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政治公正是奠定政治的基础

点赞:20782 浏览:937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政治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延伸和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经济公正实现的前提.政治与道德的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事关人类的福祉.因此,以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是公正的善的政治.本文认为,政治公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机会均等、平等自由及权力和权利的均衡.

[关 键 词 ] 公正;政治公正;政治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35-2

公正是人类最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原则,它为人类在追求幸福的行为方式上作出明确的规定.政治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联、相互渗透的关系,政治具有鲜明的属性.也就是说,政治公正本身就是政治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只有内含底蕴的政治才是优良的政治,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现代政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其制度化建设,是一种符合正义要求的规则政治.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罗尔斯语),任何一种制度设计,都要符合正义的要求,司法制度,文化制度及市场经济制度亦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治公正的建设成绩斐然,但又有着更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这包含人们对“政治公正”价值认同及理论层面的深入解读.

一、机会均等

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深刻阐释“中国梦”,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经典作家恩格斯也指出:社会主义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求的状况”,“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机会均等,就是国家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凭借个人资质、遵循公正原则进而个人梦想.机会均等是维护政治公正的首要准则.

机会均等本身含有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与尊重.人的价值在其社会性,国家在政治制度上要确保每一个社会公民合法获取各种资源的均等机会,“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的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因此,机会均等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至少体现了人在人格和尊严方面的平等性.

正是在这种原则性的规定中,人们才可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施展各自不同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但是,人具有个体差异性,由于先天的禀赋及后天的努力不同,自然结果就不大相同,分享各种社会资源的机会也不同.我们也必须承认,只有在坚持差异性的前提下享有均等机会才能实现政治公正.以史为鉴,中国历朝历代,国人都有“均贫富”的情结,即“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钱同使”等极具理想色彩的价值诉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平均主义”盛行,它抹杀了个体在劳动上的差异性,没有结合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否认“按劳分配”原则,其后果是导致“投机取巧”的行为盛行,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所以,效率上就失去了保证,换句话说这种做法直接扼杀了个体做事的效率.同志对此指出:“平均主义倾向损害经济效益,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可能促使某些人对公有制的离心倾向,甚至会刺激某些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的.”本文认为,首先,“平均主义”盛行的年代,其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懒汉,他们靠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而生活有悖于公正原则;其次,平均主义所造成的后果是给人们的思想注入一种不健康的观念,如“他这么富,而我凭啥这么穷”,这种思想逻辑必然导致“仇富”心理,带来一系列社会不和谐因素,进而破坏社会朝着更加和谐公正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更有甚者,会出现一种道德认同危机.

如果说“平均主义”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将中国的经济逼上绝路,那么,摆脱“平均主义”的桎梏之后,社会是否更加理性、更加开放、更加公正呢?人们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是否由此增强了呢?这一系列的疑问得从现实中寻求解答.

人民网发表了关于《异地高考不能再“拼爹”》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个别有权的人滥用权力,在公务员招聘中弄虚作检测,社会影响极为恶劣.虽是一个负面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当所有负面的小概率事件不能从制度上加以规避,由小到大,势必会引起社会的极大不满,机会均等就更无从谈起,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优良的政治应该具有鲜明的属性,在一个严重不公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发展机会受阻,如果不能从政治制度上予以保障,那么,道德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毕竟,人们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出的一条客观真理.

二、平等自由

自由与平等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信仰与追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指出了人类社会从平等走向不平等、再由不平等走向平等的必然性.而《社会契约论》旨在探讨生而自由的人“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缘由,并思考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的制度设计.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而且“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一个人抛弃了自由,便贬低了自己的存在.”“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对于一个放弃了一切的人,是无法加以任何补偿的.这样一种弃权是不合人性的;而且取消了自己的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性.”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人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的国家应该把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放在第一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进程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温家宝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由此,我们可以把自由平等原则定义为:在一个现代自由的国度里,国家应确保每一个公民的人格尊严,并且在符合宪法规定的前提下,充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有效地维护好每一个公民的生存、发展、自由等各项权利.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远非理论上的规定那么轻松.比如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由于制度困境及机会缺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城市的边缘,难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农民工成为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有诸多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制度缺失是主要因素.改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其本质是共享政治权利与经济利益的问题.但是,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不能从根本上予以保障.此其一;其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为我国公民,本应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一系列权利.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权利,如此巨大的反差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其三,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权的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法律与制度的限制与缺失,诸如户籍限制,入学手续繁杂等,导致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未能及时妥善解决.以上事例只是社会不平等的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它足以说明打破制约人平等自由瓶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和谐社会的构建才刚刚起步,社会和谐与否关键在于这个社会是否公正,换句话说,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人们才可以安居乐业,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基于公正的秩序也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具有正当性.

维护政治公正是奠定政治的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异地高考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权力与权利的均衡

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的产生是建立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基础上,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合法的权力,一个政党的合法性是由人民赋予的,国家的权力至少与公民的权利对等,也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变,社会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社会上正流行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盛行,部分官员不顾自己的职责权限、无视党纪国法以权谋私、以权谋利,造成了一些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并且这种无视国家法律与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本身是一种不道德.换句话说,道德上的自律和其他规范的他律对部分官员而言形同虚设,没有根本的制约性.比如,贪污腐败、暴力拆迁案件频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于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本文认为,“权力与权利”二者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更确切地说,二者是一种相互制衡或制约的关系.个人权利是和谐社会视域下“以人为本”的基础,它事关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充分肯定与最大关照,是衡量社会现代化与否的“晴雨表”.那么,事关政治的“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也是公正秩序所关照的一个维度.这里的权利主要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身等多个方面,而人权居于核心地位;而权力主要指国家公权力,它以政府的行为具体化.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在现实中,有一些官员讳疾忌医,极其排斥不同意见,听到不悦耳的真话就暴跳如雷,这本身与现代政治的发展相去甚远;还有部分官员不能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往往利用职务便利及手中的权力,无视党纪国法,为一己之私行贿受贿、铤而走险,这大大损毁了我党“执政为民”的光辉形象,严重破坏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裸官”现象大大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正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不能从根本上根治这些问题.鉴于此,学者王秀玲指出:“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宪政的基石.”


要实现政治公正,确保秩序井然,促进社会和谐,其解决之道在于:刚性的制度规范与柔性的道德教化应并驾齐驱进而规范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行为,更为关键的一点如王秀玲所指出的那样,不管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国家的权力都应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落实和行使,才能保证政治的公正性,才能在政治公正实现的基础上构筑具有普适性的道德规约,进而作为执政党行为的准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政府可以被说成是‘合法的’,只要它治下的人民确信政府的结构、程序、法案、决定、政策、官员以及领袖具有‘正确’、适当或道德上的美德这些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为总书记的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反映出的决心;以反“四风”为切入点,通过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社会会朝着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