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7个亿向市场叫板

点赞:2999 浏览:75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对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来说,确是一种稀缺资源,且被一些有文化的商人利用以寻求财富.

截至1999年底,成都市总共有民办中小学9所,在校学生近5000人.1999年民办学校的重头戏是南洋学校的诞生,继山西、大同、洛阳、无锡、青岛南洋学校开办后,南洋发展集团投资亿元在成都市刮起一股旋风,场面火爆让人目眩.2000多名学生家长抱着钱到“南洋”求学,南洋仅收下1300人.“南洋现象”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催生着其他民办学校的出世.2000年4月以来,“雨后春笋”般的成都民办学校及其导演的“招生大战”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抢”字当头

民办学校可谓“抢”字当头,一个“抢”字几乎概括了民办教育的全部.抢生源、抢教师、抢名人、抢工期、抢牌子、抢管理人才.―――为抢生源,各民办学校纷纷使出看家招数,在各大媒体上展开强劲的广告攻势.某民校有几千人咨询,可校长还是紧绷着弦:“要真正录取了才算数.”一名从重点中学到民办学校的校长感慨地说:“以前我们从来没想到过生源问题,是家长学生求我们,现在完全倒过来了.”能否招到生源或好的生源,他说“心里没数”.今年是小学升初中的高峰时期,成都市市区共有近14.8万升中学生.某民办小学校长给教师约法三章:“只要有家长对你的教学质量有看法,你最好走人.”用这名校长的话说:“教师要砸学校的牌子,我先砸了他的饭碗.”其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在民办学校,“钱学生”成了真正的上帝.

为抢好的生源,本来实力强劲的成都外语学校也不免做出高姿态,4月15日率先在成都锦江大礼堂举行专场招生咨询会,对小学升初中考取前120名的学生实行只收取国家规定的外国语学校的成本费,即本应交纳4.5万元的学费,只交1.2万元.仅此一项,外国语学校就少收700多万元.一位教育专家称,为争取生源,不少民办学校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资格规定录取分数线,有钱就上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办教育差生论问题的存在.―――为抢教师,刚跨入2000

年,各民办学校的“求贤团”就纷纷出动,不惜血本四处招募优秀教师.像西川中学、开元学校等校都精心在四个层面上准备师资:一是有名望的特级教师;二是45岁左右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三是30岁左右的青年骨干教师;四是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

“年薪比现在高2~3倍,解决户口和住房,子女就学优惠等”诱人的条件使不少功成名就的优秀教师产生“想法”.“6年内将住房全产权送老师”,某民办学校的“撒手锏”使一些为住房发愁的教师心驰神往.据悉,一民办学校为了留住一名牌高校副教授,还不惜破例将其爱人的户口迁到成都.―――为抢名气,实力雄厚的民办学校,在向社会“推销自我”时,几乎都祭出名人效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国内的教育专家、社会知名人士,更有甚者拉出外国政要以壮士气.最精明的莫过于成都外国语学校,他们推出的名人则是自己的学生―――1999年轰动成都的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的毕业生刘亦婷.这种“名牌产品”式的示范作用,最能煽动家长和学生的心.何况学校本来生源就门庭若市.―――为抢工期,在攻势凶猛的生源大战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工期竞赛.拿给家长们和学生们看的,几乎都是气派非凡的学校未来的效果图,或是学校的发展模型.虽然工人们在施工现场挥汗如雨,可家长们还是不放心.为了让“上帝们”吃上定心丸,名校纷纷作出承诺.成都译华学校在广告的最醒目处写上“1999年2月动工建设,1999年7月主体验收,1999年9月一装完成,2000年5月全线竣工”.由三原集团创办的成都实验(三原)外国语学校,计划工期是一年半时间,可今年2月才动工.为赶工期,集团实行“四班倒”24小时流水作业,整整提前一年完工,确保9月份学生入学.占地面积216亩的开元学校,在学校占地面积上争了个第一.为显示非凡的气势,原定分两步完成的7万多平方米的工程决定一次性完成.为确保学生能按时进校,他们还专门组织家长参观校园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就是机遇.

