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查新员职业倦怠成因

点赞:32796 浏览:154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科技查新员职业倦怠现象,从超负荷工作、信息超载、职业角色定位偏差、职业价值动摇与绩效焦虑、其它组织及社会因素等5个方面分析科技查新员职业倦怠的成因;指出查新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坚定职业价值,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主动抑制职业倦怠;同时,查新管理机构应合理管理查新员工作负荷,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查新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采取轮岗等方式积极协助查新员调整工作状态.

[关 键 词]科技查新员 职业倦怠 职业压力 成因 对策

[分类号]G25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等数量急剧上升.科技查新作为科技评估的重要信息资源保障也随之呈现飞速发展,而此时科技查新员(以下简称“查新员”)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深入分析查新员职业倦怠的成因,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科技查新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查新员职业倦怠表现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提出的概念.所谓职业倦怠,通常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而形成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ChristinaMaslaeh等人认为职业倦怠包含三个核心成分:情感枯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与自我成就感降低(reducedpersonalac-plishment).2008年,湘粤澳闽图书馆学(协)会学术研讨会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查新员职业素养及职业倦怠问题.在科技查新培训、学习过程中,笔者对查新员的工作状态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访谈中了解到,繁重的科技查新业务,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加之管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很大比例的查新员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在身体方面,出现偏头痛、头昏脑胀、注意力分散,受颈椎病、肩周炎等职业病困扰.在心里上,表现出抑郁、焦虑、过分追求完美,觉得前程黯淡、前途渺茫,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并产生心理冲突.在行动上,对查新工作表现畏惧或消极应付,工作差错率上升,责任心下降等.

2.查新员职业倦怠成因

2.1 工作量超负荷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项目的立项、成果鉴定数量也大幅上升,作为科技评估必要资料或重要参考的科技查新数量也迅速增长.目前,查新员数量远远无法跟上查新数量上升的幅度,致使大量查新员超负荷工作.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例,2006年43所查新站共有专职查新员384名,年完成查新11088件,人均年查新量29件;2008年57所查新站共有专职查新员417名,年完成查新22265件,人均年查新量53件(以专职查新员数量计算).2008年人均查新量较2006年增加83%.其中,科技发达省市的高校查新站工作量超负荷更为严重,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查新站,2008年人均年查新量均超过100件.这里还需指出,高校查新站不同于很多地区情报机构或科研院所的查新部门,高校查新站一般设立于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部或者类似的咨询部门,查新员专职化程度很低,往往需身兼数职,在承担科技查新工作的同时,又要承担全校师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查收查引等其他科技咨询,更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查新员还要同时负责自建数字资源的建设、学科怎么写作等项目.粗略估计,如果将其他业务工作折合为查新计算,专职查新员人均年查新量约为80400件,工作强度惊人.

另外,查新任务时间分布过度集中,也是查新员的压力源之一.一方面,因为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报奖等项目归口单位为项目申报人员准备申报材料预留时间不合理;另一方面,有很多项目委托人不熟悉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和有关规定,一些查新委托人备齐所有项目立项或鉴定的材料才发现需要查新报告,迫于规定的材料申报时间节点,只好请求查新员加急查新,甚至希望当天委托当天取查新报告.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支持科研发展,很少有查新站拒绝查新委托.这时查新员只好利用晚上、周末和节检测日加班,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课题查新.

2.2 信息超载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信息超载(in-formationoverload)”以来,虽然Klapp、Haka、Nelson、Turdoff等学者都曾为信息超载定义,但至今尚无定论.然而,所有“信息超载”的定义中均包含信息接受者所要接收的信息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范围,以至于不能有效吸收和使用.

