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中的群传播

点赞:19881 浏览:921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等重大危机事件已经证明,群在危机事件中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传播功能.本文通过分析群在危机事件中呈现出的传播特点,探究了危机中的网络群体心理,提出了针对危机事件中群的管理建议.

【关 键 词】群危机事件网络传播虚拟群体心理

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的怎么写作.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怎么写作,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作为虚拟群体,群成员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探讨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聚集在一起,如旅游群、追星族群等.平时,群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聊天娱乐.

然而,在危机事件中,群却表现出诸多与以往不同的功能.以为例:

首先,群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据调查,新华社正式发布报道的时间是当日14时46分,而在此前后,网络上已充斥大量关于地震的消息,群里更是反映热烈.很多网友在群里表达自己最切身的感受.名为“绮梦”的网友从地震一线发来的关于的即时报道,更是堪称此次网络危机传播的经典案例.她在聊天中提到的“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总理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把摔了”等一系列现场信息在不同的群之间迅速传播,使总理的亲民形象深入人心.而关于救灾子弟兵的妻子临产前被困在车内的消息,经过群等广泛传播之后,使事件得到了迅速妥善的解决.

危机事件中的群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群体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其次,群为草根力量提供了迅速集结的便捷平台.“雨后彩虹”是一个由网友倡议开设、专门征集有意认养地震孤儿人士的群.发起人非政府工作人员,只是热心公益的网民.群主“泡子”来自厦门,因为“看到慰问孤儿一幕,感到非常痛心,希望能为那些孩子们做点什么,无论是物质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于是,他建群集结有共同想法的朋友,讯息互通,用微薄的力量为孩子们撑起一小片晴天.[1]除此之外,百度贴吧充斥着各种群,寻找“祈福者”、“志愿者”、“有爱心的人”等等.广东省三水劳教所管理科科员黎祜林建立了地震救援志愿者(广东)群,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获得了四川省红十字协会的认可.三天之内,地震救援志愿者(广东)的群人员饱和,群主将群在省内各地区扩建到11个,上千名志愿者申入该民间组织,希望能援助灾区.[2]

第三,群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和规避谣言.和其他网络群体不同的是,群成员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因此,一旦信息出现在群里,便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群成员对信息展开分析和讨论,多数人肯定其可靠性,那么,传言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传往其他的群;另一种则是,群成员中有人澄清和论证了信息的虚检测性,那么,谣言传播就会被暂时制止.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知道信息为谣言之后搞恶作剧,依然将其传播等例外情况.

此次地震中,谣言主要集中为“地震预测”、“地震与奥运”、“地震与其他社会问题”等.由美国地震局网站上西北走向的“带图”引发的“地震带将向北移动”的传言在群内广泛传播,曾一度引起天水、西安等地的混乱,而“地震与5个”、“地震日与数字8”的种种神秘联系,也使得5月18日、5月21日两天,出现了众多市民夜宿街头的现象.曾有报道称,陕西地震群网友情绪极度恐慌.“西安最火地震群”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对话.[3]

鹿鸣:刚才狂风大作.我们院子的狗和鸟都在叫.

鱼儿:还是小心的好,四川地震前好像也下雨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约翰:有人刚才头晕吗?刚才躺在床上给朋友打,突然头很晕,身体也在晃,有人感觉到了吗?晕啊~~刚才我们在饭馆吃饭,我老爸打说走在2环上一直感觉在晃,我看看杯子里的水,还有头顶上的吊灯无异常呀.

此类的对话在各类群里屡见不鲜.但与此同时,各类僻谣信息也在群内相互转发.例如:

“AB血型目前各血库已经不缺,现在是预约献血;空降兵死亡的是检测新闻,15名空降兵都安全降落;寻找亲人的两条信息(某高中学生,父母病危),已经找到其人.”

这类信息在群里的传播有利于及时规避谣言,能在一定程度到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最后,不得不提到群的“段子”在危机事件中的解压作用.在平时,群一直有传播“段子”的传统,主要为娱乐.危机事件中也不例外,地震期间比较经典的段子有,“成都,一座来了就睡不着的城市;成都,一座喜欢玩户外的城市;成都,一座洗澡和如厕速度飞快的城市;成都,一座家家有倒立啤酒瓶或矿泉水瓶的城市;成都,一座人均帐篷拥有量全国第一的城市;成都,一座晚上出门比白天出门人更多的城市.成都,一座拒绝裸睡的城市;成都,一座洗手间备有瓶装水和巧克力的城市.”这些“段子”,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在危机中起到解压作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危机事件中,群里的成员显示出与日常不同的群体心理.概况而言,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主动性和活跃性.日常情况下,群里有很多人长期潜水,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沉默,而在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危机事件中,很多潜水者浮上水面,主动发布信息,群比平时往往更加活跃.

2、角色的变化性.群是一个虚拟空间,除了实名制的老乡群或同学群里,群成员要在虚拟角色和现实角色之间转化之外,在匿名群里,群成员往往以虚拟身份来交流信息,大部分人都只能用文字和表情等网络符号进行沟通,而网络符号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可信度与丰富性要大打折扣,但在中,很多群从网络走向现实,自发组织救援、领养孤儿、祈福等活动,很好完成了角色的转化.

3、随意性和松散性.群里发布信息不需要任何“把关人”,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加约束的自由,使群组织成员态度散漫,无纪律性.一个用户可能会是多个群里的成员,与现实中相比,个人可以成功地实现“分身”,同时参与不同群体的讨论.而不同群体的不同议题和观点很可能使一个人的思维处于极度跳跃和分散状态,表现出不确定性与非连贯性.相反,一旦多个群里的议题和观点不谋而合,则会使个人加深对观点的认同,即便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加之群缺乏共有的坚定目标和强制性规范,因此,群内气氛往往时而和谐、时而混乱,易建也易散.

