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林毅夫?

点赞:3004 浏览:98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之所以有此任命,“因为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1月25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B.Zoellick)对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

佐利克告诉记者,他本人与林毅夫也有接触,“我经常去北京.”据悉,在佐利克被任命为世行行长后,于2007年12月首次访华时,即与林毅夫有过面晤.当时,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FrancoisBourguignon)2007年10月任满后,空缺尚无人填补.

一位接近林毅夫的人士认为,林可能会在2008年北京大学春季学期结束之后,于五六月间到世行履新.

天时地利人和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正式称谓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SeniorVice-President,DevelopmentEconomics,andChiefEconomist).从以往经验看,其职责包括管理世行庞大的研究部门,担任世行发言人,研究和制定世行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对重大决策作出战略性研究等.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多由世界知名学者担任.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任首席经济学家包括安妮克鲁格(AnneKrueger)、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Fischer)、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Summers)、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尼古拉斯斯特恩(SirNicolasStern)、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这些学者就任前多执教于欧美著名大学,其中斯蒂格利茨卸职后于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默斯则在卸职后任美国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等,其他各人履历也非同一般.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不是一个寻常岗位,需要的是一位经济学知识方面的领袖,有眼光、有思想、有创新,还要能领导世行研究队伍.”世界银行金融专家王君表示.

在原CCER(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员、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看来,林毅夫之所以能获得世行任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所谓“天时”,是中国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对世界已具有不可否认的重大影响;“地利”,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银行本身亦具有重大意义;“人和”,则是林毅夫本人的成就.

在记者采访中,所有论者都提出了类似的判断,仅其侧重或有不同.

前世行行长沃尔芬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对记者称,重要的不在于林毅夫是中国人,而在于他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家.

佐利克则表示,选择林毅夫,是因为他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家,对于发展问题、农村问题都有杰出的研究,可以给世行带来相关经验.

斯蒂格利茨也认为,林毅夫在中国长期致力于新农村发展,这对世行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村问题是经济发展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而CCER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研究中心之一,这表明了林毅夫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斯蒂格利茨同时告诉记者,作为第一位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中国人,以及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能为世行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组织注入中国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世行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CCER教授平新乔认为,林毅夫非常适合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职位,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应用水平以及CCER的成就,都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他表示,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世行对中国背景的重视.

“中国经济多年来飞速发展,未来在各个领域的贡献都有望进一步加强,中国出身的学者也有必要承担其责任,并做出贡献.”平新乔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介绍说,佐利克在2007年访华时曾在清华发表演讲,其主要工作方向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要让中国在世行运行和决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二是要帮助非洲扶贫,鼓励中国把经验介绍给非洲,并把资金投入进去.

“林毅夫任世行经济学家,不仅反映了林毅夫本人的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崛起的重要意义和世行高度重视中国经验的事实.”李稻葵说.

有论者指出,林毅夫具备了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所有条件――正规、高水平的经济学素养,国际一流学术文章,语言水平能胜任在任的交流,以及足够的领导能力等.但也必须看到,国际上具备这些条件的经济学家不在少数,林毅夫并非绝无仅有.正是从事中国经济研究这一点,给林毅夫添加了重要砝码.

事实上,林毅夫本人也一直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对中国经济的解释也将越发显得重要.他获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为他自己的这番论断提供了最佳注脚.

可以说,“通晓中国发展经验”和“优秀经济学家”这两点,相当完美地汇合于林毅夫一身,这正是世行做出其任命的原因所在.

“保持清醒”

在记者采访中,所有论者都对林毅夫获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表达了衷心祝贺.这或许能够代表人们对这一任命的普遍态度――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体现,是对林毅夫本人贡献和能力的高度肯定,可喜可贺.

但人们能不能以世行对中国发展经验的肯定,就此满足于中国经济的已有成就、从而高枕无忧呢?对此,有学者表达了深层次的反思.

从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减轻贫困的成果、科技成就来看,中国经验毫无疑问可以为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借鉴.但如果从人类文明轨迹的角度,中国经济前景并非清晰得一览无余,在推广中国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其局限性乃至可能的缺陷.在经济金融制度、法治发展、贫富差距、民生福利、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诸多方面,中国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

当然,林毅夫的工作与这种反思并无矛盾.沈明高即认为,比较优势理论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它指出,计划经济的最大问题是不按比较优势来配置资源,而扭曲的消除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所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中的种种扭曲,还是向市场经济转变不够彻底所致,也偏离了比较优势理论所提示的道路.因此,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平新乔也表示,人们尚不能对中国经济研究过于乐观,中国经济学家在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还极其有限.“即便是林毅夫的比较优势学说,其最终能否成为教科书级别的经典理论,仍有待时间检验.”平新乔表示.(吴燕、楼夷)


(2月15日《财经》网络版,作者为该刊记者)

传奇经济学家林毅夫

林毅夫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公开资料显示,他曾经是金门马山驻军的一名连长,1979年5月的一个夜晚,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2000米外的厦门,随后进入北大学习经济学.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北大指定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林毅夫担任舒尔茨的翻译.林毅夫凭借出色的英语以及才气赢得了舒尔茨的信任.