就查新而言,查新员必须理解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和查新点,检索、筛选、对比相关文献,反复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以每个查新员年完成查新项目80400件、全年20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查新员2-3个工作日完成一项查新.每项查新通常需要浏览文献题录、摘 要信息数百条,精读课题立项申请或结题-科技报告、密切相关文献十几篇到数十篇,出具上万字的查新报告.另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的迅速演变,查新员所受理的查新项目绝大多数并非原来专攻的学科方向,致使对所检索课题的科技文献信息难以理解.大量难以理解的信息必将出现所谓信息焦虑.沃尔曼提出“信息焦虑”,认为“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感到被淹没在大量要理解的信息里时,不知道某种信息是否存在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却不能对其进行访问时,都会产生信息焦虑情绪”.信息焦虑是信息超载的一种结果和表现.信息超载的心理学定义揭示了信息超载的另一种表现.心理学将信息超载定义为这样一种状态,即当周遭环境中需要应对的刺激因素的数量和强度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和能力时,个人将潜在地、下意识地忽视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可见,信息超载的直接后果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辨能力下降,对查新员来说,这将严重导致报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下降.同时,查新员对信息处理过程中自己的“下意识”行为具有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从而极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内心的冲突.

2.3 职业角色定位偏差

潜意识里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种期待,希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得到他人认可,肯定自己的成绩.对于查新而言,“查全率”和“查准率”一直是衡量报告质量的黄金标准.事实表明,查全率与查准率之间是“互逆相关”的关系,即任何提高查全率的措施,都难免要降低查准率,反之亦然.在国内外的各种文献检索系统中,查全率一般为60%-70%,查准率为40%-50%.因此“查全率”和“查准率”也常常困扰着查新员.查新员面对具体课题时往往需要在查新与查准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然而查新任务往往时间限制紧,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寻找到理想的平衡点.因此在查新实践中,一旦审核员或客户指出个别文献没有查全时,查新员就非常自责,甚至自我否定.另外,查新员在开展非本专业的查新时,常因专业知识缺乏,难以精确把握课题实质,不能准确获得有价值信息,更无法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这时查新员常常担心报告结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科技查新报告作为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客观性、公正性的技术文件,报告的文字、符号等各项内容著录格式均有相应规范,且查新报告需经审核员审查以及查新站和上级管理部门抽查.查新工作逻辑、细致的要求,常使得查新员在个性上表现为理智、严谨、保守、要求完美等特质,因而易于被工作中细小错误困扰.长期积累的挫败感,就会引发心理压力,从而对职业角色产生怀疑.

2.4 职业价值动摇与绩效焦虑

图书馆或情报机构是主要的信息基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数字化资源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信息渠道更加丰富,信息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数据库检索界面的简明化和人性化,使得信息咨询人员的资源和检索技能优势逐渐被弱化,专业性受到威胁,由此逐渐产生一种被边缘化的焦虑与恐惧.

此外,查新工作面对的很多质疑也在考验查新员的职业价值立场.有些人认为,短时间内查新员根本无法准确把握课题,查准、查全相关文献,更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有一些科研项目甚至在立项和结题后匆忙补做查新报告,将查新看作一种“形式”.为了了解科研人员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对科技查新的态度,笔者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调研对象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4所高校的在职博士生导师,全部受访者有委托查新经历,并参加过各级各类立项、鉴定等的评审工作.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05份.结果表明,65%受访者认为查新在科技项目立项、鉴定等的评审工作中有些参考价值,但对评审结果影响较小;24%受访者认为无关紧要,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不会对评审构成任何影响.在决定所负责的项目是否查新时,75%受访者依据是否是立项或鉴定强制性要求决定,仅有25%受访者为了获得更全面的相关文献而查新.调研结果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查新员在查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质疑和责难,查新员对于查新工作本身的价值评价受到客户和评审专家看法的影响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工作或事业的热爱都是建立在对其价值认可基础上的,失去这个基础,内心极易产生冲突、困惑,直至失去工作热情,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对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绩效焦虑与人们对失败的恐惧心理有关.当个体察觉到自己应对科技变化的能力减弱,便会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感,这种恐惧心理不断加深,并认为势必造成绩效衰退.查新员绩效焦虑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科技变化速度之快使得查新员疲于追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查新必须的各项技能,以面对用户日益广泛、高深而又难以预知的课题.其次,大量的科技引入使得查新员对信息源、检索系统、检索工具掌控能力的要求提高,在新软件引入、硬件升级、系统扩展的同时,却缺少足够有效的系统培训.

