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点赞:28485 浏览:1312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媒体传播的移动性、大众性、互动性、交融性和便捷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自制力削弱、价值观错位和心理混乱,加大了思想教育管理和监控的难度.应对策略主要是: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提高教育者素质,改进教育手段;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加强舆论引导.

【关 键 词 】 新媒体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有效途径

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外界传播互动信息.如何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新媒体环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1.传播介质的移动性

随着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逐步实现,使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上网,在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车上看电视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新媒体介质都具有移动性的特点.

2.传播主体的大众性

数字化与网络化手段使过去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者转变为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输的主动传播者,新媒体传播逐渐出现“去中心化”的倾向.新传播模式可以让新媒体的使用者实现决策参与,通过手机短信、博客、网络群聊等方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

3.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在高度开放、自由、双向的网络社会,每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终端既是传播工具又是接收工具,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方式打破了社会、文化、心理障碍,使人际交往更具广泛性,带来自由的、无时间和无地域限制的互动交流.

4.传播媒介的交融性

传播媒介的交融性一方面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媒体化,新媒体传播使用图片、文字、视频的多元表现形式,使传统媒体的静态的信息能够通过动态方式传播,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获取更为便利;另一方面体现在终端方面,新媒体传播终端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通话、发短信,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

5.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使得文字、声音、图像等的传播速度加快,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瞬间到达受众.简单便捷的技术使得信息可以实现全球实时传播,将全球变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音频和视频的实时传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都被缩到最小程度.

二、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和隐蔽性造成大学生的自制力削弱

目前高校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由于使用方便和隐蔽,动作幅度小,教师在上课时难以监控.课堂学习中缺乏自控力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另外,在使用微信、微博、论坛等传播媒介时难免会有腐朽、消极,甚至是暴力、的内容.部分大学生缺乏约束力和自控力,容易受到负面言论的控制,有的甚至变成不良信息的发布者.虚拟网络环境下的隐蔽性使得大学生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缺少与现实世界的沟通,缺乏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

2.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随意性引起大学生的价值观错位

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的传播,受众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是没有经过筛选的,既有健康、积极的信息,也有消极、低俗,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由于由于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从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甄别出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在网络中具有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给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带来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增加大学生政治信仰、道德标准选择的复杂性,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容易加剧大学生的叛逆心理,使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傲慢,不负责任,甚至道德沦丧.

3.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和互动性造成大学生的心理混乱

新媒体传播提供虚拟的网络平台,使用者可以匿名进行交流,个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成为提供信息和交换信息的动力,同时也带来垃圾信息和过激言论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交流言语无法规范,真实性也很难把握,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淡漠.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之间与真实现实之间相互转换时产生的巨大的差异造成心理的巨大落差,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频繁进行转换,势必引起大学生的心理混乱,导致心理障碍.

4.新媒体传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增加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监控的难度

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加,相应也增加了甄别信息的难度.对信息传播的管理和监控难度已成为新媒体传播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1.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新媒体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严格监督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各种途径、渠道,进一步完善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要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各高校对自己的校园网站肩负管理与监控的责任,应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对校园网实行版主负责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2.提高思政教育者素质,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必须深入了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进入新媒体使用者的思想世界,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参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充分利用 、MSN、E- mail、BBS、聊天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教育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媒体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加强舆论引导

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应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构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写作的新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时事政策”、“网上党校”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校园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网络培训指导,提高大学生处理、分辨和综合利用信息以及使用网络的水平.发挥学生网络“红客”的作用,引领校园网舆论导向,自觉抵御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 柯晓兰.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J].世纪桥,2009.5.

[2] 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 张琳.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作者简介】

阿不都艾尼·阿不都肉素力(1975-)男,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开发与应用.

吐尔逊·艾写尔(1964-)男,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