不久,舒尔茨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正式进入芝加哥大学跟随舒尔茨学习,成为这位专注于农业经济以及发展经济学大师的关门弟子.

林毅夫不负恩师期望,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1990年,林毅夫关于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

1992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成为一段时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

在学术界获得声誉的同时,林毅夫更将经济学看做经世济民之学,正如他所说“研究我国的经济现实,进行理论创新,不仅能够使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贡献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可能迎来一个经济学大师辈出的时代”.

推崇“比较优势”

林毅夫曾经这样谈及其学术方向和整体思路的,“我感兴趣的是中国的现代化,想了解改革前为什么体制是那样,改革之后体制应该如何变革”.

“他最主要贡献还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特别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代表的赶超战略转型为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带来的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评价说.

为什么是林毅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1988年前后,经过了对中国制、赶超战略的反思,林毅夫逐渐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思想,建立了以要素禀赋、政府的发展战略及其内生形成的政策制度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而这也成为理解他的经济学思路和政策建议的核心.

新中国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被他称为“典型的赶超战略”,片面发展国家资源相对匮乏的产业,从而形成了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形成了资源计划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他把这一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超越战略.

他自此引申出其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理论的著名命题,一个国家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的发展政策应该以提高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为目标.

具体到中国来讲,“最关键的是必须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即充分利用中国当前劳动力多且相对便宜的优势,去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

这一改革主张在随后几届政府中的影响力逐渐体现,林毅夫连续四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更被认为是政府重要经济智囊之一.

认同渐进改革

由于其思想体系中对要素禀赋的强调,林毅夫的整体发展战略思想中产权改革并不处于核心内容.

在总结东欧等转轨国家的经验之后,他也反对“休克疗法”,主张渐进式的改革,因此他的学术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相对承认历史现实,为政府渐进式改革提供了空间.

按西方的理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国有制度.林毅夫则认为,产权是否私有与企业自生能力并无必然关系,“市场先于产权”是“企业自生能力”这一理论成立的前提,他发现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不在产权,而在于其政策性负担,“只有把政策性负担剥离,才能谈到产权改革”.

按照他的观点,私有化并不能解决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是否透明有效.国有企业的委托写作技巧,并不能断言就是无效的,而在针对中国新兴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杨小凯提出“后发劣势”等理论界的论战中,林毅夫利用其资源禀赋学术,从比较优势观点来支持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奇迹式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再保持二三十年,并认为中国未来甚至会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张诚)

(2月6日《新京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张月姣:我的公正性无人提出过异议

2007年11月27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召开会议,通过了对中国、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的4名人员的大法官任命.中国当选人员是张月姣女士.至此,备受关注的台湾当局阻挠张月姣任WTO上诉机构大法官的风波尘埃落定.

“我当大法官是中国的荣誉”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昨天(2007年11月28日)才知道自己当选WTO大法官的消息.”张月姣在接受华人媒体联合采访时声音缓慢而平静,“我当选WTO大法官,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荣誉,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代表.”.据张月姣介绍,世界贸易组织争议解决上诉机构成员无须常驻日内瓦,当大法官只占用她“一小半的时间”,而且这个工作与她目前在汕头大学教授“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与实践”也是一致的.

今年65岁的张月姣是吉林人.1981~1982年赴美国乔治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WTO称,常设上诉机构的成员必须被确认为权威人士,通晓法律、国际贸易以及各国广泛认定的其他事务.张月姣的履历上显示其在专业领域有着过人经验,曾任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代表、中国复关谈判法律顾问、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6年,英语、法语使用流利自如,曾率中国代表团与外国谈判《投资保护协定》,参加制定与完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在汕头大学法学院网站上有这样一则消息:2007年10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律师协会常年法律研讨会上,张月姣代表中国进行发言,她说:“律师应该是正当的经纪,是一道拉近距离的桥梁,调和彼此的文化差异.”她认为,律师到另一个国家承办案件时,除了了解当地的法律外,更要懂得如何跟对方沟通,尊重他国文化.

出任大法官遭台湾当局阻挠

张月姣出任WTO大法官经历了一番波折.

2006年4月27日,中国政府向世贸组织最高司法仲裁机构――WTO上诉机构提交两位候选人名单:汕头大学法学教授张月姣和复旦大学法学教授、WTO专家董世忠.

