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凝思让政治课堂精当而高效

点赞:4108 浏览:116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课堂教学的质疑、思考着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激疑凝思”思想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思考;高中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83-02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发现是创造之源.新版的高中政治教材行文通俗,逻辑合理,图文并茂,并设有大量活生生的材料,可读性很强.尤其是每课时都安排两三个探究活动,每个单元之后还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课题下编者精心编写的独具匠心的“导言”,使其明确兴趣化、问题化的学习目标,激发其求解“导言”中“设问”的兴趣、,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如在学完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后,开展“正确对待金钱”的综合探究活动.有同学说:“只要不偷不抢,只要钱够多,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国家和学校不应该去管我们怎么消费,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在全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最后加以总结:消费是个人的事情,但怎么消费却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理财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必须对中学生的消费进行引导,帮助大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消费行为,学会正确对待金钱.

质疑是学生自觉学习与探求精神的生动表现;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具体学情的初步反映.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课前预习”质疑.在讲新课前,教师应将本课或“框题”的基本轮廓作个简要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着重研究结构层次,把握要点质疑,探索内在联系,初步理解基础知识.其次,“课中听讲”质疑.在讲解和启发过程中,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对照,发现自己质疑不及的问题;同学与教师讲解对照,发现自己已知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与课堂练习对照,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再次,“课后复习”质疑.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过的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复习不单是知识再现,而要综合归纳,主体比较,步步深入,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总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借助于课本中的材料和插图,经过思考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问.

“导问”,即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表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外部,因此,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越于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首先,要激励学生的责任心.通常的做法是开展个人、小组之间的质疑竞赛,在竞赛中不仅要看提出问题的质量,而且要看“质疑”的数量和“质疑”人数的广泛性,这样就保证了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同时,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和集体观念,既看到集体的作用以及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又受到现实的集体主义教育.其次,唤发自尊心.学生不提出问题的症结,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太幼稚或表达不当被老师、同学笑话,这是学生对自尊的曲解.对此,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而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和数量就逐步提高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尝试“教师导教师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导学生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指导学生互导互答”等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但必须面向全体,要像爱护幼苗那样去呵护学生的提问,哪怕学生的问题很幼稚,甚至是“奇谈怪论”,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这些问题中萌发“创新”.

三、组织学生辩析问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在相互切磋中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真理越辩越明”,由于政治课内容的可辩性较强,学生认识角度和理解的深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经常采用“讨论式”、“答辩式”、“互辩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甚至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如在讲到“外汇和汇率”时,有学生说“人民币升值越多越好,那样我们不是可以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学到“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有学生问:“课本上说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写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写力普遍下降,反之则普遍提高,由此能否说明物价越低越好?”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人民币升值是对进口有利,那么对出口是利还是弊呢?”“对我国的劳动者就业是利还是弊?”“物价下降对消费者有利,对生产者也有利吗?”“如果对生产者不利,那么长期下去对消费者还有利吗?”由此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诱发、点拨,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这种教学生动活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我辩析、自我体悟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深层次地体现在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动性上,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其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广阔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激疑凝思让政治课堂精当而高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促进学生探求新问题

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不给予妥善的解答,就可能损伤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给予解答.当然,解答不是以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者相互讨论、辩论等方式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不是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而是注意鼓动学生的独创性.

事物是复杂的,社会是多元的,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评价也应多元化,答案不唯一.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主探求,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应该给予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学生对现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可通过观点的延伸、拓展,教材知识点的适当整合,以及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引导和启迪学生探求新问题.如讲“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时,笔者就让学生在比较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着重比较劳动者素质上存在的巨大差别,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战略地位”等道理,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才的意识.

可见,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和,让带着许多旧问题走进课堂的学生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