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的若干

点赞:31452 浏览:1452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术语,政治学习旨在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来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坚定政治信仰,从而凝聚人心,集中智慧,实现组织目标.我们必须端正态度,在与时俱进中破旧立新,努力创造出符合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新形式,如主题发言、自由讨论、专家辅导、典型案例分析、分类指导等,同时加大考评监督力度.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高校教师参与政治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高校老师政治学习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高校老师 政治学习 实效性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75

政治学习也称政治理论学习,也就是要学习政治理论,更进一步说就是有组织地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向民众进行灌输,使他们接受并且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活动或过程.但在实际的政治学习中,过于浓厚而沉重的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使我们沉醉于寻求高度一致的宏大目标,一切都是不容置疑或不能辩驳的,唯有接受和服从.这种居高临下的、压迫式的宣讲和灌输,在表现形式上难免单一呆板,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内心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高知”们的厌恶和反感.对于这样的政治学习,多数教师是能躲则躲、能逃则逃,躲不掉逃不掉则敷衍了事.实际上,老师们对这种学习也是很不满意的,大多数老师认为当前政治学习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实际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要这一难题,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端正态度、明确认识,是提升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的先决条件

由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部分高校老师对政治学习存在一些模糊不清乃至错误的认识.如有人认为政治学习是领导或辅导员、班主任等主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老师的事,作为专任老师,教好书、做好自己本职的业务工作就行了;也有人认为政治学习是“虚”的,可有可无,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还有人认为政治学习是说起来重要其实并不重要,教学科研还忙不过来,哪有功夫搞政治学习;更有甚者认为政治学习是意识形态灌输,完全是“洗脑”,是适应革命形势的产物,现在我们已经“告别革命”[1],不再需要了.如此等等.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对政治学习有一种反感,往往采取躲避或应付的态度.因此,要保证高校老师政治学习的实效性,就必须澄清这些不合适宜的认识,要让高校老师认识到政治学习不仅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而且对老师们做好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也有益作用——显而易见,政治学习能有效提升老师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用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精湛的技艺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2]因此,高校老师的政治学习并未过时,而且还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只有明确了认识,老师们在政治学习中才会有持久的动力,也才会理性地把政治学习看成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追求,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谈得上政治学习的实效性.

2.改进和创新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增强高校老师政治学习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学习逐渐形成了“领导念文件、读报纸,自己当听众”这一刻板印象.实际上,正是这一呆板形式不仅使“政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更使其声誉扫地.因此,在新时期创新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增强其实效性已是势所必然了.

2.1 在传统的主题式发言中,让每位老师轮流坐庄主持


在实际的政治学习中,多是部门领导确定政治学习的主题并主持整个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是领导先发言表态,然后是其他教师讲自己的看法.领导先发言表态,这实际上是定了调子,作了结论.尽管领导个人会一再申明,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是,“说大不说小,说远不说近”,谁都不会直接去反对自己的“头”儿.这样,学习者就分化成了两类人.一类是“马屁精”,这是少数人的取向.这部分人会接过领导的话说,并极力夸赞领导的讲话如何全面,如何系统,如何科学,如何到位等另一类是“失语者”,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大多数人的取向.由于这类问题不关乎自己切身利害,在领导的“调子”前,大多数人既不屈意逢迎,又不愿冒可能开罪领导的风险而表现出不同于领导的意见.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而不言不语.召开这样的会议,进行这样的学习,尽管在次数上可以无限叠加,但实际效果如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我们既不能获取新知、增加认识,也不能提高觉悟、升华境界.

