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唐山

点赞:31902 浏览:1526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这群来自唐山的志愿者当中,很少有人能说会道,促使他们做出无私举动的,只是源于心中那一点温暖的回忆――“当年人家帮过我们”.他们在心中,早已把那一点温暖,视为一个包含未来承诺的约定,为此不惜驱车千里,日夜兼程.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但解放军士兵和部队等救援力量听从命令赶赴灾区,许多志愿者自发赶往灾区,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抗震救灾的前线,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在志愿者大军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唐山,来自32年前同样被地震倾覆家园的地方.对震区人民遭受苦难的感同身受,连同对唐山大地震之时四面八方支援的记忆,让他们在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之外(唐山在同级的地级市中,是全国捐款数额最多的),第一时间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唐山13好汉

去年冬天,一场冰雪灾害使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陷入困境.在抢险的过程中,一支由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13位农民组成的义务救援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利用过年时间,在湖南郴州参与抢修电网的工程,奋战了20多天.

这一次,他们又出现在地震抢险的第一线,而且有了一个名字:宋志勇唐山爱心救援小分队.

因为在湖南救灾的经历,宋志勇和他的伙伴们成了名人,宋志勇本人被授予“2008年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还当选了唐山市人大代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市团委方面主动想到要组织宋志勇等人去救灾,可是当团委负责人打过去的时候,宋志勇已经赶北京了.

宋志勇是最早出发的,都没来得及带上他的12个弟兄.他于5月12日下午便离开唐山到达北京,飞机票没写到,只写到了一张到郑州的.到郑州后,他打了一辆出租车赶到西安,然后换车赶到绵阳.

从绵阳到北川这段路,他雇的是一辆摩托车.宋志勇知道震中在汶川,本打算赶往汶川救人,因为道路不通,只好去北川.结果正好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在离北川还有6公里的地方,由于交通管制.摩托车也不能走了,他就一路小跑冲进北川县城,直接加入到现场救援的解放军士兵的队伍当中.

宋志勇赶到救援现场的时候,是5月14日的早晨.他也许是第一个赶到重灾区救人第一线的外地志愿者.

进入废墟救援的解放军士兵,每隔两三个小时就换班休息一下,但宋志勇却顾不上歇着,一天至少要干12个小时.虽然第一次参与这种救援行动,宋志勇却很有经验,面对倒塌的教室,他知道要先从四个角开始挖.“北川中学的水泥,用手就能掰碎.一听到里面有声音,情绪立马就起来了”他在到达北川的第一天,就跟战士一起从废墟中救出8个人,还独自从废墟里救出了3个人.

宋志勇说,当时顾不上别的,“没别的,就是救人.”挖出来受伤的.交给医疗人员救治;挖出来的尸体,就交给家长.

实在累得受不了,就退到旁边歇一会,抽根烟.身上带的烟抽完了,没地方写,就拦住一个当地人:“能不能把烟给我两根抽”那个人正好剩下半包烟.都给了他.

在北川救人的几个晚上,宋志勇就睡在台阶上,后半夜被冻醒,就起来拢堆火.他的胳膊上,满是被蚊子盯咬的痕迹.一次余震中.他的脑袋撞了一个大包.

队伍中的另外12个人是在14日乘飞机到成都的.唐山市团委出面组织了这次活动,并用一位当地企业家的捐款给他们购写了机票.一行人比宋志勇晚一天到达北川,当时前往北川的道路已经交通管制,他们报出了在湖南抗雪灾的经历,才被放行.但他们没能进入北川县城,而是在北川中学参与了救援.

记者见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是5月25日,当时这13个人在安县晓坝镇的受灾群众安置点.自从18日撒出北川以来,他们就在安置点帮忙搭帐篷,搬运物资.

记者见到曹秀军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他.这位其貌不扬的农民在湖南救灾时,以其回答问题的朴实和诙谐令人拍案叫绝.挺起他在镜头前的表现,曹秀军说他只记得采访过他,别的采访都记不住了.

曹秀军说,他们在北川中学干的主要工作是在机械用不上的时候,用手清理碎水泥和碎砖头,以及在吊车吊预制板的时候,连忙拴绳子.“吊车把楼板一吊起来,下面全是人等”这支队伍与部队配合救出了20多个活人,同时搬运了不知多少具尸体.

长的酷似篮球运动员刘玉栋的王宝忠,在救人过程被坠落的砖头将右手拇指的指甲砸掉了.所幸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受伤.伤后,王宝忠就只能干点轻活,摘个菜烧个火什么的.他说,唐山大地震后,我们谁家没接受过救灾物资,所以他“应该来”,“中国人应该讲点良心嘛”.

