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硕士生招生制度

点赞:27657 浏览:1297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自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次年实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20多年的时间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招生人数从一开始几千人到2008年近38.85万人(报考人数已达120.1万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可谓今非昔比.但现行体制下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和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现行体制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存在的问题,成为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教育部掌管着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定权

教育部一方面根据国家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预测,制定全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汇总全国各招生单位拟定的招生计划基础上,本着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的原则,确定并下达下一年度全国研究生的招收计划.

(二)教育部控制着研究生招生的考试权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规定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和安排招生考试的原则、科目和时间.

1,从严掌握报考条件.按照国家招收研究生的有关规定,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收硕士生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拥护中国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品行良好,遵纪守法;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是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者或是大专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达到了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身体健康;报考硕士生的人员,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但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的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2,统一设置考试科目.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及部分专业的数学或综合基础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其余业务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命题.

3,详细制定命题原则.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命题应能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研究生入学的基本条件,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应按本科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命题,试题应能反映本学科、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试题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4,明确规范考试方式.研究生招生考试一般包括初试和复试(面试)两个部分.

(三)教育部操持着研究生录取规则的制定权

现行的硕士生招生制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考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研究生录取工作是把好研究生入学质量关的最后一个环节,政策性强,要求加强领导,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国家要求研究生录取工作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方针.既要看业务水平,又要看政治表现.还要考虑身体健康状况:既要以考试(含复试)成绩为主,也要参考平时成绩和表现.

录取名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主管部门和教育部有权监督检查各招生单位研究生录取工作情况.

招收硕士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都可以接受被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入学.接受推荐免试入学硕士生的总数.包括接受本校推荐和接收外校推荐入学的硕士生总人数,应控制在国家下达给本单位当年硕士生招收计划的30%以内.每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生都应当留有相当的比例,以供公开报考的考生报考.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价值诉求:公平、公正、科学、效率

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是教育政策的一个分支,而教育政策又是国家公共政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也势必要体现它的公平、公正、科学、效率价值诉求.以及作为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同时也必然可能出现政策失效、失真问题,也就有必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三、现行体制下研究生招生政策价值诉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考试型,即招生对象必须通过统一考试,经过复试(面试)后方可取得入学资格,这是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的主体形式.二是非考试型,即招生对象在院系和学校的推荐下,拟接受的学校先行复试.免初试取得入学资格.免试对象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知识功底较扎实的学生.

政策的公平、公正问题

1,考生机会不均等.国家每年下达统一分数线,对单科成绩和总分都作了规定,看似公平,实际上差异很大.虽然统一命题,但阅卷却分布在各个省区,评卷松紧程度难以统一.产生了实际上的不平等.而各学校自行命题的专业课就更难体现公平,各校之间试题的范围、深度、分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相同专业,不同学校考生的考试科目和质量也没有什么可比性.而招生录取还是以这种不等值的分数为主要依据,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录取,这就难以保证公平竞争,对报考不同学校的考生来说,机会是不均等的.这种起点明显不同、结果貌似公正的评价标准,其选拔人才的科学性、公正性令人质疑.

2,专业课命题教师的保密程度难以保证.专业课命题教师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担负着试卷的命题和阅卷工作,责任重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着高层次的保密要求,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专业课命题教师的保密工作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各招生单位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上百种,甚至几千种,每一科涉及的命题教师至少为3人,从命题到考试占用了很长时间,涉密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可想而知,一些素质不高,抱有侥幸心理的考生认为找命题教师进行辅导是首选的捷径,在考试前,千方百计打听命题教师的姓名和地址,考生向命题教师打听考试范围等情况客观存在着,而且越来越公开和频繁.尽管招生办要求命题教师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对考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但对教师是否遵守规定无法进行监督,仅能依靠命题教师的良知与自律.

3,难以展示考生的真实水平.对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来说,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往往是他们面前的拦路虎,而其中又以英语为最.正因为如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大量的时间花在公共课上,而较少时间顾及专业课,也因此有许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出现在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所以,单从考试成绩很难全面判断考生的真实水平.尽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研究生教育仍然属于精英教育,因而在每年众多考生中,有幸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人数比例很小.但在那些众多的“不幸者”中,有一部分考生是具备相当水平的,无论是在知识面上,还是在学术研究的潜质上,都是适合读研究生的.总的说来,现行的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形式上虽然表现出了客观的公正,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对高校选拔真正意义上具备研究生入学资格的考生来说.还有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一环节的不足,对于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不利的,有必要对此加以改革和完善.


4,推荐免试制度及单考制度本身的不公平性.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读研,在过去的实践中曾经对在校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大部分推荐免试生都是在本招生单位继续读研,“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虽然近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近亲繁殖”的危害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并规定各个招生单位之间要有一定比例的推荐免试生进行交流,但这个比例还是很小,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近亲繁殖”仍然困扰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这对本招生单位之外的考生是一个极大的不公平,不利于吸引和录取外校优秀考生.与推荐免试几乎同时诞生的就是1986年开始实行,的单独考试.单考制度的初衷是为国有大型企业培养技术骨干,这在早期确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近年来单考的对象已经改变了原来定义的身份,相当数量的单考生并不是所在单位推荐报考的,即使考生来自定向、委托单位,毕业后也不一定回原单位工作.由于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录取标准差异很大.而且由于单考相对统考简单,反而成为权钱交易的温床.可以说,单考制度本身对广大统考生是一个极大的不公平.

政策的科学性问题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人才观存在着误区,标准太单一、片面、机械,无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其中最为典型、最为普遍的就是“唯分数至上观”,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录取工作中,把考生参加初试的分数高低作为决定其能否参加复试的唯一依据一只有4门统考科目的单科成绩和总成绩同时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有34所高校可自主确定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如果有1门单科成绩或者总分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就会被淘汰.

政策的效率问题

招生过程过于繁杂,人才选拔方式单一.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从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制作、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命题、试卷寄送、初试、评卷、复试、邮寄复试和录取通知书、调档等等,时间跨度较大(将近一年),招生过程过于繁杂,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硕士研究生考试一年只考一次,我国研究生招生学科门类、专业种类较多,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程度差异较大,参考书目由招生院校自己确定,因此考生一旦选择某一院校的专业.准备起来各方面投入都大,考生压力也较大.

综合现行体制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不足.结合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国情,有必要对现行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建立新的招生制度,以满足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改革是为了保证制度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对制度本身和执行计划进行调整,使之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指导政策的贯彻执行,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当然,由于改革涉及利益的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难免会产生阻力,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有调整和适应的阶段,但是改革的大方向必须坚持.只有这样,硕士研究生招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真正形成有利于硕士研究生选拔、培养的格局.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