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理课非理性素质的培养

点赞:34064 浏览:1577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立足于艺术院校的教学实践,借鉴西方的隐形课程理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本文详细探讨了隐形课程理论的具体内容、操作方法、评估手段.强调教学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和艺术院校相结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 键 词 :隐形课程;非理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9-02

培养学生的独立健全的人格无疑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具体到艺术院校又有他的特殊性:文学艺术更多地运用体验、直觉、想象等非理性思维,这和一般的理工科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授是不同的.有人说艺术院校的管理模式只能走传统书院的模式,这样就既没有工厂气也没有军队气.话虽如此,但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只能就汤下面,绝不另起炉灶.怎样下这个面呢?我认为借鉴西方的隐形课程理论,补充进非理性的内容,是可行之道.

1隐性课程理论的本质

当代中国大学是“舶来品”,他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师傅带徒弟式的行会,特点是强调专业性、知识性,在管理上带有工厂气.隐性课程理论脱胎于西方教育哲学的大背景,是对传统课程理论的超越.隐性课程 (hiddencuxrieulum)这一概念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杰克 (P.Jaekson)在《班级生活》 (Lifeindassroom)一书中提出.隐性课程相对于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显性课程(正规课程)而言,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非预期性等特点.不同于正式的课堂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他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信念、意志及价值观念的教育.隐性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生活和班级情境中,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行为训练以及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来实现的社会批判论者认为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

2.具体操作方法

2.1 抓主题实践

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应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策略,灵活多样地开展.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雅安地震发生后,我组织了慈善募捐活动,培养学生同情心;举办“展演比”活动,即艺术品展览、艺术表演和竞技比赛,塑造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和创新实践意识;带领学生外出郊游、亲近自然,借以宣传环境价值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访问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进而培养其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参与能力;策划学生与社会成功人士之间的对话交流,与老年人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抓助有意义的节日,在学校组织特别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如父亲节、母亲节或女生节等;指导学生社团,如学生会、俱乐部 (schoolclub)等,定期安排文娱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情感交流,满足其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此外,指导学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社会调查,如调查当地企业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是参与本地政府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等.


2.2 开讨论会

问题讨论,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或公开辩论,发表个人看法.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下自我表达,取长补短,加深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并进一步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这种以问题检测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在讨论问题时,不仅能较为完整、明确地表达个人观点,还能对他人的见解作出敏感的回应及相对客观的评价.

2.3 演情景剧

情景剧是指学生通过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了解角色的特点、身份、心理,并形成与之一致的行为模式.个体必须遵守角色的职责规定,一方面在扮演过程中满足自身需要,另一方面则在内化角色期望的同时,将其所代表的社会要求逐渐融入自我,成为个体的行为标准.个体正是在扮演各角色的过程中,把社会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和价值目标,使社会道德真正内化为个体道德.以社会经验为基础,遵循以下操作规程:设置情境—扮演角色—讨论评价—总结经验.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

怎样检测教学效果呢?我认为不宜用量化考核的办法.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这种操作办法,程序繁琐,徒有形式,到最后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让本来应该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教学生活变质、变味.我采取质性评定方法,具体操作有两种.

大学思想政治理课非理性素质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种是作品评定法.其核心是把学生不同阶段的作品记录下来,老师评定着重学生的综合表现.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的是学生某一门课程的系列作品,用以展示学生的学习、表现及进步状况,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以及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成长记录袋内提供的信息,可以获得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方向.根据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不同选取不同作品.为展示学生特长、收集的作品就应该是学生最优秀、最满意的代表作品;为评价学生某一段时间学习的进步或不足时,收集的作品就应该包括原始作品、过程性的作品以及最终作品.成长记录袋中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自觉主动学习.教师对收集到的作品进行合理分析,并向学生及时反馈.

第二种是研讨法.强调把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及课堂讨论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研讨法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更有成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研讨法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明确讨论的主题,并为此选择适当的资料提起让学生去读.学生要精心准备,做好读书笔记.讨论的时候,在老师引导下,围绕主题展开论辩,以实现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技能等具体的教育结果.第二,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研讨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话及思考.问题不应只有单一的答案和预期反应,而应是开放性、研究性的,教师是讨论的参与者而不是操纵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是使讨论沿着有成效的路线进行下去—这主要通过稳定情势、指导、纠正、引领和像一名学生那样进行争论等手段.”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程实施情况,并能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第三,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或设计记录表.记录是进行评定的客观依据,记录应真实反映研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而且要根据记录分析比较进而推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当然,任何一种评估手段都有其局限性,随着实践得深入,自然要做必要的增补和改革.但无论怎么变,有几个原则是必须要把握的:第一,评价不能只重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内心的体验、感受.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在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第二,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正如泰勒所强调的“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是为了获得一个终结性的判断,不再是进行划分学生优劣的标准,而是要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的描述,成为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第三,强调评价的开放性.研讨法作为质性评价方法,注重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对问题的研讨,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探索性的,主张答案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