自澳大利亚人约翰洛克哈特2006年1月去世以后,WTO一直在寻找合适人选来填补这一职位空缺.最初提交候选人名单的期限设置在2006年3月底,但是WTO成员同意将中国的申请延期至当年4月底.中国请求延期是因为商务部对候选人需要履行选拔程序.与此同时,肯尼亚WTO特使、南非大学曼德拉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贝宁最高法院大法官也参加角逐.

2006年10月26日,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例会上,张月姣教授被列入名单,成为第二批被WTO争端解决机构认可的中国籍专家之一.根据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文件的规定,张月姣和董世忠均进入指示性名单,供WTO成员在选择专家组成员时参考,这为张月姣教授最终出任大法官打下了基础.

2007年11月19日,WTO举行例会,准备按议程进行上诉法官的正常轮换和任命张月姣等4名新上诉法官时,台北代表突然发难阻挠.

台北代表对议程中关于任命上诉机构新成员一项表示反对,要求把这一项内容从议程中删掉,其理由是:“台湾对4名候选律师中的一位在将来审理争端时能否保持立场公正表示怀疑,在台湾的忧虑得以消除后才能同意把该项内容列入议程.”台湾当局的“经济部”官员和“行政院”官员也先后称此举是“为确保台湾权益”.

根据规则,台当局代表的意见须由全体成员一致通过才能被采纳.因此会议主席现场征求其他代表意见,结果美国、欧盟、日本、菲律宾和中国大陆代表均表示不能接受.但台当局代表仍坚持己见,会议无法就议程达成共识,主席被迫宣布会议推迟举行.

台湾当局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公愤.WTO秘书长拉米、总理事会主席诺尔、美国等重量级会员国都积极交涉协商,希望早日化解僵局.美国、欧盟、中国大陆、日本、加拿大、巴西等30个会员发言反对台湾这样做.美国表示,议程非常急迫,而上诉机构的公正性已经确立,美国对此有信心.

“如果有人企图利用在国际组织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我们坚决反对.”11月20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强调说.

犯众怒之后,台湾方面的语气开始转变,台湾当局发言人谢志伟11月25日说,只要能确保台湾受到“公平对待”,台湾就不再阻挡张月姣的任命案.

11月27日下午重新召开会议时,张月姣顺利当选.

渊博厚实的法律功底

张月姣出任WTO大法官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与她熟悉的人感慨万分.

已有孙儿、孙女的张月姣在同事和学生中颇受欢迎,汕头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都称她是很有人缘的好同事、好老师.

张月姣教过的学生、汕大法学院2004级学生邓仕龙告诉媒体记者,他2004年入读汕头大学法学院,当时法学院正在进行国际化改革,时任法学院法学首席的杜钢建教授,请来张月姣等一批著名教授.他一进法学院,就听到张月姣这个名字,知道她在“国际经济法”领域享有盛名,对她的授课也充满憧憬.2006年下学期,张教授开讲《国际投资法学》课程,她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令人折服.邓仕龙说,张月姣对国际上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案例了如指掌.她上课全面分析当前世界、国家的宏观形势,结合具体法条,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对于学生的提问,总是耐心又深刻地解答.

北京市优秀律师、中国“十大风云律师”之一的张起淮,在其个人博客中也提到了张月姣:“2007年11月26日上午,我和唐广良教授任仲裁员,张月姣任首席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就英国某企业与中国某塑胶有限公司M2007036国际写卖合同争议案开庭.有幸一睹了张月姣这位WTO大法官的风采.张月姣大法官在整个仲裁的庭审过程中,展现了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丰富经验,以及渊博厚实的法律功底.她的耐心和认真,不仅给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给我积累了宝贵经验.她娴熟驾驭庭审技巧,使整个庭审的过程紧张有序.”

我国加入WTO已有5年,涉外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多,张月姣律师被任命为WTO大法官,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体华人的骄傲.

“绝对不能偏向哪一国”

张月姣当选WTO大法官后,有国人说:“咱在WTO有人了,以后可以尽管上诉了.”对这种说法,张月姣并不认同.她说,WTO上诉机构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不偏不倚,绝不能偏向哪一国,必须按照WTO的规则、按照法律的规定,公正独立地处理贸易争端.张月姣表示,“我做过多年国际仲裁员,始终保持独立.我的公正性,无人提出过异议!”

张月姣教授表示,她将尽职尽责地与其他6名成员一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公正、及时地处理好上诉案件,为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作出贡献.

张月姣还表示,公正无私是对世贸组织争议解决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2年的实践也证明,世贸组织争议解决机制是成功的.

张月姣在WTO上诉机构中的4年任期,将于今年6月1日开始.(雷怀)

(2007年12月4日《青年参考》,作者为该报特约记者.标题有改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