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点赞:16342 浏览:712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坚持网络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关注贫困学生,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的主题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成为广大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1.1 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

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我们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创建和谐社会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和希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作用、社会保障作用和育人功能,使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在社会现有政治秩序和政治规则里运行的,他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进行.而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倍加重视团结,维护稳定.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稳定的保障除法律法规制约外,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控.而后者的效果更加持久,它的这种调控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全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构建和谐的主体.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创建和谐社会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社会主义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所追求的社会目标.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高校作为培养中国顶尖人才――大学生的思想人格的培养基地,高校的德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结果.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

2.1 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时代来临,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巨大动力,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渗透到全球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

但随着互联网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全球性、平等性、交互性、多边性、学习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正史无前例的在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几乎一切领域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时代产生的复杂多变、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化给和谐社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崭新的课题.

2.2 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给社会的整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阶层划分依据的复杂化和阶层的多元化,形成了个体目标的多元化与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出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迷惑.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向来对新鲜事物敏感,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必然会造成社会整合的困难. 2.3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而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影响了其真正作用的发挥

高校德育工作往往强调做“人”的思想工作,对大学生思想的动态进行排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属于一种事后教育的模式,以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发生和存在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最终指向,目的性很强.但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滞后,穷于应付.高校德育在实践教学这一方面却很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固化,时代性不强;在方式方法上,灌输成为惟一的方式,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在技术层面,现代的技术手段运用较少,传统的方式依然畅行,从而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3.1 更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为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写作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3.2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出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机制建设是这项工程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一样,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完整的工作机制.如何健全工作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必须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和协调、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统一;二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一支专结合以专职为主,功能互补,素质优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三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要进一步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和职责要求,并将其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条件和考评指标之一;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行综合评价,将其作为各教学单位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要通过建立社情民意反馈网络,加强调查和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地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3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局面

全社会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同样,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要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4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启迪、性情陶冶而达到培养人、塑造人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并轨的实行,很多大学生把业务水平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其它素质的提高,尤其在政治素质上出现了理想信念淡漠这样一种很不好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引导大学生各种素质协调发展,尤其要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既要增强业务素质方面的“硬指标”,也要坚定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以及道德规范方面的“软实力”,从而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3.5 坚持网络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

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是8700万,35岁以下占到82%,其中18~35岁之间占到64.7%,在校学生群体占31.9%.学生是最大的网上群体,而且是最活跃的群体,面对在校大学生几乎全部“触网”的现实,针对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极易受到网上不和谐舆论的影响,必须坚持日常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利用互联网有目的地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引导.网络技术和网络特点完全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利用资源、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营造出真正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环境,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迈进.

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6 关注贫困学生,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并不是说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而是说构成社会的各要素处于外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中,会互相包容、协调动作、良性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群体妥善解决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具有说服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