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后主的最佳政治拍档

点赞:23173 浏览:106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人们只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鱼水关系,最佳政治拍档,殊不知,诸葛亮和阿斗也是一对最佳政治拍档.是少主老臣如何相处的典范.

关 键 词 诸葛亮 后主 政治拍档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明臣贤式的政治拍档,如齐桓公和管仲,刘邦和萧何,唐太宗和魏征,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相得益彰,彼此成就了对方,为后世统治者和史家所推崇.其实,细细考究,历史上还有一对君臣政治拍档,相处融洽,相得益彰,为后世忽略.那就是后主刘禅和诸葛亮的君臣拍档.

众所周知,公元223年(蜀汉纪年章武三年)刘备驾崩,但其临终给诸葛亮和后主都设置了一坐政治大山,交代诸葛亮的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托孤遗言太有深意了,其实质是诸葛孔明要老老实实辅佐我的儿子,不要存有异想,不能篡权自立,而且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否则你就辜负了多年的君臣恩情,要背负背主的道德十字架,要不耻于天下人.这座大山占据封建社会忠义的道德制高点,以诸葛亮的为人和当年的政治抱负不会也不可逾越,只会更加肝脑涂地的继续为蜀汉政权效力.但是,此时诸葛亮要辅佐的新君刘禅才十七岁,自古以来,少主老臣,尤其托孤重臣,臣如何自处,是很困难的.

刘备给后主的政治帽子是这样的:“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顶帽子看似平常,只要你新皇帝敬重相父放权给他就是了.其实不然,实质还有警告儿子,你太年轻,不要有非分之想,蜀国离不开诸葛亮,你不能君权独大,甚而君臣不能相处,有杀戮行为.相对而言,刘备给诸葛亮的这顶帽子更重些.

且看阿斗和诸葛亮各自是在自己的政治帽子之下如何相处的,是如何博弈的.

首先,在后主主政初期,小皇帝下了一招好棋,刚一继位就下诏群臣“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丞相打理,我只负责祭祀祖先的事情.紧接着又“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等于把国家大权全部交给丞相府,自己做个甩手掌柜,把球踢给了诸葛亮.对于这一点,满朝文武也心知肚明,新皇帝把你捧得可够高,对你可够尊重,如果你诸葛亮不尽心辅佐后主,何以对先帝,何以对天下啊!那诸葛亮又是如何做的呢?第一,先是给新皇帝一个道德勉励,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记载::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说:“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早年就给后主一个较好的评价,而且是通过第三者之口,先示好于嗣子.后主登基第二年诸葛亮在《与杜微书》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明确肯定了阿斗天资聪颖,是一个有道明君.有了这句话,对于新登基的十八岁小皇帝而言有着多大精神动力可想而知.第二,诸葛亮充分施展治国才能以报答两代君主之厚恩,对内“务农置谷,闭关息民”,恢复农业生产;“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政局平定.对外,“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犄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外交成果令人瞩目.可以说,在后主主政前几年,由于新君对诸葛丞相的充分信任和放权,使得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独当一面,充分展示了其杰出的治国才能.二人彼此和睦相处,各司其职,是一对最佳政治拍档.

诸葛亮与后主的最佳政治拍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阿斗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次,当蜀国一切稳定之后,君臣二人如何相处则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年轻的皇帝已长大,在君主体制之下哪一个皇帝也不愿意一直做个傀儡,君权与相权(或权臣)的矛盾早晚是要激化的,处理不好是要乱政乱国的.同时期及以后的魏国和吴国都先后发生多起权臣乱政甚而改朝换代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训.且看蜀国君臣是如何在国家形势大好之下相处的.

诸葛亮不愧是千古人杰,他知道如何避免君臣猜忌之悲剧,他选择了出征.他要离开成都那个政治中心,给少主以空间,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挤压和碰撞.诸葛亮把出征大本营设在汉中且长时期驻军于此,后期基本没有回过成都(史载,诸葛亮辅佐阿斗11年,只在后主初期在朝中三年,还有近一年南征).对此,朝中大臣多数不理解,且一片质疑和反对之声.

但是,年轻的皇帝读懂了丞相的心思,他不得不佩服老臣谋国,深谋远虑.诸葛亮和阿斗都明白,虽然蜀国国力有所恢复,但和地广人多、物力雄厚的魏国相比,仍远远不及.川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才是蜀国得以保全和自立的关键.远道北伐,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几乎没有胜算.且蜀国人才缺乏,大将寥寥,也和魏国精兵强将无法相比.然而,蜀国君臣不管这些,仍然举兵出征.一者他们自认为汉室正统,恢复汉家天下乃是正义之所在;二者以进攻代替防守在国防上取主动,有利于保境安民,因为战场不在自己国内;三者皇帝行政于内,丞相领兵于外,避免君臣猜忌内斗.四者,朝中一旦有事,诸葛亮手握重兵,局面也不会不可收拾.在多种原因之下,诸葛亮率兵出征,六出祁山攻魏.阿斗在后方全力支持,要啥给啥,从不表露半点不满,哪怕是死伤了好多人马,耗费了大量钱粮,他也在所不惜.这样,君臣和睦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十余载,奠定了后主后期三十余年的和平执政局面.只可惜诸葛亮死的太早了.

再次,从诸葛亮死后来看阿斗对其他大臣的任用,就会发现不是那麽君臣无猜了,后主明显是有顾忌的.第一,诸葛亮死后,北伐马上叫停;第二,不再设丞相一职.由此可见,他对位高权重的宰相一职是十分忌惮的,恐怕不是做过皇帝的人是体会不到的.第三,他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二:一为大司马,掌行政,一为大将军,掌军事.二者权力交叉,相互牵制.大司马蒋琬死后,阿斗更进一步强化了君权,“自摄国事”近二十年,直到蜀国灭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后主只对诸葛亮大权在握放心,对其他人是设防的.

最后,从阿斗对诸葛亮的情感上来说,也确实是“事之如父”,当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消息传到成都时,阿斗心急如焚,立刻派平阳亭侯李福前去探望相父,同时自己日夜为诸葛亮祈福.当诸葛亮死讯传来,阿斗连日伤感难忍,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当灵柩运回时,他披麻戴孝,执儿子之礼,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并下令全国素服发哀三日.还擢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为长水校尉,任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爵位.可以说阿斗对诸葛一家是有情有义.当然诸葛一家为保蜀汉也是三代忠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不待言,其子诸葛瞻和其孙诸葛尚后来都血洒疆场.可以说两家虽是君臣,实是手足,几代恩情,先是刘备和诸葛亮交下的,后来则是阿斗和诸葛亮君臣延续的.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得出,诸葛亮和后主刘禅是很合拍的一对君臣搭档,只是因为后人对后主的误解而没被发现而已.

参考资料: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李殿元,李绍先著.《三国演义》悬案解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沈伯俊.诸葛亮是“愚忠”吗.语文知识,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