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点赞:27985 浏览:1302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价值取向.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教学模式

当前,在一些“优质课”的课堂上,师生的对话相当频繁,气氛也极为活跃,但如果在观察后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所谓的“互动教学”追求的仅仅是形式上的、浅层次的繁华与热闹,可谓是徒有其“形”而失其“神”,互动教学仅仅成为了教学改革的装饰品.

综观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情况,明显地存在着师生互动有效性不理想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师生形式上的互动真正转变为师生实质性的互动,还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不断地探索.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及特征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其也是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师互动;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1]

从师生互动的引发、过程和收效来归纳良好师生互动的特征,至少有以下三点:

1、共鸣.课堂中师生互动可以是由教师的提问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学生的疑问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但如果仅仅是师生的一问一答,则未必是良好的师生互动.只有当师生双方都产生了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2、连动.师生互动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在一种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时还伴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教师的提问仅仅让学生找到答案而就此为止,或学生提问的疑问教师一言以蔽之,则并非真实意义上的师生互动.3、启发.师生互动的效果往往不仅仅在于落实知识点,由于师生双方思想和情绪的相互激活,学生的思维常常越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而教师也从中获得教学灵感.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摒弃以往沉闷、无趣的教学方式,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性教学转变,以师生互动为主体,尤其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航向与新目标.

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课程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尝试.为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超越年龄阶段、智力状况、心理发展、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限制,为未来更好地面对、解决成长历程中的难题,更好地完善自我,愉快幸福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操作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崇尚素质提高的政治课就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

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应该从问题情景中来.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习,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和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高中政治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问题情景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有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等功能.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内容时,引入如下情景材料,并提出问题.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中,国旗卫队走上了经地毯,众所周知,地毯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消除人的脚步声.而国旗卫士们却在地毯迈出了脚步声.其主要奥秘在于技术人员将地毯绒毛的长度,从6.5至7毫米缩短到出音的最佳值4.5毫米,并加大纺织的密度.阅兵的坦克威武地在长安街受阅,却没有给长安街留下上点“伤痕”,其原因是坦克穿上了经过辐射技术辐照的“橡胶鞋”,辐射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学生回答:两则材料蕴涵了什么哲理?使学生得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

2.优化教学设计,善于启动高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载体.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因此,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尤为重要.[2]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在教学“内外因关系原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影响个人成长或企业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在“遗传、环境与个人努力”、“市场机制、政府管理、国际贸易环境与企业内部管理、技术革新”等因素之间,大家进行了几个回合的争论,结果不仅对内外因关系原理的理解更为具体、深入,而且还引申出一系列有关教育和企业改革的论题来.再如,关于商品及价值的讨论,揭开了对怎样有效经营与合理消费的关注;关于“什么是哲学”的对话,引发了对哲学在更广泛意义上的思考和探究;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畅谈,激起了对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无限遐思. 3、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感悟,让学生作结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看待社会现实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如,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有同学认为只有那些干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大事的人,他们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那么,那些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们,他们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呢?我运用港大院士袁苏妹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袁苏妹老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同样创造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又利用这一契机,顺势发问:那么,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的“三嫂”呢?能否简单说说他或她的故事?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谈到了老师、同学、学校超市的阿姨、宿舍管理员等,师生在互动中升华着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袁苏妹老人的图片、颁奖典礼现场的图片、她的感人的故事及被感动者的肺腑之言、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代表有感情的朗读等袁苏妹,一个全心全意为港大怎么写作了44年的食堂怎么写作员,虽然再普通不过了,但她却走进了我们的心灵,渗透到我们的灵魂.

4.给学生探究的时空,使学生积极参与

以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是以整个身心与学生进行交往的,有时要超越学科的界限,有时则逾越师生的鸿沟.教师只有真正地热爱学生、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发自内心地感到有必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积极的引导,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强有力的动机力量,并将长远的动机转化成行为,与学生融为一体.这些行为就构成了相互作用,并为整个互动过程的演进提供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