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类杂志

点赞:14526 浏览:667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青年心理问题是当今社会非常突出且严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与观念的交流和碰撞的加强,使我国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使成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青年有些无所适从,产生了青年心理疾患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一批用于心理调适的杂志.本文旨在结合青少年心理现状,梳理国内心理类杂志的发展现状,以《心灵世界》《心理月刊》这两本广州当地的心理类杂志为样本,浅析心理类杂志的传播技巧.

青年心理类杂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青年心理杂志传播

一、当前青年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心理类杂志的社会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提到了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问题、生存压力与成长问题.而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进辅认为,青年心理异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偏执等等)、神经症(起病于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与心理应激因素有关的轻度精神障碍)、性变态以及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绪高涨和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的精神疾病).青年心理异常在程度上不深,但长此发展则往往会引发青年、犯罪等非常严重的后果.

青年心理上神经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反映出当今社会多元价值体系下价值观的空白,人格障碍甚至犯罪则体现出在社会急剧发展转型时期的规范缺失.青年心理障碍的预防则愈显重要.相对于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心理类杂志的角色更倾向于调适青年心理、帮助青年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来说,心理类杂志应起到以下作用:(1)提高青年的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帮助青年摆脱情绪上的痛苦;(3)引导青年建立自己一套健康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

二、目前国内心理类杂志的内容分类

目前国内面向青年的心理类杂志有以下几本:《大众心理学》《心理医生》《青年心理》《心理氧吧》《心灵世界》《心理月刊》等.栏目固定,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风格特色.例如《心灵世界》把每期内容分成四大栏目――心灵成长、心灵健康、心灵写真、心灵减压.每一个大栏目下面又分为若干个小栏目,而且栏目名固定.

(一)按心理调适的方式来分,有:

1、个案咨询类.如“心理诊所”、“咨询师手记”等栏目.

2、社会心理分析.以“特别策划”、“本期话题”栏目出现,是杂志社每期重点策划的篇目,有些以漫画形式出现,例如《青年心理》就设有“漫画”栏目,2008年第3期刊登的是朱德庸的《甜心涩女郎》.

3、心理疾病预防(包括心理测试、解梦、心理诊疗、通联互动等,例如《心理医生》就有一个“心理侦探”的栏目.

4、实用性建议(介绍具体的心理疾病或介绍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心灵世界》第一期《父爱饥渴症――男人的隐患》,《心理月刊》2008年6月号《5个方法让工作快乐起来》、《5步骤找回内在孩子》等.

(二)按内容主题来分,有:

学生求学、青年待业或就业、青年婚恋、家庭教育心理等.但本文涉及的六本心理卫生类杂志都将读者定位为少、青、中年人,以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和处于婚恋阶段的青年为主.

(三)按内容的出发点或目的来看有:

1、实用型内容:即旨在短期内容帮助读者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有较强的功利性,例如职场技巧建议、考试心态调整.

2、观念型内容.即从观念上指引读者的内容,主要是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内容并不给读者眼前的心理问题带来直接的效果,但能对读者未来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础,例如对人生挫折的观念引导等.

三、心理类杂志的传播技巧――两本都市白领心理类杂志的传播技巧比较

本文对《心理月刊》和《心灵世界》2008年第6期作抽样分析.根据传播技巧来分析两本都市白领心理类杂志的差异,以期达到管窥一斑的效果.

可以看出两本杂志在传播技巧上各有偏重,《心理月刊》更多地使用理性分析方法,《心灵世界》则偏好诉诸感情法;前者注重使用滋补法,即提供正面论点以建立巩固正确的立场和态度,后者则侧重于种牛痘法,即对接收者的预存立场和所持正面观点加以轻微地攻击以抵制反面信息②.

五、目前心理类杂志存在一些问题

如上所述,本文涉及的六本心理卫生类杂志都将读者定位为少、青、中年人,以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和处于婚恋阶段的青年为主.这一年龄段的读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处在受教育阶段,“受教育者”是其主体地位,过渡性和发展性是其基本特点.这也是心理类杂志的读者空间,也是其在选题策划上首先要考虑的需求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教育等途径进行.心理类杂志实则是心理健康的社会教育方式.

《心灵世界》面向28~35岁有消费能力且知性的都市白领,并致力于走小众化的道路,其目标主要是为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女性读者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月刊》与《心灵世界》的读者定位相近.

1、理性分析不“理性”

理性分析缺乏理性主要体现在:

(1)《心灵世界》案例分析的文章还是以叙述故事为主、专家点评为辅的形式,故事重、点评轻.

(2)少量心理测试的内容.根据专业心理专家分析,现在网络上很流行的心理测验有待考究,比较准确的心理测验有一个较复杂的测试过程,但《心灵世界》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如2008年第二期有一页的心理测试,第五期有半页等,以及《心理月刊》08年6月号71页“图片分析”.

2、感悟性的内容居多,表现方式单一,内容真实有待考究,难以避免阅读疲乏.

由表一得出《心灵世界》注重感性内容感动读者,这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故事性强,多以叙事的方式,让读者在精彩的故事中领悟道理,采取“一篇一故事”的形式.《心灵世界》的文章几乎清一色都在讲述“故事”,而且并没有“故事”真实性的核实程序.这就使得传播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心理月刊》则注重说理,理性分析的比重占54.69%,而且在案例分析时多是引用读者的原话,且较简略,与《心灵世界》冗长的故事讲述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心理月刊》2008年6月号李子勋专栏上引述读者的话、心理学博士刘丹在专栏写作上将她的平时观察贯穿在她的论述中.

3、专家队伍的较量

专业的专家队伍是《心灵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心灵世界》执行主编杨华渝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心理类杂志把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融入个案研究中,许多文章看似是个案分析,实则反映着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专家建议.但是这些专家并不一定为读者所识,《心灵世界》应该增加对专家学者的介绍,树立在读者心目中的行业权威.《心理月刊》设有专门的专家专栏,附上专家的照片,并且对他们都有简略的介绍.它很注重营造名人效应――向心理学界专家、影视明星(徐峥)、作家约稿或是访谈.甚至上升到哲学高度,如2008年6月号《休谟:自我只是一种知觉》、《〈叔本华的治疗〉节选》等文章.


4、都偏向于一面提示,证明了目前的心理类杂志的角色定位仍然是引导式的.

两面提示的文章很少.略见《心理月刊》2008年6月号《同时爱上两个人》、《心灵世界》2008年第1期“本期话题”栏目《职场生涯:做生不如做熟or人挪活树挪死》.一面提示观点集中,清晰易懂,能以较短的篇幅论述观点,但是长此以往容易使读者产生抵抗心理.对于两份杂志的目标读者来说,说教式的论理文章显然不能赢得他们长期的认可,多元价值观的当代社会环境下,都市白领更倾向于接受开放的观点,在各种不同观点的激荡中选定自己的立场.

《心理月刊》的心理学家答疑信箱和该杂志的网站.省略,都大大加强了杂志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对于加强两面提示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无论是《心灵世界》还是《心理月刊》,都很少见两面提示的文章,增加辩论式的内容,更能赢得读者的认同.

299;,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6、杜家贵主编:《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实用手册》,北京,编译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7、郑兴东著:《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8、李彬著:《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9、田建安,孟建伟:“思维方式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22页

附表:《心理月刊》、《心灵世界》2008年第6期体裁构成

1、讲故事2、案例分析3、议论说理4、专题5、文摘/资料6、漫画7、广告8、散文9、游记10、专访11、心理测试

注:体裁构成百分比等于各体裁的页数和/有效总页数(除广告等外)×100%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