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行为教育

点赞:4945 浏览:183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三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的时期.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面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他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表现出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从而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初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接受祖国的挑选.这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教育.

做好初三学生的行为教育,必须要清楚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三个方面.

首先,家庭的影响.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吃喝嫖赌抽,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个别学生父母不关心子女学习情况,甚至不支持子女升学,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三学生的行为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德育工作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学生对升学的希望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失去学习兴趣,产生行为问题.

其次,学校的影响.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到了初三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松对初三学生的行为教育,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入库”.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最后,社会的影响.

(1)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认为学习不重要,能够赚钱才是主要的,初中中专读了没用,毕业后还得自己找工作且工作不一定好.

(2)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做好初三学生的行为教育,在清楚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如果否认这些客观存在,德育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显得苍白无力.承认现实,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对的,而是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校要对初三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外,还得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明确初三学生的行为要求.学校对初三任课教师要提出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在每一次考试后,找学习困难学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优秀品质,让“团员群体”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二)要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制度

(1)父母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随着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拓展了和子女交流的层次,使子女从观望到服气到模仿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引导子女的成长发育.

(2)社会、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或采取家长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实行教育联系卡,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通过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班主任要常常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教育,提出要求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奋斗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提醒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要实事求是,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目标可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就是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中考时想考什么样的学校.近期目标就是在每次考试中你要达到怎样一个水平.这其中,尤其要鼓励后进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要使后进生看到希望,增强努力的决心.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学生敢于公开,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自己可以给自己增加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督促.


(2)教育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①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各有不同:有的放在面上,有的放在心上,有的喜欢唠叨,有的不大过问.有的学生嫌家长罗嗦,有的学生怨家长关心不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突发事件等等,也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②与老师的关系.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因为老师的批评严了点、过火了点,就想不开,就赌气,就丧失信心.③与同学的关系.学生的性格、习惯、爱好、志趣各异,长时间相处在一起,难免会有隔阂、磨擦.我们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思想.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讲爱国就要先从爱家长、爱集体、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做起.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遇到矛盾要讲风格.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老师、家长提出,决不能把同学间的矛盾交给社会上的“朋友”来解决,这样做只会扩大事态,有害无益.

总之,初三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初三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