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杂志的生与死

点赞:27251 浏览:1287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只能说,中国有了自己艺术杂志的雏形.在2007年它们出现了一些爆发的端倪,虽充满了商业的气息但也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办法.艺术杂志主编的话语权急需放大分贝.

中国缺少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杂志.

它首先必须是一件艺术品,使众人乐于.其次,它具有杂志的某些趣味,它的主要撰稿人来自于跨界的各路好手,甚至于一个电影导演或一个广告人.另外,它对潮流有新的洞见,经常使人们对自己的审美抱有怀疑,为赶不上艺术杂志的趟而哀叹.

这样的主编难寻,你让安迪沃霍尔再世,给他最好的中文天赋,加上他自己具备的艺术家的创造能力和天才的广告表演能力,他也不一定能办好一本中国的艺术杂志.

众口铄金的说法是:因为中国的事情太复杂.

中国当代艺术的热潮只是刚刚兴起,还没有波及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只是偶尔被其它行业所借用,更多的是行业内的自说自话:艺术家们抱成团的江湖气还没有褪去,就被商业裹挟的利益划分出势力范围.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在哪里找不见.思想上的贫瘠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通病,大多有姿态感而姿势并不正确.我一批评中国的艺术家们就特别来劲,这甚至妨害到本文的主旨――艺术杂志不是因艺术家的存在而存在着么,如果不是艺术家提供鲜活的素材,艺术杂志岂不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好了,对艺术家的抱怨到此为止.艺术杂志如果不能让他们有所清醒的话,而只是成为这个行业的附庸品,那么主编还是应该试着去干点别的什么吧.

艺术杂志的主编会议

10月17日,本刊在北京召集部分艺术杂志的主编开了“评刊会”,在这个名为“艺术杂志的主编会议”的座谈中,《艺术地图》主编朱其、《美术焦点》主编陈晓峰、《东方艺术》系列出版物的总编辑罗怡、TOM网美术同盟主编李道柳等人分别阐释了他们对艺术杂志的看法.

这些艺术媒体的操盘人各有自己的“心经”.《美术焦点》主编陈晓峰是一位年轻的传媒人,他试图将新闻视野和传媒专业主义的思路引入到艺术杂志的编辑中来.“当代艺术是凝聚20多年的宝藏,有媒体挖掘不尽的可操作题材.”这位年轻人表露了他的担心:“现在了解当代艺术连普及的通道都没建立起来,作下的杂志现阶段希望做到四点:信息量大、实用、专业、知识.”

《美术焦点》刊行了6期,是2007年新冒出来的20多本艺术杂志中被谈论最多的一个.人们都在说“来自南京的年轻人”“折腾”的这个杂志有劲头.与大部分艺术杂志的命运一样,《美术焦点》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刊号”,它仍然在“非传媒”的范畴内运营.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美术焦点》每一期都在增厚之中,不断有夹带的专刊出现.它背后的投资人比陈晓峰更年轻,这个从艺术之都柏林留学归来的年轻人起先在宋庄做画廊,但收益并不大.在操作另一盘生意的同时,推出了《美术焦点》.他的口头禅有两个关 键 词:做一本能“颠覆”和发现多种“可能性”的杂志.

大家对中国刊行的艺术杂志的普遍担心是:太过业余水准了.这是指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刊物而言.体制内的艺术杂志在2000年的新世纪之后就渐渐衰退,它们正在冒着丧失读者的危险苦苦挣扎――除了一些核心期刊仍在发挥评定职称的作用之外,大部分体制内艺术杂志都能嗅到腐朽和死亡的味道.


然而,游离于体制之外的新兴的艺术杂志并没好到哪儿去.《艺术地图》主编朱其分析说:“现在的艺术杂志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靠卖版而生存;二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出现在同一本杂志.而大部分主编并不希望这样的大杂烩.”

这是目前中国的艺术杂志生存的“潜规则”.与体制内的杂志相比,“卖”的方式虽不一样,艺术家或画廊为了宣传推广而购写版面,与学者为了评职称而写版面并无本质的不同.

