在培养“潜力股”?

陈晓剑:就是培养潜力股.现在大家追捧的都是绩优股,但我认为MPA不能只盯着那些司局级以上高官,更需要草根,我们培养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这样的眼光、一定要有这个胸怀,你撒下的是一个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决策》:MPA经过5年的发展,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在目前,中国MPA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陈晓剑: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方法和知识,现代公共管理的理念、知识、方法都在不断创新,新的实践都在涌现,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学位必须要求理论与实务兼具的、对中国的公共管理实践了解,具有国际视野的老师才是好的.很多实践中的问题,老师回答不了,“外行”教“内行”.学员跟老师是互动的,零距离接触.要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这个主导地位还没有发挥出来,需要加强MPA教师的能力建设.MPA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引入第三方,就是如何发动公共管理的实践部门也参与进来.

《决策》:本土化教学案例一直以来是中国MPA的“短板”,成为发展的瓶颈因素,对于这个“基础工程”,如何进行完善?

夏书章:现在案例教学还开展得不是很好.我们对案例的理解不是随便和简单地举个例子,讲个故事.案例不同于举例,讲故事,不是报告文学.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最主要的是要把理论组织进去.这就需要加工,要吃透理论,吃透实际,然后再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案例.真实的案例资料非常丰富,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案例讨论一般都是不预先给结论的,你有你的对策,我有我的对策,类似于“头脑风暴”的研究方法.

《决策》:现在正在对首批24所试点院校进行评估,MPA的未来之路怎样才能走得更好?

薛澜:关键是如何在保证MPA教育宽厚的基础之上,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因为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公共管理问题.但是,是不是一定都要按照一种模式去培养,这个问题需要去探讨.我们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培训,讲求实效.MPA在规模扩张方面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5年就已经有83所院校,MBA15年是96所.从MPA教育来看,下一步的发展一是要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的需求;二要改善环境,争取更好的MPA政策及舆论环境;三是提高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标准;四是办出特色,鼓励办学机构勇于创新,既要有各个院校的特色,更要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MPA.

中国MPA新走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共管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陈晓剑:MPA不能变味,变成谋财的手段和创收的手段,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发展,MPA教育既然是一件好事就要办好.MPA办不好,一方面伤害了高等院校,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学员本身.同时,MPA院校一定要有学习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把党校、行政学院积累的好的培训经验为MPA所用.与党校、行政学院的培养形成一个互补,但是更要发挥MPA办学理念新颖、办学形式独特、办学主体规范化的优势.

夏书章:上医医国,公共管理是医国之术.目前,MPA在我国发展势头非常好.据我了解,很多地方,尤其是发达地区,非常重视发展MPA教育.MPA在美国政府公务员人数中的比例为10%-20%,中国的公务员有500多万,如果其中有5%学习MPA,那就是25万;加上事业单位3000万人,5%就是150万.如果每年培养1万人,10年才10万人.但也不能追求这个数字,要讲求质量.

(感谢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逢阳博士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