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点赞:3420 浏览:108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对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解读,分析了初中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对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意义策略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虽然天天学数学,但在生活中却不能有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但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差,学生的学与做无法达到同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学生中眼高手低现象严重,高分低能现象严重,这都是教学与生活脱节所造成的.新形势下,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就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1]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解读数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学生从抽象的、虚拟的书本堆中解脱出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感受社会,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对接,交流碰撞,从而获得新知,发展认识,提高能力.正如歌德所言,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数学教学要沟通生活,能够把枯燥的理论和鲜活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对接,这种教学就是生活化教学.简单地讲,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知识、讲理论,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这种教学就是生活化教学.

二、初中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知识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知识理论,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现实需要,现在学生都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的现实要求,是数学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整合生活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以促进数学教学的深化发展.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了数学学习好坏,因此,教师都想通过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生活内容的引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所谓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已知和未知,浅知和深知之类的教学内容安排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求解未知,激发学生解决矛盾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解决由浅知发展到深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学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境引入课堂中,把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行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在整个行程中涉及到了哪些量,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学生对这种情景非常熟悉,很容易就可以分析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引出关于函数的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引出函数概念.这种把数学问题引入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有效学习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要能够为学生创设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有效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对于生活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利用所学为自己家里设计一个花坛,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长方形的地,长10米,宽8米,要求种植花的面积是花坛的一半,应该如何设计?然后,给出几种花的,总费用为一千元,让学生计算要采购多少花才合适,又如何进行设计?这是个现实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计算,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2]

3.增加数学经验题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自信

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都是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这些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很难,抽象性很强,数学问题很难解决,因此,一遇到数学问题,就会产生退缩心理,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增加一些数学经验题型,使学生一看到这种题型就会认为这个问题自己很熟悉,一定可以解决,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这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比如,这道题,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促销活动,拟定要进行两次降价,有两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9折销售,第二次打8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8折销售,第二次打9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

这道题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概括出来,反映了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的观念.学生一接触这样的题型,就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很多学生都写过打折产品,对打折理解较为深入,因此,这种题目,学生会主观上认为很简单,学生的学习探究问题的自信就产生了.有了自信,又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这样,把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对于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