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我见

点赞:33112 浏览:1558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伴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多,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随之而成为社会热点,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高度关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64-01

一、大学生就业涵义

所谓大学生就业,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和规定,依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具备的条件,按照一定的程序谋的职业,从事经济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学以致用,凭借自己所学知识,在社会上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用自身的劳动能力,挣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在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也不断为国家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社会而言,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若未能妥善解决,会使大学生怀疑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对我国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也有着很大的冲击,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一句话简而概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1.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很不理想

据近些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年大学生就业率很不理想,特别是2005年之后,甚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且正如文凭查重现象一样,很多高校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虚报谎报本校就业率,更有甚者,有的高校竟敢大言不惭的宣传本校每年就业率均为100%.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所师范院校,做就业的教师为了提高学院就业率,让未就业学生利用平常在辅导班做的学生之手,在临时就业登记表上敲个章,这样就算未就业学生顺利实现了就业,就业老师也算顺利完成了上面布置的任务,这样的就业率可以说含有很大的"水分"在内,这样的就业率是值得怀疑的.因此,笔者认为,近年来实际上的就业率可能会比上面所统计出的就业率会更低.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大学生就业的相对稳定性很差

大学生工作的不稳定性既有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用人单位的责任.在学生方面,很多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显得过于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是把工作当做是锻炼的平台,总想着要跳槽;在用人单位方面,很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潜能不太理解,只是处于眼前利益的考虑,总想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愿被其压,不愿接受被当做是廉价劳动力的事实,这同样也会导致大学生总是频繁的调换工作岗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身上的浮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很难有一颗平和的心,找工作之初对工作挑三拣四,找到工作后又总喜欢在工作岗位上跳来跳去,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产生,很多用人单位也存在着招工难现象.

3.大学生就业的广义对口性降低

大学生就业的对口与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工作是否理想.在2000年之前,大学生毕业存在着国家统包分配的现象,而且基本上都是对口分配;但随着高等教育自进入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安置需要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大学生就业的对口性较之以前就有所降低,大学生就业的理想程度随之也有所降低,甚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和自己所学专业毫不相干.这样的就业往往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实际所从事的职业发生矛盾,难以将所学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对策分析

完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指标和发布制度

目前,不论大学生的就业率统计,还是整体就业情况统计,都没有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存在着类似一次性就业率、待就业率等定义十分不清晰、不科学的数据,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率统计上有很多统计指标需要确立.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准确的大学生就业统计、预测与跟踪体系,并进行定期发布,使社会更加明晰大学生就业需求情况和就业情况.

健全体制机制,提供政策保障

进一步完善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强创业怎么写作工作机制的运行,将创业的政策扶持和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怎么写作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整合就业的政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在市场准入和企业设立以及投融资方面的支持.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保障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加强基础设施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配套建设,放宽对大学生创业园的限制,并对入驻创业园的大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怎么写作,确保创业园建设的稳定发展.

加大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力度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为高校松绑,使高校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对专业设置、招生、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主动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运行机制;其次,高等院校应主动围绕就业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和学科设置.解决高等教育超前性和滞后性的矛盾.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再次,高校应主动根据就业形势下移培养重心,加强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总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将逐步向就业导向转移,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就业将逐步成为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和基础性的工作内容.

4.指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现实的就业期望

由于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以上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教育、卫生、经济、会计等类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第三产业内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金融管理、房地产、商贸餐饮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人才比例偏低,从事研究与发展(R&D)的专业人才短缺;又由于大学生在总体劳动人口中的比例只有5.7%,相对于经济发展需求而言,大学生的数量还是很少的.所以,“经济增长提供给大学生的合适的就业岗位不充分”的情况只是相对的,大学生就业难只是相对的,难是难在结构性的供需错位,而不是供大于求.所以,大学生只要根据社会现实,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的就业观念,不一蹴而就,就能选择到合适的就业单位.

5.用人单位应正确发挥就业主体的作用

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是平等的就业主体,但是在目前的“双向选择”中,两个主体并不平等,就业主动权在多数情况下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所以,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必须正确发挥就业的主体作用,摒弃各种求高、求奇、性别歧视、短视等错误的用人观念,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合理接受人才,协助政府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