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点赞:6941 浏览:224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做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合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应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看,从而进一步做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应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37 ― 02

当前,如何做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连续扩招,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正逐步建立.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今天社会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正经历着诸多变化.正确认识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针对性地加强应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分合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带来的问题

扩招在造成毕业生数量上“供大于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成果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大众化教育正在经历市场认知度的检验.

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在马克思看来,“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 〔1〕马克思在这里指的是商品经济中物质产品的生产,但所提示的这一市场经济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诚然,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商品,但大学生一进入人才市场,就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即高等学校对“人才”这种“产品”的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否则,“产品”就会滞销.

自从高校实行新的就业机制以来,大多数毕业生找到了自己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工作,这说明高校培养的人才从主流来看,是合乎市场需要的.但是,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也暴露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的脱节: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的转变带来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又极度需求,当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普遍都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在各个岗位上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的良好局面在2003年遭到明显的冲击.其实,从2002年开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就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数字来认识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2002年,全国高校各层次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2003年增至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达413万,2007年则增至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0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达到680万.而从历年的就业统计来看,将近20%的毕业生正在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得出大学生过剩的结论.从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层面来讲,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人数并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这一系列数据从一个侧面极其形象地说明了教育发展与就业市场的冲突: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人力资源产品的极大丰富,但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其中,区域矛盾尤其突出,许多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大城市大企业就业竞争加剧.

今天,应届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就业大军和一个相对紧缩的就业市场.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精英教育下的“天之骄子”的心态受到极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遭遇前所未有的不自信,对大学教育产生怀疑.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就业已成为必然.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问题,则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带来的问题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塑造了当代大学生富于时代特色的思想特点.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成为社会担忧的话题.同时,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也使一些负面因素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当代大学生的直接影响来自家庭.大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备受家庭、社会呵护,往往主体意识强,个性鲜明,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心里承受能力较差,而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却很高.同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更为纷繁复杂.他们在就业时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是历史使然.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当前加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

重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从大一新生抓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他们的思想主导着他们的实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就业观指导自己的择业.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大学生正处于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中心,而从人的发展和社会角色位置看,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最后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把树立远大理想与扎根基层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勤奋创业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特别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传统道德规范,它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必备要素,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也是一种法纪,它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原则.大学生是当代青年进步群体的代表,理应在道德建设上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其次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怎么写作体系,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校园就业网将最新就业信息提供给广大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便于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调查,同时可借助往届校友的创业经历来激励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带动关系;再次高校建立人力资源测评中心,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评,帮助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定位.最后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推动大学生就业关口前移,使大学生在社会实际就业之前,在学校期间就进行名义上的就业实习,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前提――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引入市场机制以后,高校应充分把握经济社会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接市场需求,改革教育内容与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毕业生就业创造坚实的条件.

以市场为导向,要考虑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高等教育在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如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发展结构趋同等.实际上,人才市场的需求总是有限度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与人才培养所需时间的周期性间也存在着矛盾,几年前还不错的专业,在今天,市场需求也许已经饱和.高等教育应充分考虑这样的市场因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还体现在急需专业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上.当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相对薄弱,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而面对高校发展中的结构趋同和地区性不平衡问题,则亟待高等教育重建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体系.

国家决定适当控制招生增长的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既是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又是高校办学必须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六大举措中,明确提出完善评估机制,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和核心指标,以此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3〕除此之外,教育部、财政部还全面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方面将起到切实的作用.

新形势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条件――健全和完善就业市场,规范竞争秩序

在就业体制改革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已不只是人才开发工程,还是社会稳定工程,人才市场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要坚持公开、公平的人才市场竞争原则,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竞争机制,强化人才市场环境.要加快毕业生就业法规建设,加强市场人才竞争监督管理,在规范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同时,加大对双方主体在择业择人过程中的执法监督力度,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还应当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就业歧视,维护毕业生的正当权益.“就业歧视”现象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等,这些都有待政策法规的规范和社会文明的引导.同时,应当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和所谓“体制外就业”开拓更大的空间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4〕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还应共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和分析,提供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招聘会的形式,提高供需对接的针对性.


良好的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构建合理的成才理想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市场和学校要形成良性互动,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切实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4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8.

〔3〕姜乃强.教育部六大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J〕. 中国教育报,2006,(02):21.

〔4〕周济.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