草船借箭

“民校+名校”是许多民办学校的路子.民办学校多是希望能借助名校效应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关注.此外还有名人效应、硬件效应等等.“四、七、九”,即成都市四中(石室中学)、七中和九中(树德中学)是成都市老百姓心目中天然的重点,每年的高考榜一出来,人们的目光自然放到了这3所国家级重点中学上.几十年来,3所中学为成都市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东方双语学校和建成平双语学校是上海在西部大开发的“作品”.初来乍到,两个学校都依靠成都市的“金牌中学”―――成都七中和成都石室中学,以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西川中学则完全是成都七中的翻版,从校长到学监,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几乎是成都七中的“班底”,校长戴高龄原系成都七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爱屋及乌,“克隆”出来的学校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很有号召力.何文斗原是成都九中的校长,刚退休,就有几所民办学校的董事长请他加盟.开元学校董事长佘开元三顾茅庐,方请动他出山.三原外国语学校校长杨能生本是成都七中的在任党总支书、副校长,经市教委研究向新闻界宣布,同意其辞去七中所有职务.此举在成都教育界引起不小的震动.由于办学方给他相当大的办学自主权,因此他如鱼得水.在成都市新建的民办学校中,有5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成都市重点中学的退休校长,一些校级干部还是各重点小学的退休校长.一时间,退休校长成了民办学校的抢手货.

写方市场下的新教育

成都市今年新诞生的8所民办学校中,有6所校址在郊区或郊县,为招生方便,他们都在成都市区内设有“总部”,总部像一个公司,校长办公室就是一个经理室.一个大大的办公桌占据了屋子的1/3,几条真皮沙发,俨然一个老板的房间.在2000年新春茶话会上,成都市教委副主任赵学范首次向新闻界通报了“6亿民间资金加盟成都教育”的消息.短短几个月时间,8所学校由图纸上的雏形变成了一幢幢高楼,一排排群楼.总投资超过7个亿,占地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姓“民”的学校群体在成都市扎根.3月20日,“首届民办学校教师专场招聘会”在成都市人才交流中心开幕,600个职位引来了80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在职的各科教师.也就是此时,所有的民办学校第一次登场亮相,校长、董事长纷纷走向前台展示实力,招贤纳才.

谈起今年民办学校竞争的惨烈,许多校长坦然“谁也没想到”.开元学校校长何文斗认为“教育的春天已经真正来临”,但他又说,如果还用传统思维办民办学校,绝对没有出路.

今年成都市初中毕业生预计8.2万人,比去年少了近两万,其中普通高中将分去2.8万人,而职高计划招生1.2万人,技工学校也开出1万人的订单,中专学校还要分上一块,这对本来“心里就没底”的民办校,造成极其不利的局面.因此不少民办校调整战略,重点在招收初中生上下功夫,高中则“顺其自然”.

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笼,对包括“四、七、九”在内的公办学校是一个促进.在成都七中当过多年校长的戴高龄,对民办学校的面世有着诸多的感慨.他说:“对于七中这样的重点中学来说,国家只解决了起码的吃饭问题,其余的钱都靠自己挣.有很多地方老师不能按时拿到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什么?国家越来越包不下来这巨大的教育支出.成都市今年的8所民办学校,国家没出一分钱,节约7个亿国家可以为教育办多少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都想转,公办学校有这个条件吗?怎样发挥学生特长?电视制作、计算机室、语音室、文体活动设施等等,没有国家支持,有几个公办学校能自身解决?这一切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有钱呢.”民办学校之所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因为公办学校出现一种瓶颈―――教育经费短缺.杨能生分析说:“现在公民办学校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收费差别,公办学校在生源上还没有太大的压力.如果民办学校在成本收回之后,仍然走大众教育之路,民办学校的优势将立即凸现.”

