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的感性知性理性

点赞:2991 浏览:701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堂什么样的政治课才是一节好课,对此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只有适合政治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政治这门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相比自己独有的特点.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它们都是把各自领越从现实生活当中概括出的一般规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给学生、老师.那么,教者怎样才能把比较抽象、反映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师生互动使之成为学生的东西,使他们能够理解、把握、运用.答案就在于要把一个感性的课堂、知性的课堂和理性的课堂结合起来.

感性的课堂.高中阶段的教材,开始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和把握理论性很强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抽象概念、观点、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的基本问题,因而在教材中会出现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知识内容,这些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来说往往是一道坎,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好,就会让学生感觉政治课学习是天马行空或者空洞无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育原则,把握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都从学生能够感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分析、抽象其中的道理,进而真正去把握理解抽象的概念、观点等等.比如,在高一讲解价值规律这个知识点时,许多教者往往就概念讲解而讲解,分析价值规律存在的条件、两个方面内容,表现形式等等,许多学生听的也是懂非懂,非常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如果换一种教法,在讲解价值规律前,先要求学生做个前期的准备工作,关注菜市场某种蔬菜几天的变化,或者某个周日该蔬菜半天的变化.然后,在讲授该知识点时候让学生自己感觉在为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变化得有度,教师再从中分析、概括出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作为我们教育的起点,同时也作为我们教育的背景,这样讲解会给学生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一个感性的课堂往往是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的课堂,也是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用学生自己能够感知的东西作为课堂的敲门砖.


知性的课堂.一节感性的课堂才是一节好课的基础,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那就不是一节高中政治课,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停留在简单、自然、随意地列举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例,那么学生的对教材的知识点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对知识的把握是一知半解,不能从整体上全面的理解知识点的精髓所在.所以提炼社会现象、提炼现实生活与教材的整合,是教师、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以《政治生活》的一节期终复习课为例,从全书的前三个单元看,先讲解了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相关的公民的政治生活、到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政府、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块状讲解,而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就需要把这三个单元的一些共性加以综合,概括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全书的主线,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再分析.也达到了把握整体更有利于理解部分的教学目标.当然复习课需要概括与综合,在平时的每节课当中,这样的综合也是必须的,切不可只分析而不综合.需要引导学生点面结合,前后联系.

政治课堂教学的感性知性理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政治生活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理性的课堂.感性的课堂、知性的课堂如果说是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着力于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致力于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那么,理性的课堂就需要充分体现政治课教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的三者合一,否则就不是一节合格的政治教育课.这里需要教者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去,这同样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学校的教室看成是唯一的课堂,而是应该把我们所出的社会也看成是我们课堂的一个部分,把教材中的许多符合我们当时当地的活动安排在自己的教学内容当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怎么写作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例如,在最新提出的群众路线中,何为群众路线、为何要走群众路线,怎样坚持群众路线等等,这些都可以要求我们的学生从课本知识把握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并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这样就使政治课的价值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