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需要在聋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点赞:29568 浏览:1342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聋哑学生的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同属于基础教育.同样负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对聋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教法,一直是特殊教育的教师十分关切的问题.我根据聋哑儿童的心理需求,加之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觉得在聋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聋哑儿童的自尊心更丰富、更强烈,但也更脆弱.社会的偏见、亲朋的冷漠、集体中的孤独.使其本来就因各种病因造成的病态心理,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扭曲.他们时时、事事、处处担心遭到他人的讽刺、、打击、欺骗、歧视甚至遗弃.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老师的爱抚,需要同伴的平等相处,需要集体的接纳,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需要认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这些心理需求,正是在特殊教育条件下,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进步与提高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教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依据和急极珍惜的有利因素.从这个的观点出发,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教态激励

聋哑儿童对教师的教态是最敏感的.教态问题,不只是方法问题,也是个教育思想问题、师德的表现问题.教师要给予聋哑学生特别的关怀与爱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每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变化,都应对学生充满情与爱,充满着对他们的尊重与鼓励.要尽力消融他们心灵上的冰霜,开启他们长期自闭的心扉.在亲切、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中,沟通彼此的心灵,学生就乐意听取老师的教诲.

教态激励,还要求教师具有精确的预见性和灵活的变通性,发挥最大的热忱和耐心,千方百计地挖掘、激发和唤起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聋哑学生遇到难度较大、无所适从的问题是,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暗示,缩小回答的选择范围,分解或简化问题,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对钟的认识是困难的,在讲授第一册第二课《钟哥哥告诉我》时,一定要让聋哑学生看到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刻度、时针、分针的特征及其表示的意义.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逐一回答出起床、早餐、上学、回家等活动的时间.尤其是想和做中,要聋哑学生在钟面上添上指针,其难度太大了,不妨让学生先在老师的暗示下,用教具钟表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了,再在书上的钟面上添上指针,读出所表示的时间.不要让学生失败后,再去帮助他达到成功.这对激励聋哑学生作出更大努力是很必要的.

二、榜样激励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介绍.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这些榜样,以激励聋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模仿力较强,这是聋哑学生的一大优点.如:在教第三册《学生要有好习惯》时,教师千方百计地采用多种形式,介绍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让这位榜样在学生心中扎根.再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班级实际,介绍雷锋学习的好习惯,表扬本班学生中有类似雷锋这些学习好习惯的行为,列出几点具体要求,统一组织学生共同实践,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模楷,赶有目标.对于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学英雄,见行动”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我还把学生在“学习雷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好事例,用图文并茂的墙报布置在雷锋肖像周围.这样用榜样来激励聋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和陶冶道德情操的做法是十分可取的.

三、赏识鼓励

教师的赏识、集体的赞扬,对于一直受人歧视的聋哑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精神激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平时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正确行为表现备入教案,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给予相应的称赞.这对帮助聋哑学生了解自己,增强进取的信心,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道德认识,是个有效的激励因素.

赏识激励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全班的鼓掌、发给家长的表扬信、登载墙报等;也可以是“实在的东西”,佩戴小红花,发给小奖品、推荐当学校旗手等.要使每个学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表现,能受到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激励和胜利的满足.

自尊需要在聋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期望激励

所谓期望激励,就是教师对于聋哑学生完全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下,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成功或进步,充满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激活教育对象,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有经验的教师懂得,每篇思想品德课文的后面都有“想合做”、“试一试”之类的实践性作业.这类作业题,往往是把一个共同的道德认识,转移到多种情境和类似的各种关系中去运用或解释.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从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境,从一种关系到另一种关系,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是很困难的.如:第二册第十二课《不受骗上当》的中心就是“遇事动脑筋,好坏分得清”.但是,聋哑学生的特点就是不善于分析,我在教学中,除了把课文中的五种情景列出外,还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和学生们易发生的情况列举了很多,并用挂图形式,提供一定的暗示,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激起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最后得出了“于是动脑筋,好坏分得清”的结论.我的期望实现了,学生们也发出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微笑.


总之,通过满足学生自尊需要的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得到了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