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机遇与建议

点赞:28639 浏览:1321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几经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当前社工教育的实际、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社会工作教育;和谐社会;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1-02

一、我国社会工作及其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工作教育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社会变迁急剧、社会问题增加,进而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教育必须抢抓机遇,回应社会需要,促进自身发展.

(一)社会发展呼唤专业社会工作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进程,市场化策略激发了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时,社会问题增多,容易引起动荡.确实,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一些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下岗、贫富差距拉大、人际关系失调等,这对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威胁,“市场失灵”、“发展困顿”和“类发展困顿”成为一个普遍话题.以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己任的专业社会工作,就成为一种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制度化安排.

(二)政府政策理念的变化

面对市场快速转型带来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在继续抓紧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越来越关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稳定,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表现在发展战略方面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改变对GDP的崇拜,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和谐和“以人为本”,实际上是把社会发展置于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对单纯强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的某种回应,这种回应要靠社会工作去贯彻和落实.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了高度总结.《决定》把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工作,上升到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的高度,并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怎么写作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怎么写作水平.

美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数量,是每1000人配备2.3人,按照这个水平,我国约需要300万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这支宏大的队伍给社工教育在人才培养、培训上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越来越宽阔

我国已选择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目标.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因此,社会工作将会得到持续发展.《决定》中规定的发展民间组织、发展慈善事业、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怎么写作活动以及和谐社区创建、和谐家庭创建、社区公共怎么写作、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怎么写作、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怎么写作等等重要任务,事实上指明了社会工作施展手脚的舞台以及广大的创造空间和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将社会工作人才“充实公共怎么写作和社会管理部门”.社会工作是为全社会成员怎么写作的,不仅仅是帮助弱势群体,它是政府和民间的一种共同治理,是一场和平的共谋.今后的社会工作,将逐步从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领域,扩展到教育、医院、文化、心理等各个领域.

(五)社会工作职业标准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已确立

随着政府职能逐渐向怎么写作型转变,职业社会工作作为公共管理的辅助方式逐渐从幕后走上舞台.2003年,上海率先实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同年有1426名考生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733人通过了注册,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首批“注册社工”.2006年7月,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推进了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特质.

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工作成为和谐社会的制度性安排,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因此,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对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必须作出适当的回应.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各国的教育也日益走上全面交流的舞台.社会工作教育也不例外,尤其是作为我们这一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国家,更需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要树立全球化视野,通过政府、民间等多种方式促进社会工作理论、实务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吸收外来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并加以内化.并结合我国的经济文化背景和传统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建构适合我们国情的本土化的专业性社会工作教育,建立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社会工作学科“话语体系”.


通过与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双向互动,可以经常性参加、举办一些国际性社会工作教育的学术研究研讨,尽可能掌握、了解最新的社会工作教育学术动态与研究水平.还可与国外的社会工作院校建构协作关系,结成对子,定期选派专业师资外出进修、学习,接受系统培训,如笔者所在单位与国外社会工作学院已开始形成一定的良性互动.也可邀请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专家学者来讲学.

强力支撑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社工教育发达的美国,其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对职业化给予了强力支撑.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自恢复重建起,在实现自身专业化、追求社会认同的同时,在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尚不完善、岗位不明晰的情况下,被赋予了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使命.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技能的借鉴学习、积累与完善,本土化的逐步推进,社会工作教育开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积淀,得到社会科学学科的认同,社会工作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力.我国现有各类开设社工教育的院校200来所,每年毕业学生万余人,这些举办社工教育的院校理应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支持.

社会工作教育应进行分层分类发展

尽管中美两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起点不同,基本上有着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的不同路径.但是,美国目前从社区学院、本科院校、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完整体系,构成了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通途,也解决了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要求.

因此,从我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应该建构起由中职到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层次,并注重各层次之间的沟通、衔接.各个层次的社工教育还应做好相应的定位,中职、高职(专科)偏向于技能、方法、实务,理论较少一些,当然也应保证学生必要的可持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理论基础;本科要与中高职有所区别,但同样不可忽略其中实训的分量,应有一定学时(通常是800小时)的实习经验.为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解决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匮乏、“来路复杂”的局面,根据社会工作应用性、实务性、职业性的特点,可开办类似于MBA、MPA的职业背景的社会工作的硕士学位(MSW),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并逐渐与社会工作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相结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即只有获得了该学位才能进入社会工作行业相应岗位从业.从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来看,未来社会工作博士教育亦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必须依托职业发展社工教育

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一开始就游离于“怎么写作”之外,教授理论与方法的多,与行业的紧密程度不够,实践少,脱离了社会的最新需求.当然,这也与社工行业不明晰,职业地位不明确有关.因此,社会工作教育要依托行业实际、借助社会需求来谋发展.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要规定一定课时、学时的实习实践内容(职业教育规定实践课不低于课时总量的40%),同时,加强实习的督导工作,确保实习实训的良好效果和质量.加强教师的实践性培训和继续教育,积累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倡导“双师型”人才(既有较高学历和职称,又有相应等级社会工作职业水平).

在当前,从怎么写作行业需要出发,基于我国已有许许多多实际的社会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识水平较低,也因此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办法中规定的参与评价的起点学历较低),社会工作教育就要将正规教育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担负起培训既有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将在职非专业化的实际社会工作者纳入一揽子教育培训方案.比如,应以人事部、民政部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开展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为契机,积极组织民政系统、医疗、教育、司法、社区和其他社会工作的实务系统工作人员,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等课程的基础性培训,并在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举办考前培训,提高实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专门技能;还可开办高级文凭课程,引导现成的社会实务工作者,既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能,逐步成为专业人士,同时又提高学历水平.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主阵地,民政部门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的社工教育亦应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尤其是民政部门举办的职业院校,可规划全国民政教育发展的一揽子方案,突出行业办学的特色,形成民政教育的品牌效应,同时为民政工作发展提供理论.

实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机遇与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工作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尽管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已经形成了国际通则,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探讨实行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模式,体现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多元化.

首先,要加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无论哪种课程构架中都应强调的.专业社会工作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它是做好社会工作的前提.尽管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利他主义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当前个人利益的强调和社会向经济实利的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上海,有些社工机构人才流失的现象(因工资待遇低)就是实例.因此,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要有一些针对性的专业守则、价值理念的课程.

其次,在通才与专才的结合点上安排专业课程.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中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需求,各校不求“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可以增添多元性、特色化的课程,而不是简单的社会学专业加几门社会工作方法课程.比如,从满足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精神健康问题的引导需要出发,注重个案工作的心理治疗的课程;加强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分析和社会行动呼吁等宏观课程,以培养有助于解决政策性、结构性原因造成的农村贫困问题、城乡社会保障衔接等问题的能力.

(六)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当前取得的快速发展,是与高校的规模扩张分不开的,绝非到了社会广泛认同的地步.虽然近年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职业定位有所认识,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也给与了高度关注,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普适性和社会认可还需检测以时日,因此,以关于“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怎么写作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怎么写作水平”的决定为契机,社会工作特别是社会工作教育界,应密切配合,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体性宣传,力求政府、公众、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的更多了解和认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