4、娱乐性.如果说,在日常生活中,娱乐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那么,在极度紧张压抑的危机情境下,更需要娱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群里的成员可通过阅读和转发“搞笑段子”获得短暂的愉悦.

不难看出,作为一股悄然崛起的网络力量,群在危机事件当中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姿态.众所周知,网络中的群体心理对社会民意表达和网络舆论的形成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么,在危机事件中的群为何会表现出以上的心理特征?

按照勒庞的观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构成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截然不同”.因此,群体往往呈现出冲动、多变、急躁、缺乏理性、缺乏批判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易受暗示、轻信、顽固保守等特点.[4]但这里所说的是现实中的群体,与网络虚拟群体毕竟存在差异.有人对网络虚拟群体所下的定义是:以电脑网络为沟通相似度检测,以各种虚拟社区为平台并存于虚拟空间中的兴趣相同、思想相近的多数数字化“人”的群体.[5]网络虚拟群体的特征表现在:交流方式的特殊性,虚拟群体的自由性,脆弱性,平等性,弱规范性.

以下将从危机时期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群环境等多重背景下进行探究.

危机时期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在遇到某些突发性和威胁性事件时尤其积极参加群体传播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有关事件的信息,弄清事件与自身的关系,以便即时采取对应措施.[6]危机中常见的群体行为有:群体性恐慌、谣言传播、骚乱和以及其他的非理性行为,包括在地震中争先恐后的逃生行为.[7]危机事件带来人们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人们心理不安和心理紧张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应对社会激变的一种应激状态.[8]

2008年的年初到5月12日之前,中国社会始终处于不安之中.雪灾、、胶济铁路惨案、火炬传递受阻等大事件接连发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威胁着琐碎的家庭生活.特别是5月12日大地震,深深刺激人们脆弱的神经.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地震带周边的城市,还是余震波及的其他城市,恐惧使许多人丧失了在谣言面前分析和判断的理性.

当专家和媒介都公开承认无法准确预测余震的时候,人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人际关系上.危机来临时,人们一时难以找到群体认同感,此刻,亲友同学的短信或网络留言,往往比任何时候都有权威性和可靠性,这就为群异常活跃创造了心理条件.

网络环境的混乱无序使人们难以形成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指各成员的密切接触和协作而产生的成员间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精神上的一体化)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即个人在群体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9]而对于“群体认同”的概念,埃里克松说,“认同一词是某个个人与某种独特的价值之间的联系,这种价值由某种独特的历史孕育出来的,是属于他自己那个民族的等认同的是那个族群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等”[10]

危机事件中,网络环境是政府机构、大众媒介、草根力量相弈的舞台,是信息的最大集散场,网络环境的开放性、透明性、匿名性、自由性、虚拟性已得到广泛共识.但由于缺乏“把关人”,这里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真检测难辨.

然而,人是群体的动物,现实越不安定,网络越混乱无序,人们对群体归属感的需求就越强烈,这就为群在危机时期大受欢迎提供了便利.

3、群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于一身,优缺点的相互作用导致群体心理复杂多变.

现实中的各种媒介或内容形式都具有满足人们对于信息,娱乐,社会关系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只不过满足侧重点和程度各有差异.[11]

群传播是一种集合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于一身的虚拟群体传播,它与其他媒介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例如,及时传递最新消息,但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群成员只需将头像挂在电脑屏幕右下角,群体的言论会第一时间弹出窗口,不影响做其他的事情.当一条关于地震预测的消息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公布时,也许你正好在工作或者学习,没有浏览到这个页面,但群里一旦有人浏览到,并觉得此消息事关重大时,便会迅速传播,这便提高了个体获知重大信息的几率.

正如辩证法所说,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三种传播方式的结合既使“捐款倡议书”之类的善意迅速传播,也使“地震带将向北移动”之类的谣言肆意蔓延.当一个用户在现实群体的“感染”下产生对地震的恐慌心理时,他可能会将这种情绪传染到自己所在的群中,使群内成员“感染”,进而反复“感染”,最终导致社会的集体恐慌心理.这一点,勒庞早有论证,“群体是无名氏,它可以集体犯罪,也可能在战场上舍生忘死.”[12]

综上所述,群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的传播以及现实中的人际传播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它所表现出来的正负功能都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本文对于群当中的群体心理机制的探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危机事件中政府和大众传媒应充分担负起信息发布、引导舆论,疏导情绪的作用,避免人们在缺乏安全感和对环境产生恐惧感时找不到可以信赖的正规渠道或群体,只能依赖网络中的虚拟群体,而虚拟群体的无序性及弱规范性往往使个体极易受集体无意识的主导,出现群体和骚乱,引起更大的社会动荡.

2、腾讯公司应对群的管理员进行合理的资格审核.群的管理员起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它决定着群成员的数量和准入门槛,在危机时期,群管理员应主动承担起合理有效地引导群组织行为的责任.但由于目前群的管理员主要为群主,而群主的唯一限制是拥有太阳级数(根据上线的时长决定级数),这导致舆论领袖的素质参差不齐,使每个群的群体心理复杂多变,难以监测,因此,培养和提高群管理者的组织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注释

[1]

[2]news.省略/c/2008-05-16/040113881428s.s

[3].省略/Html/2008-6-3/152021.Html

[4][12]《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84页.

[6][9][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7]《公共危机中的群体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

[8]《社会心理学》莎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0]《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哈罗德伊罗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