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点赞:6644 浏览:224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当代大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网络文化中趋利避害,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并针对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7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这是中国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体现和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传播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文化,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仅顺应时代要求,而且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内容.网络文化既有真善美,也有检测恶丑,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综合性、时效性、创新性的特征,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的特征,很容易让大学生对网络文化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从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网络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象一把双刃剑,利弊同在.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的综合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网络文化的综合性使得网上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网络文化的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各个层面,应有尽有,使大学生的学习资源空前扩大.网络中的信息既有时事性的,又有数据库的,时事性信息能在发生后极短的时间内报道出来,并且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可以长期的备查.而数据库中有党和政府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等丰富的历史文献,查阅非常方便.大学生们可以从丰富的网络文化中吸收理论前沿知识和其他各类信息,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触角伸出了校园,并进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空间,弥补了原有校园文化覆盖面不广的缺陷.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综合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群众路线”等众多理论成果与网络文化中的最新内容相结合,力求思想政治课切合实际、与时俱进,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有的片面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并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网络文化的时效性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网络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高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迅速.高校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文化的这一优势,丰富学习内容,缩短学习时间,以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有了网络文化,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学术发展等动态,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及时传递给教师和学校领导.他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尽知天下大事,这为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家,了解社会,打开了一扇理想之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筛选一些适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并通过博客、微博等平台第一时间公布到网上,不仅方便学生浏览和学习,也起到了宣传作用,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效率得到了空前提高.

3.网络文化的创新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文化给高校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外部教育环境,形成了新的资源优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知识的表现.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新.网络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认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都得到了全面的更新,知识总量迅速膨胀.对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化以非线性结构激发了他们的发散式思维,促使他们突破原有的认知框架和知识结构,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网络文化知识中含有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资源,这些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资源,能够调动大学生的所有感官细胞,避免思维的禁锢,从而使思维得到创新与飞跃,进而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验室、网上论坛、网络学习社区等平台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这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迷离

网络文化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化载体及其传播方式的时差性,而且也克服了其地域的局限性,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网络文化世界中,文化交流的距离缩短了,界限淡化了,甚至能进行超国界、超时空的文化交流;网络经济已经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网络文化使全球性文化成为了可能.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的内容.互联网己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目前,利用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来“西化”我国的青少年一代是目前西方国家最廉价、最方便的手段之一.例如,一些国外著名网站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把台湾、西藏作为独立的国家来看待,并标以“国家首都”、“国名”、“国旗”;某些团体或组织在网络上发布与我国领土边界不相符合的地图等.再如,网络上的广播节目、西方某些国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等等,这无疑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是对我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腐蚀.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的领导,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2.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和法律观念淡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集不同群体、不同民族、跨越时空的多元性文化,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民族的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今,随着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混乱,道德和法律观念淡化,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网上的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日趋增多,导致了一些文化糟粕的传播.例如,、暴力、错误价值观念、反科学言论、恶意政治观点等等在网上随处可见.网络文化可谓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各种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其价值取向也相当多元化.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道德观和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中这些不健康的文化极易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念.一方面,网络上的道德约束主要靠个人的自律,而部分大学生上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难以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使得他们的道德观念弱化;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传播不受更多社会规范的限制,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监控与法律约束,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自由”与“解放”,放任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由此导致他们的法律观念淡化.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网络文化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网络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虚拟性.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虚拟意识、观念和虚拟行为.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淡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情感,他们可以以任一名字、性别登陆某一虚拟社区,成为其中的成员,通过想象,借助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与其他成员开展各种活动,这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间接化,“虚拟交往”的时间多了,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了,距离疏远了,人际关系变得紧张,焦虑、压抑的情绪也就自然涌上心头,这不利于大学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化这个庞大的虚拟空间里,人们所表达的思想往往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因此,隐藏在人们背后的一些肮脏、消极的思想就在虚拟空间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例如一些虚检测信息、盗版信息、错误信息、污秽信息等等.大学生长期接触到这些不健康内容,很容易使他们对现实社会产生怀疑,出现心理问题和行动失调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二、高校应对网络文化影响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国家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其目的在于丰富人民的知识结构,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文化自强.因此,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应该是积极、健康、科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然而,网络文化的多重特点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面宣传,用健康向上的舆论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使大学生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

网络文化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网络知识、网络意识、网络道德、网络应对能力等的综合素养.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全面提高网络文化的各个方面,不可偏废.目前,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提高识别信息的能力、使用网络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健康网络文化的塑造者而不是受害者.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不仅有利于现阶段丰富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将来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更加重要的是,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意义深远.

(三)塑造一支新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塑造一支新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能够熟练地使用和驾驭网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自我学习,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熟悉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利用网络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育者可以在工作中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渗透性教育,并在教学中贯穿网络文化方面的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通过举办政治理论知识的讲座、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等,使他们与时俱进,跟得上网络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对受教育者起到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头作用.

(四)加强网络监管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如何加强网络监管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社会相关部门应运用先进网络监控技术,对网络上的不良内容进行甄别过滤,例如,针对微博传播速度快、发言门槛低的特点,应投入大量精力监管,防止不良言论的大肆扩散.此外,应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开展系列网络公益活动等,倡导大家文明上网,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达到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目的.其次,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升大学维护网络文化的责任意识,并加强大学生上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促使大学生养成科学、文明上网的好习惯.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监管,以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例如,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可结合技术和法律手段,实施网络信息过滤,阻止外界有害信息入侵校园网络,避免网络“毒瘤”对高校学生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