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速成中学的工农兵

点赞:25305 浏览:1181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你们都是对新中国有很大贡献的同志,我们尊敬你们.”――建国初期确立的教育“向工农开门”,既是普及教育之举,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走进速成中学的工农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优秀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大学教师方衡,干满30年教龄后,退了下来.因为是离休,组织上给了个处级待遇.当年,方衡是名解放军战士,他命运的转变是从上工农速成中学开始的.

建国初期,教育“向工农开门”,这在当时,既是普及教育之举,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于是,工农速成中学在全国遍地开花,从1950年到1954年,全国共创办87所学制3年的工农速成中学,招生6.47万人.学生都来自参加革命3年以上的工农干部和有3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学习3~4年,达到中学毕业程度,其中一部分人通过考试,被送入大学.


1951年,解放军战士方衡26岁,正随部队驻扎在北京城郊.

方衡的文化底子在部队里并不算低.父亲曾是乡村小学教师,语文、算术都不错.方衡向领导提出上学申请,先是连长不干,再就是团长不干.没办法,他提出转业,以复员军人身份转到一家小工厂.因为在部队立过一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到了地方上人家按“功臣”对待.结果,在那里他一申请就批了,进了当时首屈一指的一所速成中学.

方衡所在的这所学校,当时享受着很高的待遇.他们最早盖起了楼房,从最好的中学抽调来各科优秀教师.1951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工农速成中学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工农速成中学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向大学附设方向靠拢,这样师资设备等都更容易解决”.所以不久,他们的学校就成了一所大学的“附属”工农速成中学,有了大学预科的性质.

当时的师生关系很特殊,带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它并不能只以“尊师爱生”来概括.按照当时一个老师的话说:“你们都是对新中国有很大贡献的同志,我们中国人民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全国着名女劳动模范李凤莲(前排左二)和同学们走出人大的小礼堂.尊敬你们.”

这种尊敬集中表现在教学态度上.有的学生连小学的加减法都不会,乘法口诀都是入学后现学的,更别说代数、几何、三角了.要教会这样的学生,并把他们送入大学,对一名教师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种时候往往是老师死缠着学生.一个后来当了司长的学生在给自己的老师开追悼会时,哭得差点昏过去,他说:我的老师不是我老师,他就是我爸,没有他,我到不了今天.

方衡班上有一位叫冯伯灿的同学,江西人,战斗英雄.当时战斗英雄入学年龄放宽到35岁,他入学那年是34岁.当时几何课的老师很年轻,才20几岁,讲课很认真,其中一位小教员有很严重的脚气病,犯起病来,痒得钻心.为了能专心上课,他把袜子里放上些碎石子,痒了就用脚使劲蹭石子,最后10个脚趾都血淋淋的,一下课他就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使劲挠脚.老冯行军打仗多年,治脚有一套学问.他给小教员配了一些药糊糊涂上,据说都是些蝎子蜈蚣之类的东西,然后把自己的绑腿裁成几截给小教员包脚,他每天给小教员换药,洗绑腿,一日三餐给他打饭,每天背着他到教室,为他准备了椅子,让他坐着上课.整整一个月,小教员的脚气好了,据说从此再没有犯过.

冯伯灿学了一年后,因为底子实在太差,跟不上课了,申请退学.小教员就像丢了魂似的,哭着闹着骂着不答应.在校长和各科老师的挽留下,冯伯灿抹掉感动的泪水留了下来.三年后,冯伯灿的毕业成绩虽然中等偏下,但他从几乎是文盲,一跃成了高中毕业水平.在建国之初,这个水平足以在任何单位被人刮目相看.

方衡毕业后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由于政审没合格,没有上成他的第一志愿――留苏预备班,但被后来自己供职了30年的那所大学录取,成了一名令人称羡的经济专业的大学生.

就在方衡“速中”还没毕业时候,中国的高等学校开始了“院系调整”,“苏联模式”占据了统治地位,那些来自解放区的“非正规”教育模式逐渐变得不合时宜.

1955年,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教育部、高教部发出的《关于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通知》称:“实践证明,对工农干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而用短期速成的方法,使之升入高等学校,从根本上说来,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在此前,中国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开始建立.1953年5月,主持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教育部确定的重点中学分布是:北京20所,江苏14所,天津、上海、四川、安徽、福建各10所,其他各省、自治区分别为1~9所,总计全国重点中学194所,占全国中学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