“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啥样了”

36岁的宋志勇是个聪明而带狡黠的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他说,面对惨相横生的灾难现场,他哭过,可是“大老爷们不能老抹眼泪,得干活”.当远离灾难现场之后,他又恢复了常态,像个明星一样被各家媒体的记者追逐.他是整个团队的发言人,其他12人沉默寡言,话都被宋志勇说了.

当地人都很喜欢他.20日是他的生日,晓坝镇的一户人家请他到家里过生日.两个住在帐篷里的男孩一直跟在他身边,抱着他的胳膊,以致于有人误以为他把孩子带来了.一个记者问这两个就要到云南去上学的孩子知不知道他的名字,两个孩子都知道.

“你们喜欢他吗”

“喜欢.”

“为什么”

“他对我们好.”

宋志勇已经成了唐山的一个“品牌”,得到包装.这次到震区赈灾,与到湖南那次已经大不相同,唐山市团委为每个人都制作了写着“唐山市青年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团市委副书记甄贵福任领队和党支部书记.

他们来自唐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灾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抗雪灾回去之后,宋志勇被邀请去做了40天的报告,他戏称这是“有家不能回”,对别人写好了稿子让他背,甚至找一个播音员教他发音的做法很烦.这一天,团又打给他,让他准备再去做报告,他说打死也不去了“我们农民出名有啥用啊,还不是得回去种地”

宋志勇已经欲罢不能,除了一拨一拨的采访,四川电视台还请他带着他的小队伍去参加现场直播的电视晚会.闲下来的时候,他独自感慨,“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啥样了都不知道咋形容我自个儿了.”

被问到回去之后准备干啥,他说,“回去就出家了.”

“再发生地震呢,你还会去救人吧.”

“再地震了我就念经.”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宋志勇才4岁,没留下太多记忆.他的大地震印象大都来自于纪念馆和长辈的口述.但对比两次救灾,他说感情完全是不一样的,地震的灾害唐山人更能理解,他这么做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只是觉得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宋志先是宋志勇的堂哥.他们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没有人伤亡,但他说,“所有遇难的都是我的亲人.”

小分队的编外成员

不断有志愿者慕名找到宋志勇的小分队,要求加入,随时有人来,随时也有人离开,最多的时候,宋志勇领导了69个1人.他说,要不是控制规模,可能得有300人了.当了组织者,就有了责任,他说一旦答应别人加入,就得为他们的安全负责,这是个很沉重的担子.


30岁的杨国强现在也在宋志勇的队伍里.他也是唐山玉田人,跟宋志勇他们不是_一个村的.杨国强养了两台大卡车跑长途运输,汶川太地震发生后,他也在琢磨能做点什么.14日,他跟做彩钢生意的朋友陈潮一起吃饭,提出了一个建议,由陈潮做一些彩钢房,他出车,送到灾区

花了两天两夜,陈潮赶制了四套小型的彩钢房.杨国强带着一台大货车,17日出发,开了两天到达绵阳,与宋志勇会合.四套彩钢房,经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门调配,一套留在晓坝的安置点,当作了医疗物资存放处,其他三套被发配到其他乡镇.来的时候,杨国强还开了一辆小车,本打算把货送到就让大货车回去,自己留下当一段志愿者,但他发现帐篷紧缺,就决定把货车也留下,写了一块帆布罩起来,改成了他们这十几个人的临时住所.

49岁的北京人杨永青和儿子杨帆也加入其中,杨永青是北京氧气厂的丁人,在家看了几天电视,坐不住了,就跟儿子说,“要不去四川救灾吧”,于是爷俩18日就出发了,杨永青说,咱没查重,但可以出点力.他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救灾,二是教育孩子.

19岁的杨帆在读职高,快要毕业了,在晓坝安置点的这几天,他跟其他太人一样干活,对他而言这是第一次.杨帆的表现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来自唐山年纪最大的志愿者、62岁的王加祥一个劲夸他能干,让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

他们当中还穿梭着一位热情的中年人,来自唐山市迁西县的范文军,他的身份也是农民,同时也是一位矿山的矿主.他连同其他三位朋友,王立春、王金东、管志军,于15日采购了包括25顶帐篷在内的价值10万元的物资,雇了一辆车运到四川灾区,捐给了受灾严重的安县秀水镇.20日,他返回唐山,休息了一天之后,又于22日坐飞机赶过来.第二次来,他想出一个做贡献的新办法:在成都租了一辆金杯车,提供给唐山来的人使用,每天的开销在七八百元左右.他说,好像还没有人像他这么做过.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范文军9岁.他记得当年接受的救灾物资是竹竿、帆布、蜡烛和旧衣服等,领回去自己搭帐篷住.东西虽少,作用很大,否则就得睡在“露天地”了.范文军称,他想通过来赈灾“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这些天,他坚持写日记,还拍了些照片和视频,想回去给18岁的儿子看,教育他一下,“国难当头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一个半孤儿”在绵阳

绵阳市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操场被临时用来安置受灾群众,规模超过3000人.这里条件简陋,只有顶篷罩着一层帆布人们相当于睡在露天的环境当中.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里的受灾群众很快将转移到条件更好的安置点去了.

