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师

点赞:14292 浏览:668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推荐理由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清华物理系开创者,也是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曾经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等科技精英.虽然学生们早已是声名在外,但叶企孙教授直至今日仍是一个罕为公众所知的人物.作品不仅介绍一代师表,更讲述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所具备的科学、理性、的伟大力量.

提携华罗庚

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理学院下辖除物理系外,还有算学系、化学系等共7个系.理学院犹如一支声势浩大的船队,指挥者就是叶企孙先生.

某天,算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来到图书馆翻阅报纸杂志.在《科学》杂志里,有一篇论文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篙论文的题目是《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作者署名:华罗庚.

熊庆来看得亢奋,便不觉赞叹有声,一时引来室内同仁驻足.“这个人身手不凡,是不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恰在此时,助教唐培经来到,听大家如此评判,不禁哈哈大笑.“这人是我同乡,只念过初中,在我家乡浙江金坛县中学当庶务员呢.”庶务员就是杂工.大家听后都不做声了.

唯有熊庆来反倒兴奋起来:“这样说来,这个人可是个奇才了.唐先生,你能不能从中牵个线,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园来让我们看一看”一个月后,唐培经碰到叶企孙,叶企孙问他:“熊先生让你联系华罗庚,联系上了吗”

1931年8月,当华罗庚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时,在大学内部,特别是在教授会上,有关他的身份和生理问题,引发了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论.

华罗庚不仅是个初中生,还是个残疾人.18岁那年,华罗庚得了一场重病,命是保住了,左腿却变得僵硬,必须左手执拐,左脚要在空申画上一个圆圈才能落地.现在,华罗庚以这样的特立独行的身影每天信步在科学馆或工宇厅,在众多以天之骄子自居的清华人心目中,未免有些有碍观瞻.加上他仅仅是个初中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与漂洋过海觅得硕士博士学历回来就教的大多数教授相比,名不正言不顺.

关键时刻,叶企孙再次力排众议.他说:我希望大家认真看看华罗庚先生的论文再说话.他来清华后,我们曾经交谈多次,每次我都顿受教益.以我个人的判断,不日之后,华罗庚会成为我国数学界闪亮的星辰.

华罗庚在叶企孙和熊庆来的倾力关注下,当上了算学系的助理员,工作任务是整理图书报刊,收发文件,代领工具,绘制图表.华罗庚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尽心尽力.除此之外,他一有空就博览群书,看了许多中外数学书籍.叶企孙特批他跟算学本科班的课程学习,一年半时间他就完成了全部课程.另外,他还在这段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

华罗庚又连续在中外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次,叶企孙发现了他的论文被日本一家学术杂志刊用,欣喜之余,立即找来熊庆来、杨武之等算学系领导们商议,最后决定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教员.

推荐李政道

对叶师的考试风格记忆犹新的,有李政道先生.

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投在王淦昌门下,后转学西南联大.有一天,叶企孙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总是低头看书,似乎并未听他讲课.然而,若提问题,他却总有出色表现.于是就对这个学生格外留意.拿来他看的参考书,分明是毕业年级的课程.但观察他的实验课发现明显薄弱.


叶企孙蜘道了这个学生的来历,他是自己学生王淦昌的学生,这一课程已经听讲过.从他的学习程度上可以清晰看出自己学生的教学成果.但这个学生的薄弱处是,理论高于实验,数理能力优于动手能力,或许这正是他要转学的原因.因为在颠沛流离中,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各种实验室形同虚设,而缺乏实验室的大学,就像折断一只翅膀的鹰,无论如何也难展翅高飞.

叶企孙洞察到这一点后,就找李政道谈话.说“以后有我的课,你可以不来听了,我批准你免课.但是,实验你必须做,绝对不许缺课!”

一天,李政道所在班级进行电磁学考试.考题是叶先生所出.李政道很快做完了考卷.他认为十拿九稳能得100分,最差也得95分以上.考试成绩公布了,李政道仅得了83分!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叶企孙说,“你看,你的理论成绩我给了58分,它的满分是60分,这个分数在你们年级应是最高的.但你的实验不行.如果实验分数总分是40分的话,你仅得了25分.把两项成绩加起来,因此你的考试成绩为83分.”

一次考试,牢记终生.以后,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正是实验把他送上了物理科学的顶峰.

最后的大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理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946年春,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教授受政府委托,分别推荐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优秀研究生去美国深造,其中物理系有两个名额.吴大猷当时推荐了已留校任教的朱光亚,还有一个名额没有定下来,就去找叶企孙商议.叶企孙推荐的正是李政道.

去美深造,所学乃博士生课程,因此,政府明文要求必须是“优秀研究生”才有资格去读.而此时的李政道,一个19岁的大二学生,连本科也没毕业,竟被叶师和吴大猷破格推荐为留美博士生,一时成为西南联大的重大新闻.

叶企孙并没有看走眼.仅仅11年后,李政道就在美国与自己的师兄杨振宁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