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阙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点赞:32473 浏览:1471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研究“人”的问题已成为当今理论界和现实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章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人的关注这一现实问题出发,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这二者对“人”的共同关注这一内在的统一关系,进而对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加以阐述,以丰富和深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阙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88-02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自此以后,人文关怀正式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内容和工作方法.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育对象――人的关注和研究不够,没能制定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充分展现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职能,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需求;过于强调学生的客体化和社会性,忽视对受教育者个性的养成.显然,这些思维已不符合现阶段现实生活的需求了.人们往往把这其中的原因归结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重视、洋化现象严重、封建观念的残存以及教育方式、手段的滞后等等,但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指导,使得我们对“人”这个重要主体缺乏研究与反思.想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达到其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宗旨就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人”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关怀.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具有对“人”的共同关注这一内在统一关系

所谓人学,就是以人这一特殊的社会存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种实践人学,它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提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现实的人”是其人学范畴的出发点,它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人本身出发,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表现了人具有不断反省自身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是一门人文色彩十分浓厚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人文关怀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生终极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终极使命正是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因此,它们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对“人”的共同关注,使得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具有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依靠人来组织和操作的,又是以人为实施对象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更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注重唤醒人对生存价值的思考,真正以人的需求为标准来关心、爱护人,尊重、理解人,让人们有充分的空间来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满足个人自身发展的合理需要,进而使受教育者自觉转化思想.

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天然的“内在规定性”和实践的原动力,需要和利益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力.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人的需要也是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而不断产生的新需要又会激发出新的创造动机,产生新的创造成果.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只有全面兼顾各种需要的满足才能为的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重视其为国家和政党的怎么写作性任务,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体自身的需要,不能满足其多方面合理的需求,也就无法从主观上带动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王东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才能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首先,要正视受教育者的自然性需要和精神性需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是一味的说教,让受教育者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这种违背人的生存基本状况的方式只会将教育主体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那些暂时无法达到的物质性需要,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必要的解说和正确的精神安抚.另一方面,“接受教育是人的一种需要和权利,人们不仅仅需要接受实用的知识技能教育,而且也需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育,这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同样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一个人接受知识技能教育,可以通过辛勤的劳动来满足物质需求,解决生存的基本问题,而同时也要接受思想精神教育,来明确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获得进步的动力.精神需求的满足正是行为的动机和保证,有利于受教育者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觉性.

其次,要提升受教育者需要的层次和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理解受教育者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帮助其明确自身的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需要的结构,提高精神境界,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进而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个性的养成.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个体主体性和独特性构成的.主体性是个性的内在规定性,独特性则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不会以消极被动的心态去接纳别人或外界因素对他的控制,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去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行为方式.由此不难发现,想要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不仅需要为其制定正确的思想、行为、价值导向,更需要受教育者本身去积极主动地接受这种教育.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对人的高度重视的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顺应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

要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注重人的主体作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维度之一.”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拥有平等和谐的关系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令人瞩目.受教育者是具有生命主体性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自在性和自为性的人,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观、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只有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拥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平台,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人们才能树立起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与责任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必须首先关注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主体意识.

第三,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帮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的发展并不是指整齐划一的指定性发展,而是各方面相互协调的和谐发展,所以并不排斥个性的养成.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关注点,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目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反映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就成为了个性.“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培养.”教育者首先要耐心的认识和了解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其次要以包容的心态予以理解和接纳;再次要给受教育者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和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最后要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培养个性化的人格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正是在这样的一系列过程中来帮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个性的.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逐渐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确定了有关人学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其根本宗旨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逐步帮助受教育者走向个性化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求,也是新时期时代的呼唤,我们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