2.5 其他组织及社会因素

查新员面临个人发展困惑.首先,查新员面临职称评定时教学任务量、科研经费、发表论文(授权专利)等条件要求.虽然在查新过程中查新员获得了各个学科领域大量的前沿信息,但只能成为有着熟练文献检索技巧、专业知识广泛的“杂学家”.仅从这些角度出发,论文往往仅止步于一些检索技巧、查新业务心得体会等,难以撰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另外,查新员队伍逐渐向高学历发展,新进博士和硕士查新员面临选择“图书馆系列”、“教师系列”、“研究系列”职称的困惑.选择图书馆系列意味着完全放弃专业科学研究,而不选择图书馆系列则要面临高级职称评定时论文数量、教学时数、完成项目等诸多问题.

部分查新站查新员存在专业配置不合理、查新项目分配失衡,或一味追求查新数量和经济效益,承接超出文献资源覆盖学科的查新项目,或通过有关领导对查新员施加影响,以使查新结论有利于查新委托人等问题,都将额外增加查新员身心压力.

查新员经济地位偏低.与其他图书情报领域工作相似,科技查新其精神价值、社会意义、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均外化在怎么写作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其通过挖掘信息以及参与科技决策,促进其他个体竞争力提升以及整体社会科技进步,创造的价值更多地转移给了查新委托人及其社会,而较少体现在查新员个体的收益中,其经济待遇水平与其劳动的性质和形式极不相称.另外,查新队伍高学历化致使不合理的“脑体倒挂”现象更加突出,引起更多查新员个体心理失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明确指出,目前查新站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查新人员更换频繁,专职化程度不够,未建立查新人员相应的激励机制”.


3.查新员职业倦怠抑制对策

引起查新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各个方面并非孤立,其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有效管理查新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需要查新员自身和查新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

3.1 明确职业角色,坚定职业价值

查新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坚定职业价值,正确定位和认识所从事的科技查新工作,避免自我期望过高.明确查新工作的本质仍是信息咨询,查全和查准是相对的.虽然有关科技查新在国内科技评估中的作用争论不止,但是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查新在科技项目立项、鉴定等的评审工作中有参考价值,这足以说明了科技查新工作作为一种科技咨询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而科技评估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得以解决.

科技查新员职业倦怠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2 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自我调适

为了使查新报告给委托人以及参与科技评估的专家学者、科研管理部门一个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依据,查新员必须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专业知识、外语水平、检索技能样样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以确保对课题全面性、准确性的把握.查新员需不断加强查新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在具体工作中也要讲究工作方式和技巧,对于非本专业背景的课题,要注意与委托人及咨询专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确保查新质量.根据专业文献构架特点,掌握速读技巧,精准把握相关文献核心,解决信息超载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缓解工作疲劳,使生理机能保持和谐,同时分散注意力,从情感或身体的紧张中放松下来,缓解因查新工作带来的各种焦虑.

3.3 组织管理制度调整与职业倦怠干预

查新站管理人员及上级管理机构应该关注查新员的工作状态,从而及时、有效地干预职业倦怠.首先,应积极解决人均查新任务过重和任务过度集中问题,可以与科研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发出项目申报通知的同时,在校园网或查新站主页醒目位置及时发布关于查新的友情提示.避免盲目追求查新数量和经济效益,承接超出人员配备和学科资源覆盖的查新项目.其次,引导查新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主动获取和强化其他自我效能感的正面信息源,解除技术压力和心理疲劳.再次,组织要充分认可查新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查新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坚定工作信心.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优化查新队伍结构,并在人才引进时综合考虑人员的发展空间.加强查新人员培训和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查新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客观、公正的态度,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最后,对于已出现职业倦怠,且严重影响工作的查新员,切莫盲目归咎于查新员个体,组织可为其提供合适的轮岗机会,帮助其积极调整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