两位来自唐山的女性一直在这里工作,负责卫生保健和防疫的工作.她们是同为39劳的谭亚君和宋辉.二人都对地震有切肤之痛,唐山大地震中,谭亚军失去了母亲和哥哥,成了半个孤儿.她本人也是被人从废墟里挖出来的,受了伤,“脖子歪了一年多”.宋辉则父母双亡,曾有好心人要收养她,但姑姑不同意,她就在姑姑家长大.

两个人关系很好,同病相怜,自幼同学,目前都从事医务工人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们就在一起商量,决定赶到灾区做点什么.“当年人家帮助过我们,很感动.”这是他们要到灾区怎么写作的朴素的理由.

她们首先想到的交通方式是出车,但因为地震,火车运行受到了影响,无法成行.想写飞机票,也未能如愿.无奈中,她们俩赶到唐山的纪念碑广场,试着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台的人.15日下午,她俩在广场遇到了从唐山市唐海县局内退的孙玉平,一位因公务一级伤残的.他正开着自己那辆全身上下都和喇叭一起响的小面包车,招募愿意跟他一起抗灾的人.

加上三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包括孙玉平在内的两个司机,一行七人的队伍组成了,以时速80公里的速度向灾区进发.一路上,两个人换班开车,“歇人不歇马”,用两天两夜的时间到达了四川绵阳在路上,他们加入了唐山市方面向灾区运送物资的卡车队,很多时候加油不要钱,过路费也不用交了这让他们很感动.

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把谭亚君和宋辉分配到高新区实验中学,日常的工作是坐诊,给轻伤员换药.晚上还要熬几大锅中药,分给群众,增加抵抗力.

在一周的时间内,她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没换过衣服,没洗过澡.白天澡堂子是对灾区群众开放的,她们又觉得不好意思去挤.采访他们的时候,执勤的民警王朝晖走了过来,说一定要好好表扬她们一下,别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们兢兢业业做自己的事情.看到她们后半夜还在忙碌,王朝晖都会劝她们早点休息,而她们的回答都是:“没事,应该的.”

志愿者的接力

唐山团市委负责人此行主要跟明星般的宋志勇爱心救援小分队一起行动,和其他自发前往灾区的志愿者并无联系,所以并不知道来自唐山的志愿者的准确数字.

据粗略估计自发前往的唐山志愿者约在五六百人.这些人当中,有的先来了,工作了几天,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回去了,志愿者组织协调工作中存在问题,导致大量人力无所事事,是其中的主因.但与此同时,有人还在陆续赶来.

5月17日,记者在绵阳见到了从唐山迁安开车赶来的董立国等一行四人.四人中只有董立国一个会开车,一路上开车开得腿都软了,还走了几百公里的冤枉路,14日出发,16日中午赶到.在绵羊市政府广场上的指挥部写了申请,就一直在等待任务,直到次日凌晨5点才接到通知,安排其中两个1人在广场上搞宣传.

这并不是他们希望做的事情.恰好,16日晚他们遇到了来自唐山援助灾区的专家组,就一道下去搞消毒防疫工作了.

24日,当记者再次和这组人马取得联系的时候,他们已经返回唐山了,谈起几天里在灾区的工作,语气明显显得低沉了,既然找不到活干,还不如回去.

来自唐山市的退伍军人刘远生等人也有类似的经历.14日,他的朋友刘海光打给他,“干啥呢”

“正难受着呢.”

“咱们组织几个人去救灾吧.”

于是一行5人也出发了,于16日进人北川参与搜救.当时,遍地的尸体已经开始腐败,刘远生感觉,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可能已经很小.他们只发现了几处可能有生命迹象的地方,通知了专业搜救队用生命探测仪侦测,但都没有成果.

18日,由于面临堰塞湖决口和疫情爆发的危险,他们随救援队伍一起撤出来.之后在绵阳的指挥部前停留了两个晚上,除了偶尔搬运一点物资,再无事可做,20日就各自返回了.