市场化:现代教育的必然

今年60多岁的王家骏干了45年教育,在民办学校里摸爬滚打的他称:“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在变,在变向与企业特点相结合的路子上.”他逐渐成熟的理论夹杂着一个企业家的思考.“家长为什么要花钱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读书?这其实是对教育更高的期待.符合市场就要拿出多种特色,提供多种选择的教育.艺术、体育、英文、动脑、动手一齐抓,把孩子从传统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体会,“我们在公立学校或是教育局工作的同志,很少会考虑研究教育办学的成本、产出、效益这些问题,钱是靠国家拨款,教育是事业性单位.可如今,办学也像是办企业,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更为重要的,王老师提出了与公立学校最为不同的“怎么写作意识”.这一点做起来要比市场意识、成本意识难得多.在传统观念里,“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在私立学校,这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调换了,教师是怎么写作者,学生家长是消费者,他们有权提出建议和批评.摆在民办学校面前有两个坎需要正视,一是怎样以优质的产品增加自己的后劲.现在对民办学校来说,谈不上生源的质量高低,他们首先面对的是要有起码的生源,因此最初留给他们的,只能是“认钱不认人”,这无疑为办学的社会效益增加了难度,只有几年含辛茹苦,这些“坯子”变成了“玉器”之后,才谈得上“认人又认钱”.二是怎样耐得住寂寞,可能短时间内不但赚不了钱,还要不断地投入再投入.据悉,199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民办学校就读,其主要原因是担心教学质量不高.因此,现在的民办学校还无法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高枕无忧.一名校长分析说,目前在挑选“苗子”这环节上,民办学校暂时还处于不利的地位,那就在“改良土壤”上下功夫,即加强学校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都市教委副主任赵学范透露,民办学校招生人数一直不多,以前是总量的0.48%,直到去年才达到1.5%.他说民办学校就是今年招生人数达2.4万人,也不过占整个学生总数的3%,这个比例仍然很低.为大力扶持民办学校,保证民办学校的招生人数,市教委专门规定,公办学校不得扩招班额,以将生源引向民办学校.针对一部分知名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中学任教问题,赵副主任肯定地说,不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公办教育始终是死水一潭.按规划,成都市民办教育招生人数比例力争在今年达到5%,2010年达到8%~10%.


成都教育谁来写单?

民办教育究竟给成都教育界乃至中国教育界带来了什么?

有人说这个问题现在探讨还为时尚早,可有人又说民办教育已经给社会留下了更多的思索―――带来了怎么写作意识和竞争机制.民办教育所带来的观念冲击是巨大的.公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障碍在这里迎刃而解.在这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

带来真正的校长负责制.从公办学校走出来的校长们,都深切地感受到校长自主办学,不受任何干扰的愉快.他们拥有充分的人、财、物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使他们的教育理念获得充分发展和张扬.

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民办学校中,大多把“合格+特长”、“规模+选择”等新的教育模式体现在自己的学校中,纷纷探索发展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模式.争相推出小班教学,实施“因材施教”,而这正是民办学校的生命力所在.

带来了后勤社会化.安全、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后勤一系列工作牵扯了学校的大部分精力.如今这一块全部由企业包干经营,学校一心一意搞好教学管理.当然,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吃、穿、住、行,商机无限.

带来了对公办学校的挑战.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一名副校长坦言,民办学校在最近几年还无法动摇老牌名校优势.老牌名校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模式定型,教育氛围成熟,收费低,市民认可.但这些都是可变因素.老牌名校在资金投入、教师待遇、硬件建设方面肯定不如民办学校,一旦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优秀教师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完全可能跳槽,而在优秀教师的背后就是一大批优秀生源.他最担心当企业收回成本,与公办学校收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老牌名校的优势尚存几许?所以他们目前的工作不是固守老名校这块牌子,而是要创精品学校.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都市某普通中学校长对此也十分感慨,他自称现在“腹背受敌”.“前”竞争不过传统名校,“中”又有郊县省重点“挖人”,“后”又冒出这么多民办学校.他称今年招生已经“很成问题“.他认为,民办学校一旦羽翼丰满,将使成都市的生源出现较大的重组.

教育企业化,是现象也是趋势.“穷国办大教育”.在成都民办教育红红火火的今天,无论是办学者,不是办学者,都会以一种严谨而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这一步就已经改变了“教育是国家公益事业”,靠国家拨款,不考虑成本、不考虑发展的“计划性思维”.□(编辑:张良)

成都教育:7个亿向市场叫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优秀教师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