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的政治经济学

点赞:5423 浏览:198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民工荒”的误读―――“民工荒”还是“技工荒”?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在诸多专家、学者给出的解释中,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经验解释是:“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民工荒”的惊呼之下,掩盖不了“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的事实,真正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等高素质工人,于是出现了“珠三角地区6000元月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情况.

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区分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与简单劳动、较高级劳动和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相对应,我们可以把技术工人归于较高级的劳动和熟练劳动范畴之内;把非技术工人划为简单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范围.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对于较高级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区别,一部分是根据单纯的幻想,或者至少是根据早就不现实的、只是作为传统惯例而存在的区别;一部分则是根据下面这样的事实:工人阶级的某些阶层处于更加贫困无靠的地位,比别人更难于取得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在这方面,偶然的情况起着很大的作用,以致这两种劳动会互换位置.例如,在一切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国家中,工人阶级的体质已日趋孱弱和相当衰竭,因此,同很轻巧的细活相比,需要很多力气的粗活常常成为较高级劳动,而细活倒降为简单劳动.如瓦匠的劳动在英国要比锦缎工人的劳动高得多.另一方面,剪毛工人的劳动虽然体力消耗大,而且很不卫生,但仍被看作“简单”劳动.

在工业革命时代,大量的妇女、童工之所以能取代成年的男性劳动力成为劳动市场的主力军,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仅要求劳动力具备简单的知识和体力.1908年,当亨利、福特开始制造“T”型汽车的时候,完成一个单元需要7882种工作.在福特的自传里,他指出这7882种专业化的工作中,有949种要求是“身强力壮,体格经过全面训练的男人”,有3330种只需要是“普通”身体结实的男人,其余大部分工作可由“女工或童工”干就行了.福特接着冷酷地说:“我们发现,有670种可由缺腿的男人干,有2630种可由一条腿的人干,有两种可以由没有胳膊的男人干,有715种可由一条胳膊的男人和10名男瞎子来干”.可见,技术的进步和专业化的分工,工作不需要一个“全人”,而只需要人的一个肢体或器官.换言之,正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越来越多的替代所谓的“技工”.当然,笔者并无意否认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工人,也不是说机器可以完全替代“技工”.

因此,“民工荒”现象给出的所谓技术工人缺乏的解释只是揭示了中国厂家们技术落后的本质,以致于造成“技术工人”的短缺.“民工荒”并非只是“技工荒”,更主要的是普通民工的缺乏,“有事没人做”和“有人没事做”两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共存,这才是“民工荒”现象的真实、准确解读.

二、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民工荒”的分析

“民工荒”―――这个在我们看来是新问题的问题,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在《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到“比这个矛盾更引人注目的是另一个矛盾:在成千上万的人手流落街头的同时,却有人抱怨人手不足等”还有比这更准确的论述吗?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认为,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的构成是由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前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后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为了表达这种关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集中的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竞争和信用―――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也以同样的程度发展起来.同时,积累地增进又使可以集中的材料即单个资本增加,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又替那些要有资本的预先集中才能建立起来的强大工业企业,一方面创造了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创造了技术手段.

可见,一方面,在积累进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同它自己的量比较起来,会越来越少地吸引工人.另一方面,周期地按新的构成再生产出来的旧资本,会越来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用的工人.此外,资本消费劳动力是如此迅速,以致工人到了中年通常就已经多少衰老了.他落入过剩者的队伍,或者从较高的等级被排挤到较低的等级.

在苏州一家半导体企业里,有上千名女工同时聚精会神地在集成电路板上做焊接工作,参观者发现,上千名女工中没有一名戴眼镜的,万分惊讶,问管理人员是什么原因,答案是:电路板焊接对视力要求很高,损害也很大,一旦女工出现视力不合格,工厂就辞退,反正厂门口等待工作的大有人在.

正是资本具有的这种天然吸附资本的本性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增长规律使得一方面减少对工人的需求,同时又把工人“游离”于劳动力市场外.这才是“民工荒”现象的根本成因.

三、“民工荒”的价值

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需要资本和劳动力的结合,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中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无法避免.但是,如果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相结合,那么,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成就主要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如果其他情况保持不变,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就必须维持廉价劳动力的充分供给,那么,在“民工荒”日益凸显的整个宏观背景下,厂家们如何才能获得充足劳动力、赢得超额利润?

如上所述,只要劳动者是自己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就能为自己积累;只要他能为自己积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雇佣工人阶级就不具备,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特别是一号文件出台和农产品的上涨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换言之,即农民能更好、更多地为自己积累,因此,更多的农民不愿进入市场去廉价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且,人都具有被尊重的需要,在外务工常常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而在家务农至少能保证自身的人格尊严.

在英国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自耕农不愿进入工厂做工、工厂缺乏大量劳动力的现象,为驱使自耕农去工厂做工,英国政府发动了充满的“圈地运动”,把大量的自耕农剥削、压榨得一无所有,使其再也无法为自己积累,最后不得不沦为资本的奴隶.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同样遭遇了类似的情形,但不同的是,中国是主动选择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是通过某种政策导向促使了“民工荒”现象的出现,特别是一号文件的出台,其作用尤为明显.那么,中国主动选择“民工荒”的价值何在?对中国的经济又有何影响?

“民工荒”的政治经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一,“民工荒”是中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契机所在.“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使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有二: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在农业技术没有重大进步的情况下,务农增收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不大,因此,外出务工收入就是农民增收的最佳选择了.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表明,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写方市场,致使常常发生工资低下、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等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所得的务工收入对增收而言也是杯水车薪,且成本巨大.这种情况下,一号文件的出台,通过农民增收政策使农民增加收入,使得农民在农村就可以达到增收,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民而言,选择在家务农就是最佳选择.


那么,厂家们为获得充足劳动力就必须从提高务工收入、改善劳动环境等保障农民工权益入手,提高农民工务工的收益.如此,农民的务工收入就会增加,同时也为农村市场的扩大创造必要的前提,从而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创造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其二,“民工荒”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契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基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其所采用的技术是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抛弃的技术,这种技术真正的技术含量很低,而且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支撑,才可能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就是在利用工业革命时代的技术赢取超额利润,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同时又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民工荒”的出现无疑为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提供了契机和压力.因为,只有把资本和劳动力结合在一起才能维持生产,而劳动力的缺乏一方面使得企业主必须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企业主为持续性的最大限度赢得利润则不得不反思: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凸显和工人普遍生存状况的提高,必然会面对缺乏工人的困境,而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种:

其一,继续沿用建国以来一直采取的“挖农补工”政策.当时采取“挖农补工”政策的原因是因为我国面临着短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压力.因此,改革开放后,由于单纯依靠土地所获得收入很难使自己和家庭生存下去,大量的农民工纷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工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的代价和实质暂且不谈.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这种办法似乎很难再有生存的余地,中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一号文件的出台足以表明这一点.

另一种办法,也是具有根本性的措施,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办法:通过企业的技术升级,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替代劳动力劳动,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资本的有机构成理论对此予以很好的解释.对于企业的技术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切实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技术转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论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决非“技工荒”,而是市场经济进程中必然经历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吸附资本的本性和资本有机构成增长的规律,使得随着资本的增加和积累,资本会越来越少地吸引工人;另一方面,周期地按新的构成再生产出来的旧资本,会越来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用的工人.同时,“民工荒”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政策主导选择的结果,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良好契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