43岁的曹志成是22日晚才到的.他本人在物价局工作,他的父亲开了一家汽修厂,地震发生后,他们父子在电视上看到呼吁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灾区的呼吁,就决定先联系好再来.从18日开始,曹志成打了不下60个长途,终于联系到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综合指导组,告诉他,灾区需要道路救援怎么写作,请等待通知.

20日,曹志成正式接到通知,购写了一些东西.次日就出发了.他带来了两个汽修厂的小伙子,准备在救灾车辆出现故障的时候,赶去抢修,保证道路畅通.

“那我就当志愿者吧”

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是学校,很多中小学房倒屋塌.伤亡惨重.没有倒塌的校舍也被强震破坏,成了危房,无法再使用.尽快解决校舍问题,让学生复课,是安置重建的重点工作之一.

唐山团市委与绵阳市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于5月22日决定对口支援安县桑枣干柏小学的过渡安置校舍.这个小学有两排教室,虽然没有发生倒塌,但栅顶完全脱落,墙体开裂,摇摇欲坠.

5月25日,来自唐山的两辆大型卡车运来了600平方米的彩钢房建筑材料.唐山团市委通过收取特殊团费,加上唐山市希望工程“共享城市阳光”常明基金的支持,共出资60万,用于解决千百小学所有的教学设施.彩钢房的使用寿命至少在20年,足以保证校舍重建之前的使用.甄贵福说,将来拆除的时候,如果赶上钢材好,卖钢也能卖20万.

他们默默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心性和慷慨好义的古风.礼失求诸野,正是他们,让人们在2008年的明,得以触摸,这块土地上千年犹存的那份独特的资源.

材料一运到,唐山团市委书记刘金柱就张罗着请部队来,帮助把已成危房的教室,在原地搭建彩钢房教室,同时对课桌等教学用具进行采购.如果进展顺利小学可望在六一前后在新教室开课.到时候,学校前将挂上“唐山共青小学”的牌子.

几个听课的小学生在一片狼藉的校园里玩耍,四年级的陈明明看着一群忙碌的大人,急切地问,“叔叔,什么时候能开始上课啊”

记者问他的理想是什么,陈明明不好意思说,他在作文里写的理想是开车.这遭到了六年级的女孩刘丽辉的嘲笑,她经常看电视上的科学类节目,理想是当个探险家.

看到唐山人红马甲上的字,陈明明说,“那我以后当志愿者吧.”

“他们帮你们建教室,将来要是别的地方有了困难,你会不会去帮助”

“会的.”陈明明的回答很干脆.

我们都是灾区人

记者还采游过一位来自辽宁海城的老教师.海城同样是遭遇过地震的地区,区别在于海城地震被成功预报,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她说,在家里看电视,要把人哭死了不如到灾区来做点什么.别的活干不了,她至少可以跟灾区群众聊天,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她跟灾区群众讲,海城地震时,家里虽然没死人,可是房子倒了,大冬天只能住在窝棚里.她家当时接受过的捐助,只有一条裤子和一袋蛋糕,裤子里揣了30块钱.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救援物资更充足,应该对未来更有信心.

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张雯,看电视新闻以为灾区人的情绪一定很低落,赶过来看到安置点里的气氛挺正常的,她说,心里安慰多了.

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爆发出来的凝聚力和团结让全世界震撼.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无论有没有镜头跟随,都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构成了整个抗灾过程中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在志愿者身上,中华民族的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次抗震救灾中的唐山人更是把“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古训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像《史记》里记述的一个个关于信与义的故事,里面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文化DNA.他们当中,很多人是朴实的农民,在农忙时节,把自己所有的事情放下,自己解决吃住行,来帮助素不相识的灾区群众.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能说会道,促使他们做出如此无私举动的,只是源于心中那一点温暖的回忆.他们在心中,早已把那一点温暖,视为一个包含未来承诺的约定,为此不惜驱车千里,日夜兼程.

当然,志愿者当中并非没有瑕疵,如有些被称为“救灾一日游”的团体.到了灾区,第一件事是合影留念,而不是真的为灾区怎么写作;再如,由“志愿者管理志愿者”模式而引发的官僚习气的迅速滋长,对很多人的积极性产生了挫伤;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志愿者和志愿者、志愿者与当地官员发生冲突的事情等等;

但这都无损那些“真正的志愿者”应得的光荣.与传媒上充斥的国际潮流与前卫概念不同,他们默默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旗的心性和慷慨好义的古风.礼失求诸野,正是他们,让人们在2008年的5月,得以触摸,这块土地上千年犹存的那份独特的资源.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