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近现代政治中的几个关键点

点赞:13571 浏览:581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中国近现代政治沿着兴起、破产、再探索、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艰难历程一路走来.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对中国近现代政治建设及发展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对当代政治建设的启示.

[关 键 词 ] 近现代政治;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政治改革

[作者简介] 荣海燕,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江苏 徐州,221008

探究近现代政治中的几个关键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中图分类号] D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1-0018-0002

一、主义的兴起和破产

近代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国家的挑衅和侵略,万马齐喑的天朝帝国那唯我独尊的美梦最终破灭,被迫向鼓吹、平等和自由的西方国家低头.这给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以沉痛的刺激,开始认识到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弊端,并尝试去接触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期望从中获得救国真理.从改良派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成为那一历史时代的主旋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最具影响的意义是给国人带来思想上的解放,这促使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民心.孙中山提出实施三义,民权是三义思想的核心,其旨在废除封建专制主义,赢取政治革命的胜利,最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人士看来,中国两千多年来所奉行的君主专制政制,严重违背近代倡导的平等和自由的政制构建,是导致中国逐步滑向衰落危亡的主要原因.中国要想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推翻封建君主制,实行立宪制.民权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呼声的集中反映,同时也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愿望,赢得了资产阶级及劳动阶级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辛亥革命的成功,废除了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遂告终结,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胜利.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临时政府,并颁布实施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最终确立.自此,中国具有了属于中国人民的国家主权,实行政治平等,广大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以及通信等自由权利,尽管最终迫于北洋军阀政府的压力未能得到切实执行,但给广大国民带来了共和思想,历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临时国会立法权与临时大总统行政权的分立制衡,集中呈现政体的性质构成与政治的创试成效.辛亥革命既是一场反清革命, 更是一场适应世界潮流的共和革命, 它的宏伟追求是实现, 从政治到社会争取彻底的变革[1].

历史的进步也存有不可避免的悲剧.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等均和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别,不具有近代主义的坚实基础,在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影响之下,精神要想深入民心站稳脚跟难度极大;特别是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政治缺乏基本的经济基础,并且一些顽固派仍执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试图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给政治建设设置重重阻碍.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1912年12月至次年2月,第一届国民会议召开,占据参议院三分之二人数的国民党取胜,袁世凯担心资产阶级议会势力扩大,会给自己的专制统治造成威胁,积极宣传责任内阁主张的宋教仁;还有之后的“洪宪帝制”、1923 年北洋军阀曹锟“贿选总统”等,成为中国资产阶级议会的笑柄.孙中山等人士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付出巨大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


二、主义的再探索和最终取胜

一战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进一步明朗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学习西方的治国道路,走上另一条不同的救亡图存之路,俄国取代欧洲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他们开始意识到,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俄国革命与之有极大的区别,革命的领导者由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取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奋斗目标由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属于是全新形式的革命.至此,资产阶级不再被奉为最高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开始为了新的奋斗目标进行艰难的探索.

在新文化运动中广泛传播、科学、自由等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应运而生,中国从此走上了新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是真正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党,一方面,高举新主义的伟大旗帜,给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革命之中,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成功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在新主义革命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发动广大革命力量,成功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工农在全国范围内最终取得胜利.抗战时期,抗日政权相继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推行“三三制”.“三三制”是抗日政权建设的一个创举,其实质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人员分配基本原则上,即在政权机构人数的分配上,代表无产阶级以及贫农的员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一由代表中等资产阶级以及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以及其他分子组成.这种政权机构人员的配置方式充分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理念,对于促进人民团结,赢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今后政权建设中的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三三制”政权体现了相当的精神,是抗战时期中国建设的一种成功尝试,有力地证实了中国团结抗战的决心和诚意,在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中的威信得到大大提升.

“三三制”所施行的选取政策促进了政治的建设.只要是年龄已满十八岁的中国公民,支持抗日、拥护,不受性别、党派、信仰、文化程度以及民族的限制,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中国的英明领导之下,不但建立起真正属于人民的政权,而且还使人民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和自由.政权来自于人民,属于广大人民,人民理应成为真正的主人,施政的最终目的也是怎么写作于广大人民[2].精神一方面体现在政权建设上;另一方面,还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建设的方方面面,开创了团结一致、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及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带领广大人民建立起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政权,至此,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以最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整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继建立和推行,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过渡到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近代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的拿来主义的失败尝试转变为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实践充分证实,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和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进步要求相适应的,对全国各族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具有调动和激发作用,对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及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彰显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及强大的生命力.虽几经国内外政治动荡的考验,社会主义政治依旧保持稳健的步伐,几经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不断向前(下转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