有鉴于此,可以尝试安排每位老师轮流坐庄主持政治学习.显而易见,这样的安排更能激发和调动高校教师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3]相反地说,如果在政治学习中,老师只是当听众,很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2.2 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政治学习氛围,相互启发讨论,鼓励不同观点间的争鸣和交锋

讨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互相交流,它可以有效地激发、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想在政治学习中通过讨论来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做到:首先,讨论前要有充分准备.在每次政治学习之前,主持人要根据本次政治学习的内容做好前期准备,选择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及时通知到每位老师以便其提前认真思考、积极准备.在确定政治学习的主题时,一定要结合本部门实际,注意高校老师的专业特点.比如思想政治专业老师的政治学习,一般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世情、国情、党情等时效性问题作为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使政治学习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其次,在讨论中要有争论,要允许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争鸣.因此,在政治学习中,主持人尤其是领导或“理论权威”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参加会议的老师畅所欲言.同时,主持人要善于组织讨论,对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或出现的明显不妥当的言论,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使讨论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有序进行.最后,讨论后一定要有总结,通过总结把老师们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为此,主持人对老师在讨论中闪现的思想火花和优良的思想品质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纠正.[4] 2.3 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专题辅导

增强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的若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学习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实际的政治学习中,其内容大多是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或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内涵深刻丰富,意义深远重大.如思想政治、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会以高度的自觉性来学习或研究这部分内容,但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老师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刻学习和领会这些与自己日常工作关联度不大的内容,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因此,在政治学习中围绕时政热点、中心工作或前沿课题,特别是针对那些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地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通过形势报告会、学术讲座等形式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拓宽高校老师们的理论视野,增强其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5]

2.4 精选案例,做好案例分析

高校老师政治学习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是指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学习内容和指导老师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案例,并从中找出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要实现案例与政治学习互证、互释的双向运动以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就须特别注意:首先,案例要“精”.所选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能有效说明政治学习的内容,能够调动老师们的注意力,具有令人深入思考的空间.其次,案例要“真”.所选案例须真实可靠,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最好是能够从学校、老师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材料.[6]再次,案例要“新”.所选案例要有时代感,要密切关注现实,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现象,不可总是拿旧事话说当年.最后,案例要“深”.由于高校老师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解力,因此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揭示出某些实质性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激发老师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联系案例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2.5 细分小组,做好分类指导

常规的政治学习是各部门以“集体”为单位独自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是基于某种共性从而寻求一律的效果.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师德教育等内容的学习,采取这种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这种学习方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只在乎共性、统一性,而忽视了个体间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事实上,在以“集体”为单位的常规政治学习中,集体的构成“分子”具有一些共性,同时也表现出丰富的差异,如年龄、技术职称、岗位职责、行政职务、政治面貌及学科背景等方面.尤其是岗位职责、行政级别、政治面貌和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政治学习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党风廉政教育等内容的学习上,对具有不同属性特征的人员在学习内容的层次、掌握深度、学习方式等具体要求都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漠视这些差别搞一刀切,就不能充分反映并满足个体或基层组织的真正需求.这样,政治学习的实效性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整体目标,必须注意集体中分子的差异性,做好分类指导.

3.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考评监督制度,是解决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问题的长效机制

对高校老师政治学习进行考评,就是运用特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政治学习活动作出检查和评价.科学的考评机制就是“将过程与结果并重,即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7]

3.1 形成性评价

对高校老师政治学习展开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把高校老师政治学习的活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结合既定目标对每位老师在政治学习过程的实际表现进行判断和评价.显然,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政治学习活动的过程.通过这一评价,适当给予高校老师一点压力,有助于提高其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以促使其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当前,高校老师政治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老师们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不高,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学习氛围不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极复杂的,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没有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评估体系,没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

3.2 终结性评价

除了对政治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对政治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即是所谓的终结性评价.政治学习中所体现的效果价值,所反映的成绩经验,所暴露的失误和教训,所有一切有关政治学习的利弊得失,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考评加以判定.考评中对学习的成绩、经验等作出激励性评价,能够有效巩固、深化学习效果,激励受评对象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受教育者提高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对学习失误、教训的预警性评价,也能够有效制止、克服学习的不良效果,激发受评对象吸取教训,避免重犯错误.[8]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的考评机制,对高校老师政治学习实施科学评估,能有效克服政治学习中的形式主义风气,从而确保政治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