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点赞:10623 浏览:448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在庞大的大学生队伍中,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因经济原因而被称为“贫困生”,这一部分大学生的现状及特点如何,同时如何针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深化,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大幅增加.因此,正视贫困生问题,了解他们的现状及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贫困生的现状

目前在高校贫困生中,大多数贫困生交不起学费,他们生活简朴,靠学校的助学贷款,依靠学校的“减、免、补、助、贷、奖、帮”等相关资助政策上学和生活.

高校贫困生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来自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第二方面是来自家里人口多、同时还有其他子女上学的家庭;第三方面是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家里无力支付其上学的费用;第四方面是来之突发意外的家庭或突发灾难地区,经济紧张,上学困难;第五方面是家庭成员中有人长期患病,需长期支付医疗费用且不能从事繁重劳动,造成经济拮据,无力支付上学费用;第六方面是城市中无固定收入的家庭.

这些贫困生不但面临自己经济窘境,同时还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状态,同时他们还排斥师生善意的同情.部分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帮助,就会对其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二、贫困生的特点

(一)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是丰富多彩的,各高校开展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文娱活动,但这些活动的开展往往使家庭贫困或出身寒门的学子们感到很窘迫,他们对自己的穿着打扮感到自卑,同时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心,个别贫困生还会拒绝勤工俭学,拒绝来自各方的资助.

(二)不愿与他人交往自闭心理严重

每个人都渴望与别人正常交往与交流,家庭经济紧张的贫困生也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渴望和同龄人一样,融入这个风华正茂、积极向上的集体,拥有属于自己的蓝天和大地,有时甚至比其他大学生更加渴望友谊和温暖.但他们时时为经济拮据所困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巨大经济压力,他们多数选择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三)敏感、苦恼、嫉妒、怨恨

一些贫困生,他们心理负担比较重,较于常人他们往往更加敏感,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更多的时候他们变得特别多心,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过于敏感,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贫困生的嫉妒心理主要是针对同班、同级乃至同校的家庭富裕的同学而产生的.看到富裕的同学大手大脚,随心所欲,自己既羡慕更嫉妒.更有甚者对富裕同学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和傲慢感心生不满.

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贫困生的教育

(一)要引导贫困生正确理解贫困、正视贫困

学校有一定量的助学金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然而有的贫困生虽然极其需要资助,却因为面子或尊严而羞于开口申请,甚至当老师找到他们时,还不承认自己是贫困生.这是不能正视贫困的一种表现.贫困不是谁的错,它是与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时怎么发表展现状相联系的.既然贫困无法逃避,那就要坚强面对.

(二)给予贫困生更多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外界的点点滴滴时刻影响着贫困生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他们貌似坚强地直面人生;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在脆弱地咀嚼苦涩.但与外界的干扰相比,贫困生的自我设障更可怕.针对这一点,我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障碍:第一,更多地关心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不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爱遗忘的角落”.第二,大多数贫困孩子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如勤俭节约、正直善良、刻苦自律.我们作为辅导员应不断展示他们的优点,鼓励引导他们进步,帮助他们逐渐摆脱自卑的阴影,变得坚强自信.第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给他们创造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融入班级,感受到集体的活力与温暖.第四,引导全班同学树立“平等、博爱”的思想.在班级中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追求物质享受,创造出一种“人人以朴素、自然、俭约为荣,以浪费、奢侈、豪华为耻”的氛围.第五,还要力所能及地关心贫困生的家庭.贫困生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地少、下岗职工、残疾人员或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社会“帮、扶、助”的对象,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压抑、甚至自暴自弃的倾向.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人贫不能志短,我们应鼓励贫困生的家人为孩子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榜样.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帮助他们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达到“心理脱贫”的目的.

(三)应教育贫困生拥有正确的感恩心态

我们应该引导贫困生以这样的心态接受捐助:今天我接受援助,是因为我比别人更需要.与此同时,还应教育贫困生正确地理解感恩并且学会感恩.虽然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对于接受了资助的贫困生,应劝慰他们不必将感恩戴德的事压在心头,成为新的心理负担.这是因为,从资助者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得到报答,而是希望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以便将来对家庭和社会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