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报的现状和

点赞:15338 浏览:691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为例,通过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在手机3G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如何针对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发挥手机报优势的问题,提出了应将它作为“新闻导读性”媒体、“最适宜互动”媒体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

【关 键 词】手机报导读互动

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以来,手机报逐渐渗入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手机不仅仅是一种人际传播通讯工具,更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体”.而年轻大学生由于是手机媒体使用的主力人群,针对他们的手机报业务也就更引人注目.早在2005年7月,新华社江苏分社便与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江苏移动新华资讯”业务,大力推进个人移动终端媒体.①可以说,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属于在一个较早的研发技术平台下,依附国内第一新闻通讯社的业务,因而针对它的分析也就更具有代表性.

一、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现状

(一)信息来源: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网络.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的教育频道是其主要的新闻来源.江苏本地的媒体如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也是其重要信息来源.

(二)内容:围绕大学生群体这个核心,一份大学生手机报一般包括十个栏目左右,如《历史今天》、《新闻午餐》、《学生驿站》、《校园资讯》、《拍案惊奇》、《博你一笑》、《新鲜速递》、《校园奇人》等,栏目不固定,不断调整更新中.

(三)篇幅:手机报在篇幅字数上总是“力求精简”.“长篇”一般在400-600字左右,“短篇”一般控制在100-400字.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一般不会出现超过14个字的长标题.

(四)风格: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定位决定了手机报应该以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有趣有“味”的形象出现.隶属新华社的地位又要求它同时应该是端庄大方、有度有“品”的.因此,总的来说它是一份活泼大方而又不失稳重的手机报.

(五)盈利模式:“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对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为20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②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属于第一种,即对彩信订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每月2元.

二、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问题分析

(一)信息量少

由于新闻内容多来自其他网站、报纸电子版新闻的改编,所以难以形成手机报的独家风格.此外,因为手机报必须以“瘦”和“活泼”的面目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这是尊重和符合“手机媒体”传播特性的,但为了“精简”和“有趣”的删改就不可避免的“稀释”了原文的信息量.

(二)滞后的时效性

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发送时间为每天中午12点以前,由于手机报的审核还需要一定时间,就造成了编辑选稿、修改稿件的时间非常有限.于是编辑就会在前一天备好部分稿件,然后再选择今天的新闻一起编辑的情况.这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读者看到的手机报内容他(她)大部分都已经知道甚至阅读过“原文”了.以这样“慢半拍”的时效性来做手机报,对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无处不在,甚至可以随时随地手机上网阅读新闻的大学生来说,其吸引力可想而知.

(三)互动不足

受众与传播者的互动早已在传统媒体中以广播点播、电视等各种形式出现,网络的诞生则将“互动”这一特性做了更生动的诠释.而手机作为一个主要通讯工具以及信息传送平台,先天就具备“动起来”的优势.然而在新华社(江苏分社)这份《大学生手机报》上,互动性明显不足,仍主要以编辑单方的信息传播为主.

三、3G时代大学生手机报的发展对策

随着手机向3G时代的迈进,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上网、可视、视频下载、手机支付、位置怎么写作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在强大的数字技术浪潮面前,大学生手机报如何能够真正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接收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手机报的优势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改革内容,打造“新闻导读性”媒体

针对手机报信息量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对大学生手机报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由之前少量新闻的改编改为多则重要新闻、热点新闻的导读.具体来说,增多新闻的条数,但都以新闻标题和至多50字的简单核心事实提要的形式出现.在新闻的结尾附加读者如果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查找的网站、报纸电子版、甚至图书等详细阅读的路径.也就是说,大学生手机报可以成为大学生的“新闻导读性”媒体.笔者认为,“新闻导读性”媒体,更适合大学生目前的信息接收特点,有利于手机报优势的发挥.理由如下:

首先,电脑在大学生中的高普及率使手机报新闻吸引力降低.在上海大学曹红艳做的一个《上海市大学生手机报认知和使用情况分析》的调查报告中,大学生对手机报认知度虽高,但订阅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使用电脑方便,他们选择不订阅手机报的主要原因是有其他更好的取代媒体――网络,这一选项在目前没有订阅手机报的群体中约占60.2%的比重.③”虽然大学生随时携带电脑有不便之处,但3G手机上网技术的出现更为完善也适时弥补了这一缺憾:“3G网络的全IP化也为手机媒体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新浪、搜狐、网易、天涯社区等已纷纷建立自己的3G门户网站,当前中国的WAP站点已达10多万之众”④.手机已经并且更好的在延伸着电脑的功能.因此,与其复制、粘贴到处泛滥的同质化网络信息,不如另辟蹊径,避开内容,专做导读.

大学生手机报的现状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其次,大学生群体存在对“新闻导读性”媒体的潜在需求.网络带来的即时、海量、超链接信息在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使其选择和阅读信息的时间成本增加.而手机报的“新闻导读”可以使读者在快速一览新闻标题和提要后,确定哪几条是自己感兴趣的、想要深度了解的.然后依循导读路径直接寻找“新闻源”和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这种模式不仅增大了手机报的信息含量,而且符合现在大学生以及其他多数人阅读新闻的习惯,即先看标题,然后根据个人兴趣、需要选择性阅读,也为读者节省了上网浏览新闻的时间.

因此,“新闻导读性”媒体的定位事实上将规避手机报与其他媒体同质化的情况,弥补它不仅同质化而且信息含量少的弱点.用标题和事实提要导读的方式,给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膨胀、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里起到“导航”的作用,极大的提高大学生了解新闻的效率.

(二)改变“发送”时间,提高时效性

由于手机的随身携带特性,通过手机发布的第一时间的新闻,可以保证人们迅速快捷、随时随地的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发挥手机这个优势,就要求手机报在发送时间上进行改革,提高其时效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新闻发送次数、减少每次发送内容.如将手机报发送时间调整为中午、晚上各一次,或调整为晚上发送,保障一天最新新闻的汇总.

(三)加强互动,打造“最适宜互动”媒体

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用手机上网、写博客、拍照片甚至视频都已经成为现实.而它同时是最适合和媒体以及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媒体”.当手机媒体普及后,手机用户将会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制作者.在这个“公民记者”已经来临的时代,如果有一张报纸属于手机,那么这张报纸必然是最能够和受众进行互动的报纸.

发挥手机随时随地可以“互动”的优势,可以在手机报上提供大量可供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新闻话题.这样的新闻话题最好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如针对一则毕业后马上结婚的“毕婚族”新闻,可以让大学生进行“为大学时代的爱情找一个结果”――“毕婚”到底可取不可取的讨论.


这篇论文地址 {$getarticleurl}

让每位大学生参与到“大学生手机报”的编辑中来.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学生手机报信息源的新鲜、接近性,又可以让参与者体味到传播信息的乐趣,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手机报的互动中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手机报上专门开辟一个“我的手机报”专栏,由各个大学生将各自感兴趣的、重要的、有趣的各种校园新鲜资讯编辑发送给手机报运维平台,然后由新华社手机报编辑从中选择一部分发送到专栏中去,发送时提供信息的大学生将可以署名.

如果能将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和媒体平台的特性结合起来,加之其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特点,手机必将成为“最适宜互动”的一个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