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乱象调查

点赞:3031 浏览:9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创造是学术的生命,离开了个人的独到创造,学术就丧失了它的魅力、它的灵魂、它存在的价值.

国内学术乱象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不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学术乃天下公器.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辽宁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及一些研究机构频频爆出学术论文抄袭丑闻.教育部亦无奈承认学术不端已非个别现象.学术不端挑战的是科学的根本精神和学界的道德规范.

抄袭剽窃蔚然成风

2010年3月底,广东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两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反映,他们利用一款反抄袭软件,意外发现了一起“连环抄袭案”: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在20多年的时间里,遭到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而这些抄袭完成的论文又被多个单位的许多医生反复抄袭过,的医生总计达70多人.此事在网络流传后,网友们称之为“史上最牛抄袭门”.

中青报记者随后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者多数未接受采访,接受采访的也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虚与委蛇,唯一一位承认抄袭的医生表示,自己在投稿时会找一些边远地方的刊物,通常随便寄过去就能发.最令人惊讶的是,连被抄袭的医生也对同行的抄袭行为表示理解,说“这个问题是体制造成的”.

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多年致力于反对学术不端,他主持的“学术批评网”成为民间反学术不端的重要阵地.在他看来,上述事件并不见得有多“牛”,类似这样被反复抄袭的论文应该有许许多多.“学术批评网”上列举的学术不端事件,涉及到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众多国内顶尖高校,也涉及到校长、院长甚至两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原教授陈国生,经常对学生夸口,说每天不写七八千字就不爽.北京某高校一位刑法学教授,每周都要发表一篇论文.某经济学院副院长一年申报的“科研成果”竟多达1300万字!一些年龄不大的青年学者也动辄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甚至有逾千篇的.而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钟敬文教授生前曾说,他活到99岁,也就写了三五篇像样的论文.

2002年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的剽窃事件,在杨玉圣看来极具象征意义.王的《想象的异邦》一书中有整整一章一字不差地剽窃自他翻译的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事件后,竟有不少国内知名学者为其找各种理由辩护,南京大学甚至有人放话,说北大如果不要王铭铭,我们南大要他.杨玉圣接受采访时说,这一事件充分说明有的大学已经是“抄袭大本营”“复印大本营”,学术不端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地步.

抄袭剽窃的现象在高校已经“蔚然成风”,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说,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时,该校政治系自己统计显示:“教授抄袭占30%,副教授抄袭占50%,博士抄袭占70%,还有老师抄学生的.”

武汉信息管理学院的沈阳副教授2009年研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软件,目前已在全国20多所高校院系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沈阳曾检测一所部属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命题论文,783篇论文中,者过半.全文剽窃的论文有161篇,占20.4%,段落剽窃256篇,占33.2%.他对一所重点院校的450名本科生进行了“剽窃行为的自我评估”调查.认为自己“经常”剽窃的学生占到了32.84%,还有46.15%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多”剽窃.

他的“ROST”软件去年曾在一些高校引发“地震”,有的毕业班30%的学生因为论文被查出抄袭而不能获得学位.但现在已有反检测的方法甚至软件在网上流传,“每段抄袭不超过两百字就算过关,只要改成199个字就成”.“ROST”软件目前只检测学生未检测过教师,沈阳说,如果将教师抄袭的情况全部揭露出来,“不亚于一场政治运动”.

论文黑市与学术泡沫产业链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蒋寅教授陆续在报刊发表过不少批判学术不端的文章.2006年,他承担院青年社科研究中心委托的上级交办课题“根治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路与对策”,最后完成4万字的调研报告.在这项研究中,蒋寅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不是个人行为,而形成了产业链、食物链,有关各方都从这些产业链中谋取不当利益.

一些网站瞄准国内高等教育和官本位学术的“中国特色”,通过网络经营起了“”,其中纯粹以、怎么发表论文为营利手段的“写作教程”网站不下1000家.如“论文网”“全程论文网”“中国职称论文网”“蜂朝网”等从实习报告到学位论文、职称论文、MBA课程论文一应俱全.客户只要通过电子邮件或告知对论文的要求,网站就找签约的写作教程照章订制,收费5000至8000元.这些网站都写通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据说核心期刊编辑约2000元),保证论文能够发表,从而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论文黑市利益链.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人需要论文呢因为各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都有发表成果的业绩考核指标,而且采用“生产大队记工分”的方式.比如北京市社科院,规定研究员每年要达到50分,副研究员30分,专著每万字算3分,权威期刊论文每篇30分,核心期刊论文每篇10分.达不到就扣工资,超过也不能攒着留到下一年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哀叹:“大学不是养鸡场.”而在这样的“养鸡场”里,“鸡”不仅要下蛋,还要数着日子下,每年绝不能少下,也不能多下,今年多下了,明年便没蛋可下了.

除了高校教师和学者,现在各行各业的人晋升职称都需要论文,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也包括医生、编辑、图书馆员、机关干部,甚至研究生.南京大学几年前规定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否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也就无法毕业.这一谬种流传,全国风行.即使全国的“核心期刊”尽数发表研究生论文,版面也根本不够,对研究生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著名学者易中天多次炮轰“研究生必须发论文”:研究生才读了几本书,就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不抄袭剽窃他怎么办,这不是“逼良为娼”吗

蒋寅指出,现在已经形成了学术期刊左右学术界的风向了,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评价科研成果只认“核心期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直接与工资、津贴、奖金、职称、待遇、课题挂钩.北大规定,谁要是在《自然》和《科学》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一篇论文,奖励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