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指标”变形记

点赞:12428 浏览:553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植根计划时代的计划献血体制,已演变为一种“有偿不自愿”的制度,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同学们都觉得挺愤怒的”.时隔献血风波两个月后,再提起时,李颖(化名)还是难掩气愤的表情.

2004年11月12日,一年一度的献血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已经进行了四天,轮到了李颖所在的外语学院.按学校的规定,例检测中的女生可以不用献血,所以正好赶上来例检测的李颖以为向班长汇报一声就行了,可是很快从别的学院传来消息,凡是称自己来例检测的女生都必须到校医院进行脱衣检查.

李颖被通知来到校医院,和七八个女生在校医院二楼的一个科室外等候.校医让她和一个同班女同学进了屋.“刚进来,校医就紧紧地把门关上了,我们心里就想‘不对头’.”校医一边示意她们脱裤子,一边还说:“看一眼也无所谓,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当时没人乐意,但也没法反抗.”李颖说.

大学生抱怨强迫性献血

2004年11月30日在首钢工学院,计算机系的一位大三男生,以不满学校强迫献血为由,当场撕毁了“无偿献血”的表格.而2004年10月至12月,媒体报道的多起大学生献血引发的纠葛,显示这的确是中国残留至今的“计划献血”制度的一个“多事之秋”.

10月10日,据《天府早报》报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本科生献血:不献血,不发给学生学位证.11月7日,《新京报》报道,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如果不献血,将被取消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保研的资格.

学生对这样的献血制度的抱怨,显示大学校园――中国城市最大的一个血库,也暴露出一丝裂痕.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的2004年1月至11月底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在北京市各职业的献血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4.88%,这期间,逾7万名大学生参与了献血.

在既有的献血体制中,这个尚属稳定的血库,是由层层指标分解来维系的.每年北京市献血办公室都会按照在校大三学生总人数的65%,来为各高校确定当年的献血指标.也就是说,一个万人的大学,每年都必须要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献血,才能确保学校完成指标.首都师范大学宣传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全校大三学生2500多人,65%,就是1600人.年年如此,这个任务,你说重不?”而这样的比例据称已延续十余年而未调整.

根据《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和《北京市公民献血用血管理办法》(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高校献血工作的计划完成情况,将作为校长在任期内考核的重要内容;如果高校完不成献血指标,将被罚款并取消“文明单位”的评比资格;同时高校当年未完成的献血指标数并不取消,而是会累加到下一年度.

学校在领到献血指标后,再根据各个学院学生的人数,将指标分配下去.尽管各个学院都会在献血前召开动员会,然而实际上大学生们在“个人是否献血”的问题上,并没有太大的自主权.

媒体公开报道过,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的毕业生献血动员会上,领导就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不献血的话,将采取取消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保研资格等硬性措施;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将不予通过.首都经贸大学《关于学生献血的规定》则要求:“对健康适龄的学生拒绝献血体检以及符合献血体格检查标准而拒绝献血的学生,各院、系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经过批评教育仍拒绝献血的学生,取消其各类荣誉称号的评选资格,取消获得各类奖学金、贷学金和公费医疗的资格.”

指标献血的某种强制性,导致一些高校中出现了“不献血学生要为献血学生捐款”的做法.

2004年11月18日,北京某工学院计算机系学生会和团委,要求全系700名不用献血的学生为参加献血的100多名大三学生捐“爱心”款.计算机系大二一位班长证实:她班里的同学都捐了,作为班长,她带头捐了10元钱.同样捐了10元钱的海淀籍学生王可勤(化名)说:“如果你想当班干部,或者想入党,想拿奖学金,不交这10块钱的话,想也别想.”顺义籍学生李惠然(化名)说:“实质上捐款献爱心也是强迫性的.那些平时旷课的同学,只要交钱,旧账一笔勾销”.

“献血指标”变形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据他们了解,每位献血的大三同学最后得到了48元的“爱心款”.

单位人献血举步维艰

除高校外,计划献血另一个“血库”,是行政权力尚能伸入触角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在北京,根据北京市献血办公室文件规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按2%,无主管单位和外地驻京人员按1.5%的比例参加献血.

而自2000年开始施行的《北京市公民献血用血管理办法》规定,未完成献血任务的单位,责令其限期完成;对逾期仍未完成的,将收取献血补偿金.相关规定,还包括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单位进行考核,以及对未完成任务者进行处罚的条款.


“单位还不像高校,每年能进二三千新生.单位的人员相对固定,有些单位里现有的人(献血)都转了不止一轮了.”天津市和平区负责计划指标献血工作的副局长李广靖说,2004年天津市卫生局按照户籍注册的40万人口数为和平区下达了2490人的献血指标,而和平区卫生局再按照辖区内各单位人数的5%这样一个比例进一步下发献血指标.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很多居民动迁都搬走了,人户分离的情况很多,区内目前实际人口数量已经下降到28万左右;另一方面区内新增了大批宾馆、饭店等零散的怎么写作业,其从业人数虽多,但是使用行政手段很难对这些单位进行约束,所以“他们大多数都不配合区献血办的献血工作”.

“我们能做工作的对象,也就是设在区内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李广靖介绍,和平区的献血工作每年都要由区长出面,“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区长要亲自召开献血动员会,把跟区政府有隶属关系的单位负责人都召集过来,一一签订献血目标.

但是随着这些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精简,“这一部分的人数也是在缩小的”.而且和平区内的个别执法机关,以执行特殊任务为由,“多少年就没献过血”.李说.

“单位人”的减少,“社会人”的增多,使献血计划的推行愈发举步维艰.

谁为献血埋单?

和平区卫生局和献血办也曾制定了一个针对完不成献血指标的单位的罚款标准,是按照200毫升血价(255元)的5倍来定的.也就是说少完成一个献血指标(200毫升血),单位需交罚款1275元.“没想到好多单位都愿意交这笔钱,因为他们觉得更划算了.”李广靖说.

据记者了解,一些单位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为了完成献血指标,在其内部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市场化”的方式:对每一位献血的职工一般给予2000元左右的高额补贴以及一至两周的带薪休检测.在此之外,“有的单位还出钱让献血的职工去海南九日游”.这样算来,单位为每一个献血指标所支付的实际成本远远高于1275元的罚款.

事实上,高额的献血补贴和其他福利,在献血“计划”覆盖下的大多数单位,已成定例.

北京市某区检察院有200名工作人员,2004年领到4个献血名额.单位给每位献血者补助2000元,放检测一周(相当于1000元的工资),为完成献血任务,该单位所支付的成本不低于1.2万元.

北京房山良乡一个有1300名村民的村子,每两年接到一次献血任务,指标人数是100名,每位献血村民可得1500元的补助,平均下来该村每年要从村财政中拿出7.5万元来用于献血.

由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1月底,北京市计划无偿献血的为77754人次.如果按其中有一半是高校大学生(每人由学校支付的补贴按200元计算),另一半是单位的职工(每人由单位支付的补贴和休检测的成本按2000元计算)来估算,那么北京市一年为完成献血指标所支付的社会总成本应该不低于8500万元.

实际上,“行政指令计划指标的无偿献血”在今天已经被演绎为一种“有偿不自愿”的献血模式.所谓“不自愿”,是因为计划指标与生俱来的强迫性质不可能与带有公益事业性质的献血事业相协调.而所谓的“有偿”,是指血液中心不再直接掏钱给献血者,而是由献血者的单位来掏钱“写血”.由于计划指标献血所能控制的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最终为其“埋单”的还是国家.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