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篇表扬稿挨了一耳光

点赞:18017 浏览:821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各类媒体出的经验总结与特色分析类的书籍读了不少,媒体自揭家丑、差错而且集结出书公诸于众还是头回听说.做出这“惊人之举”的是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慕名写来这本题为《我们错了》的书,细细读完,书上所列的百余起差错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读来颇有感触.其中列举的一个事例让我印象尤深.

写批评报道或舆论监督报道,因为对事实的精准程度、措辞语气乃至标题制作的把握,容纠纷扯皮,这是常理中的事,可写正面表扬稿,也会招致当事人的不满而惹来麻烦?现实中确有其事.

2001年7月,广西各主要媒体都采访报道了自治区厅的一名先进人物.这名先进人物是一名法医.《南国早报》一名女记者根据厅政治部提供的基本材料加上一些采访,稿子很快就写好,由记者与通讯员共同署名,于当年7月4日在《南国早报》见报.

写篇表扬稿挨了一耳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记者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见报后的第三天,记者来报社上班,刚进大门,就被门卫叫住,说有人找.来访者是两个30多岁的女人,问清记者姓名,其中一个女人便挥手打了记者一记耳光.

记者当时是一头雾水――我招谁惹谁了!事后才了解到,打耳光的女子是那名法医的前妻.

据她称,她打记者的理由是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妻子也常埋怨他工资还不如医院的医师,并最终由于不能忍受他工作太忙,不能照顾好家庭,和他分了手等”这句话让她无颜面对周围的人.而据事后当事人介绍,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写先进人物的正面报道还要挨耳光,这在新闻界算是个“稀罕事”.后来,这名女记者总结:“这记‘冤枉’的耳光也给我提了个醒,在今后采写典型人物等正面报道时,一定要采访所有相关的当事人.”

写正面报道也会惹出麻烦来,这给我们以警示:正面宣传,特别是正面典型与人物的报道,同样不能马虎,因其显著性与重要性,更需要认真采访核实.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对于正面宣传的表扬稿、成就类报道反而容易在条理性、逻辑性方面掉以轻心,觉得正面报道不会出什么错,所以在使用相关材料与例证时少了一份严谨与细致,少了一些疑问与求证,为了树立正面形象,往往不经意间贬损或降低了与其关联人员的形象,从而可能造成“一个正面形象树起来,一片不满声冒出来”,使正面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采写时,在对事实的把握上一定要有分寸,不能为拔高一方而贬损另一方.在报道业已取得的成绩或成果时,不要轻易地把过去说得一无是处,搞“今是昨非”.我们必须明白:在正面报道、成就报道中树立高大出众的正面形象,不一定要通过降低对以往的评论来着笔,搞正反比较或“反差效应”.当我们习惯于去做这种比较,热衷于这样的比较式、反差式报道时,对新闻事实准确性的把握就容易出现危险的漏洞.

这个差错给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提醒是:对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或简报,要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核实求证.正面宣传,记者对相关部门与人员提供的材料往往更容易采信,思想上一麻痹,往往漏洞就会出现.对记者而言,过于依赖部门提供的材料,就容易失去独立判断力.现在,有一种较普遍的意识,认为通讯员来稿只要来源正规,内容又是正面的、表扬的,就不会有问题.所以,遇到这类来稿,记者往往容易忽视核实、补充采访,但一旦因为通讯员掌握信息与材料不够充分全面准确而导致错误表述,其差错将难以避免,而对于某些急于抬高所在部门与单位形象与好评的通讯员或供稿者,记者在不知不觉被利用的同时,也被推向了出错的悬崖.另外,一些部门对内的正面宣传材料,在小范围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到报纸这种受众广大的公共媒体上,就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逆向”效应,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这一事例投射到当前我们的新闻生产格局上,有其强烈针对性的警示意义.目前,我们面临“大主题”多、正面宣传任务重的情况,各类专栏与专题报道,多宣传的是主流价值报道,也就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遇到的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很容易形成“材料转成稿件”的思路.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手上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与表述的客观性,不考证其逻辑性与客观性,就容易犯“片面失实”的错误,结果往往是“欲达到正面宣传的效果,却惹上个与事实有出入的麻烦”,与我们做好做精正面报道、张扬正面效果的良好初衷背道而驰,当引起我们每个采编人员的重视与警觉.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