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应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

点赞:28960 浏览:1329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栾城县第二中学 河北 栾城 051430)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

1. 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偏差问题 (1)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因为他对我国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实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结果有些事实是被夸张了,有些则是被曲解了.


(2)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次在课堂讨论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3)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至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2. 现行的政治课教学无法适应社会环境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如在五、六十年代,学校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和社会上给予学生的影响,总体上是吻合的,那时政治课好教,学生也愿意听.相反,处在转型过程中并充满变化和无序的社会环境时,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反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政治课教学应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还应该看到,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政治课教学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们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社会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甚至一时产生消化不良的问题.而教学的滞后性无疑弱化了教育本应起到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升.这一升一降,使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使政治课教学的教育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是抓以教材为基础的知识传授,把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较为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认识人生;但只有这一手还不行.要抓另一手,就是针对学生随时反映出来的认识问题,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随机性和直接现实性的解惑答疑这两手,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寓知识于解惑答疑之中,才有可能解决学生的现实认识问题,而学生从传授知识和解惑答疑中获得一个又一个真知之后,又会产生从量到质的思想变化,并使其观察社会、认识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所升华,从而实现教育的基本要求.

3. 创设良好环境,利用环境陶冶学生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