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点赞:15351 浏览:694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校本教研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主流话语.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可见校本教研意义重大.然而,当前不少中小学校认识不到位、自身力量薄弱等诸多因素,教研氛围不浓,研究主体偏离,活动常流于形式,校本教研低效高耗,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从而引领教师走上一条幸福的研究之路?本人结合教研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完善制度管理

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不走样.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对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绝不能认为可有可无.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校长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检查和考核,以提高校长认识.

其次,校长要让分管校长和主任及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才能保持一致.只要校长高度重视,分管校长和相关主任认真组织,全体教师一定会积极参与.

最后,校本教研能否落到实处,必须有一整套制度来保障.没有严格的配套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只能停留在计划上.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制度,包括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要求、检查、奖惩)等,当然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并落到实处.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调查和分析,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要分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校本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好的建议,及时采纳,没采纳的做好解释说明.努力使校本教研活动更人性化、合理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拓宽活动载体

校本教研要做到形式多样,任何单一枯燥的形式都会让人疲劳厌倦,也就影响活动效果和质量.

课例研讨教研(备课)组在开公开课前,要组织组员讨论,确定课例,然后每位组员进行教案设计,进行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教案,由一位教师试上.然后组员评课,对教案进行二次设计,由其他教师再上,然后再评课研讨,总结改进.这样经过集体备课,个人试上,集体讨论,他人再上,反复磨课,课堂教学会得到最优化.当然也可以多人上同一课例,使用集体设计的教案,这样可凸现教师个性化因素,通过对比总结提升.

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校本教研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以课题为抓手,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校本教研推向更高层次.当然教师的选题要有价值,针对性强,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忌大而泛.应选如何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如何排座位,早自习实效性等问题.

交流研讨定期举办各种交流研讨活动,推广交流教改和课题研究成果及好做法,例如合作学习研讨,学生管理经验交流等.

教学展示定期组织优课评选、说课比赛、教案作业展、评课观摩等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其中,评课观摩非常必要,不少教师不会评课,评不好课.

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标及有关教学反思的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积累储备,为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支撑和保障.学校要设计教学反思文本,定期检查评比.教学反思不仅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也要记失误之处,以改进教学.

推进中坚持“两化”

校本教研要做到活动问题化,问题校本化.校本教研是因问题而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活动应带着问题进行,不能“无病”.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同时,问题要有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问题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比如研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表面化(有分组无合作)、常态课的低效问题、学生作业管理、转化学困生、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等.

组建教研共同体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离开了教研员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易影响教师的教研自信和期待,导致形式化.学校要尽可能通过邀请专家、教研员、共同体学校名师等途径来提高活动增长点,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引领和推动.专业引领形式有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同课异构等,教研员、名师等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指导,对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

校本教研并不意味单纯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县(区)教研主管部门可将区域内学校划分为若干个教研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要有一所教研实力强的学校任组长,整合各个学校的资源,构建大教研组,组长由成员校中业务突出的名师担任.定期开展共同体内学科教研活动,县(区)教研主管部门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大教研组的活动主要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题和突出问题,交流教学经验,进行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等,从而促进教师校际交流学习和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