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杂食”比较好

点赞:12473 浏览:557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不要过于相信作家,以为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一定很深.即使是优秀的作家,也只是各有所长,在某一点上看得比较深.更何况还有大量不够格的作家在文坛混呢.

韩少功 作家,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成名作有《爸爸爸》、《女女女》、《马桥词典》、《山南水北》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又饱含深邃的现代人文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如今他过着乡村“隐居”生活.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30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但8年来的业余农民生活仍让我受益无穷.

人生“杂食”比较好

乡下是另外一个世界,意味着新经验和新朋友.以前我在文人圈里混,认识的人多是作家、记者、学者等同他们交流当然很愉悦,但有同质化的危险.一个人吸收经验“营养”最好是多种多样的,最好是“杂食”状态.别看农民穷一点,但他们实际的乡土经验,包括处理生活和生产问题的办法,看问题的方式,都深藏着独特的智慧和文化.比如很多乡土神话,看上去是迷信,但它也是生活的想象化和艺术化,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道德的功能,是一种很重要的人文资源.

生活经验过于“偏食”,看问题就容易简单.“生活即教育”,你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多修几门课,有什么不好呢知其一,还知其二,知其上,还知其下,有什么不好呢相对而言,知识分子的知识通常来自书本和新闻媒体,他们对生活的丰富性体会不够,可能满足概念和逻辑上的推演,有时候容易产生一些想当然.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左倾教条主义,大多是读书人甚至海归派闹出来的,其根子就是理论脱离实际.

我也算是个读书人,至今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书本的知识,尽可能要用我们的实践活动去消化它吧.你不要过于相信作家,以为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一定很深.即使是优秀的作家,也只是各有所长,在某一点上看得比较深,但并不是知识的全能选手.更何况还有大量不够格的作家在文坛混呢.农民、工人、商人中都有佼佼者,也都有庸才,或者说有大量庸才.我不喜欢以职业或地位来给人分类划派.有个台湾作家说过,他心目中只有诗人与非诗人的区别,并不看重男人和女人、中国人和外国人、富人和穷人的区别.我也可以加一条:我心目中只有创造者和非创造者的区别,并不在乎什么职业、地位、国籍等等.庖丁可以启发一个君王,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教育我们的教授

佛经说,慧就是善.真正有智慧的人,也一定是忠厚之士,是可交的朋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最好能在利己和利人之间、在社会和自然之间、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人有大脑有四肢,最好都能用起来.地球上有社会生活也有自然生活,最好能去多一些观察和体验.但现代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让人变成赚钱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出现一种劳动和人生的异化,离这种理想太远.我们很难去实现前面所说的这些平衡.因为要打工吃饭,或者因为无谓的贪欲,我们接受了异化,甚至从不怀疑这种异化.这就过分了吧你如果不能反抗它,但至少还有怀疑的权利.

萨特说,你去创造吧

人生意义确实经常令人困惑,但绝对的虚无主义不可操作――除非你.因此生活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人在生活中也是要承担一点责任,要有道德底线的.有句话是林语堂说的吧――“说话可幽默,做人要认真”.我以前也说过,一个人在艺术上不能太老实,但是做人一定要老实.也就是说,艺术上要敢于胡思乱想,离经叛道,天马行空,但生活中应该有定力,有原则性,不能胡作非为.比如我们可以在作品中写杀人犯,你尽可能去想象杀人犯,但是你不能去杀人啊,也不能鼓动和赞美杀人啊.这就是道德底线之一.

艺术活力与人生定力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如果找不到这个平衡点,那这个人就是太笨了.生活中有很多平衡点,比如说你又要乐于助人又不能受人欺骗,要关心他人又不能干预他人隐私,要遵守社会基本规范但是又要有充分的个人自由,如此等等.所谓生活的智慧,常常就表现在积累这些平衡经验.这个学问可太大了.你说这是“中庸之道”,简单地说,是这么回事,但在实践中可说是知易行难.因为很多时候的选择,并不是在纯白和纯黑之间进行,不是在大奸大忠之间进行,而是在两难之间或两爱之间进行.比如贾宝玉面对的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就比较难办了.如果他面对的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刘姥姥,那还用得着什么生活智慧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萨特有一个朋友母亲病重,但是反法西斯游击队又特别需要他.忠孝不能两全,他很为难,问萨特怎么办.萨特说――你去创造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他怎么选择都是错的,比如说都是出自谋取名声或利益的需要;也许他怎么选择都是对的,比方说都是出自内心的一片赤诚.在这里,动机比行为本身重要,比行为后果更重要.表面看去同样的行为,其差别是复杂而微妙的.这其中牵涉到很多哲学的道理,牵涉到我们几千年建立的道德和精神评价标准等一些原理.一个人在具体难题面前,如何作出非常有智慧、非常富有美感、非常有创造力的选择,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人生“杂食”比较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叫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东方还是西方

西方文化当然很重要.在翻译昆德拉和佩索阿之前,我接触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伏尔泰、罗素、康德、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等等,也接触过很多欧美的文学家,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那个级别的.他们当然比昆德拉重要得多,更能代表西方的思想文化的高峰.我对西方这些优秀的大脑怀有深深的崇敬.作为一个受其启发和引导的中国人,我知道自己的生命里流有他们的人文之血.


但很多人经常会拿一些检测问题来吓唬自己,比如你认同中国还是认同西方你是要继承传统还是要拥护现代等值得反问一句的是:什么叫“西方”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传统”什么叫“现代”它们之间如何形成了对立关系我们用这些大词的时候,对词义进行过细心清理吗

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的“中国”,也没有纯粹的“西方”.比如数学是所谓西方科学的核心方法,但我们至今使用阿拉伯数字,不是古罗马数字,可见“西方”里有阿拉伯.“0”是印度人发明的,可见“西方”里还有印度.基督教对西方科学和人文影响甚大,因为早期的很多思想家都是宗教人士,但基督教诞生在中东,所以“西方”里还有中东.在文化上把“西方”与非西方机械对立起来从来是可疑的.我在这里还不想提培根、伏尔泰、笛卡尔、莱布尼兹等人对东方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赞美,不想提到拿破仑法典体系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吸收,只想提到康德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如果我们接受这种西式的辩证法,也不会轻易地非此即彼了.

中国传统中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但看一看《基督教史》吧,欧洲的权利争夺中,有一次杀教士五千多,焚教义典籍无数,不也是“焚书杀教”吗所以欧洲的屁股也不怎么干净.如果我们对这些情况多有了解,可能就会有一种平实的心态,不会犯低级的知识错误.

西方这个“”与中国这个“”当然还有区别,其区别也可以讨论,而且应该讨论.但我们最好是因事立言,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两元对立”的大话轻易降低问题难度,迁就自己的思维懒惰.

(采访整理/朱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