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点赞:33137 浏览:1483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从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即切忌只重工作目的性而不考虑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平等对话原则;切忌只顾把控话语权而不契合学生实际,始终坚持互动交流原则;切忌只重单方面主导而不调动学生参与,始终坚持合作教育原则;切忌只顾一意孤行而不考虑学生感受,始终坚持沟通理解原则.

【关 键 词 】主体间性理论;思想政治工作;运用;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既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不能一味沿袭传统的、惯性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必须抛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真正从内容、手段、方法、载体、环体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改革和创新,使学生感受到从所未有的新颖独特,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自觉地参与到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悄无声息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说,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忌只重工作目的性而不考虑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平等对话原则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非常注重目标的达成度,甚至忽视了手段和方法的适宜性,以致于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后果,并未实现预期的目的,“劳而无功”却在社会、学校“背”上骂名,最终呈现出学生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的状态.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一方面,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教育情境创设.方式方法上要讲求“外虚内实”.表象层面上不能显得目的性太强,“昭然若揭”,“有意”惹起学生的反感,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了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骨子里面确实有工作的想法和目的,绝不是简单、单纯的交流聊天,承载着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核心就在于教育情境的创设,教育活动的精心策划.经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是雅致的,经过精心策划的活动是巧妙的.既能实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的警觉和反感,取得教育者的水平和艺术.另一方面,尝试师生交往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对话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话的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上保持平等.要坚决革除传统模式下教育者“高高在上”,开展工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受教育者被“虎视眈眈”“众目葵葵”,大有“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架势,营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对话的基础.因此,双方要以平等的姿态、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忘却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尊卑,彻底抛弃“不愿谈”“不敢谈”“不能谈”的心理障碍基础,从心底里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真正朝着师生间无所不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和境界.

二、切忌只顾把控话语权而不契合学生实际,始终坚持互动交流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话语权的把控.正确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正确的思想得到不断的传播,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效果;相反,如果错误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谬误的观念象疾病一样流传,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效应.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把控不应凭借教育者的优越地位,而是靠要讲究艺术和技术的.一方面,要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一味只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效果不理想,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既要发挥传统方式的积极作用,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格魅力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和持久的.因此,教育者自身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是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佩服,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模范地做到,自觉地把自身塑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示范,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为工作出发点来“取悦”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强调教育者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很少兼顾到受教育者的实际和需要,工作开展起来不能契合学生的内心想法,得不到学生的有效支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行其道”,成了两条“平行线”,不能产生“交集”,更无从去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以急,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自然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然“水到渠成”.

三、切忌只重单方面主导而不调动学生参与,始终坚持合作教育原则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接受信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加剧了其个性的形成和独立的意识,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他们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而且轻易不受成年人的左右.但毕竟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不会完全成熟和正确,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成熟和成长.一方面,要变“单主导”为“双参与”.“互动”才可能“和谐”.社会学上的“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众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既有积极的过程和结果,也有消极的过程和结果.当然,消极的过程和结果不是人们所要追求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只有双向互动,并产生积极的结果,才是工作追求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者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模式,转而谋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参与,调动两个积极性,共同致力于育人和成长的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愉快地实现工作目的.另一方面,要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传统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失去兴趣,教育过程就完全演变成了教育者个人在唱“独角戏”,“台下”的观众都“心不在焉”,无论多么“精彩”都不会获得“观众”的掌声.而主体间性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学生)都处于主动地位,只有双方共同主导才能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期待出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把教育的目标变成自身成长的需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把教师的职能从过去的强行灌输转变为指导引导、营造环境,由过去的“绞尽脑汁”要学生接受转变为现在的“心情舒畅”地保驾护航,学生自主地成长需要的“乳汁”. 四、切忌只顾一意孤行而不考虑学生感受,始终坚持沟通理解原则

主体间性理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触摸(及)人的灵魂的工作.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必然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切不可仍然效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我行我素”,只有求得师生之间的价值或者观念的共识,开展起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一方面,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避免“独断专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讲求教育者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不是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主张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摸清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开展工作才是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摸清学生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是摸清情况的有效路径和最佳选择.教育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学生一线,和学生打成一遍,做学生朋友,与学生交心谈心,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掌握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工作决策有依据,工作措施很科学,实施起来具有针对性,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问题,考虑学生感受.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站在教育者角度思考问题,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主张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即人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然学生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工作的措施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动争取学生的参与,主动邀请学生的配合,主动赢得学生的支持,师生齐心协力,并肩战斗,轻松愉快地“走完全程”,顺理成章地到达“幸福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