实际上,第一批用业余水准做艺术杂志的人早都“撤”了,他们因为宣传艺术家而从艺术家手上“换”来的画作,其几年间已涨了几十倍,转手之后,完成了原始积累,足够他们去从事别的行当了.

梦想中的独立

朱其在最新一期《艺术地图》的卷首语上说,艺术策展人为什么不能做杂志他回答了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务正业”的问题.

《艺术地图》创刊于2006年,与之并行的还有一个网站.最初是用音像号刊行,随刊有一张光盘.从早期的刊期不固定,到下一期的中英文对照版,走过了一条“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在中国的杂志史上,这样的没有“正规刊号”的刊物是留不下任何痕迹的.甚至连民间的杂志研究者也不它们.我问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文所的张小强,他是民间最大的杂志专家,这些杂志都不在他收罗之列.

香港也有一本杂志叫《艺术地图》,其视觉风格值得大陆艺术杂志学习,但那本具有波希米亚风格的杂志却是一本城市旅玩指南.朱其梦想中的《艺术地图》是这样的:“中国没有一本中高端意义的艺术杂志,像《AmericanArt》那样.”

无论是美国的《AmericanArt》,还是英国的《ArtReview》,它们都做到了某种意义的成功:学术与商业的结合、艺术与时尚的混搭、名流与名家的聚集等.朱其能做到这一步吗

他说:“现在中国的大部分艺术杂志还属于艺术财经杂志,报道的艺术明星不是学术明星,而是市场明星.热衷于追逐谁的画卖了查重.”

《艺术地图》的窘境是叫好不叫座,“一直亏本,入门门槛高.”朱其坚持不做某种妥协,“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是不可能登在这本杂志上的,写版面也不给.”

艺术杂志存在的环境甚至无法与上世纪20、30年代相比,那时候的《良友》、《新青年》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有自己的生存基础,而现在的艺术杂志的苦恼之一是:在行业内传播而无法与大众接壤.

国外艺术杂志刊登的广告大多是高端品牌,宝马、耐克这样的客户会是杂志的支持者,而在国外的艺术杂志,奇怪的出现了艺术家、画廊机构做广告的局面.

许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进入了这个体系:在画廊机构和艺术杂志怎么写作.而专业的传媒人、广告人则很少问津和关注艺术杂志这门生意.

前景与可能

《HI艺术》则是目前艺术杂志中最受关注的一本.虽同样是DM杂志,以其超出别人一筹的策划能力见长,而且篇幅中流露出“八卦”的趣味,创刊一年多来,很快打开了局面.

艺术杂志的生与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当代艺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与此同时,台湾的《典藏》和《艺术新闻》两本杂志也在北京运营,这两本杂志的历史要浓厚得多,以致于一时间成为艺术杂志能够看得见的模仿对象.

另一本值得关注的杂志叫《艺术财经》,操盘人赵力和顾维洁几经沉浮,从上海转战到北京,也终于站稳了脚跟.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大型刊物《东方艺术》系列杂志,最新推出了《艺术影像》单册.其出版事物总编辑罗倚并不避讳《东方艺术》是在用出书的方式“生产”.这个刊系主要是为馆藏艺术品和与美术馆有来往的艺术家怎么写作,虽偏于静态,亦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TOM网美术同盟主编李道柳说:“艺术家和写作技巧机构在现阶段还不完善,艺术网站同样存在很大的困惑,艺术家讨论和探讨学术的东西没人看,不是很火.”

在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中,存在一个铁三角关系:明星画家、投资和家、画廊.艺术杂志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艺术界缺少辩论,媒体也没组织起来,跟实用主义精神有关系.”朱其说,一个艺术杂志的黄金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艺术杂志的存活之路有两条:要么先生存再改良,通过卖版面,一年收画家10幅画也差不多够了,50万一年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要么就是坚持自己的杂志品性.而后一条路要更为凶险.

陈晓峰说:“我把办杂志当作一个实验,千万不要有固定的方式,把杂志的节奏感找到.在社会的转型期间,艺术杂志的前景还很难预料,但充满信心.”

艺术杂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更多的艺术杂志将随着当代艺术的兴盛而兴起.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来临之前,还有多少考验等待着艺术杂志的冒险家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