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点赞:24041 浏览:1080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3)03―050―06

[内容提要]高校党派组织是我国参政党的重要基层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不断深化政治交接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总体上是适应自身的任务要求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倾向性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并加强对策、措施的思考和探索,对推进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提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问题;措施

中高级知识分子是各党派的重点发展对象,因此高校各党派组织较为齐全,是培养和输送各级党派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也是我国参政党的重要基层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换届调整,高校党派组织完成了新老交替,新一代代表人物成为领导班子的主体.推进高校党派组织深化政治交接,就是使新一代代表人物和领导班子能够继承党派的优良传统,增强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同心”思想凝聚高校党派知识分子的共识,有效抵御各种不良政治思潮的侵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的政治资源优势,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和使命.针对高校党派组织的现状,深入查找和深刻分析政治交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是不断深化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的重要前提和根本措施.

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党派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的现状

近些年高校党派组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政治交接的现状,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反映.

(一)坚守并普遍认同合作政治准则.中国与各党派在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了一些重要政治准则,如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等等,这是政治上的互信和共识,是党派自主的政治选择,是合作的基石,同时也是政治交接的关键内容.高校党派成员由于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加之本党派日常开展的学习教育培训,所以其主流认识和履职行为是符合合作政治准则的规范要求的,广大高校党派成员对合作的制度、基本原则、参政和表达政治诉求的程序等是认同的,在实践中也是认真坚守的,其政治资源和智力优势,如在培养高层党派代表人士、参政建言等方面,也为参政党发挥了突出作用.

(二)坚持并广泛认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范式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党派政治交接的核心.在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的积极协商推荐安排下,大约有占高校党派总数8%的党派代表人士做了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社会安排和其他安排,他们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领导干部、政府参事以及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特约监督员的身份参与政治实践,扩大协商,加强监督.他们的参政实践对高校广大党派成员有着突出的影响和引领作用,他们的有些建言成果也凝聚和反映了大多数党派成员的意志.政治参与渠道的不断拓展,协商的深入,使高校党派成员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有切身的体验和广泛认知,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有着广泛共识.

(三)保持并努力传承党派的政治思想传统.继承和发扬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是党派政治交接的重点.目前,高校党派组织经过换届调整,改革开放初期加入党派的负责人基本都退了下来,50年代末和60年代出生的、90年代以后加入党派的同志成为高校党派领导班子的主体和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虽未经过早年合作史历练和政治风雨的考验,但通过开展重大事件纪念活动和组织学习教育培训等,自身对响应“五一”口号以来党派的历史有了较深了解,对党派历史物人深怀敬仰,通过身边德高望重党派老同志的传、帮、带,使他们耳濡目染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政治风范.在换届交接上,能够按照同志在1997年2月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的“三个延续与发展”的要求,即着眼于各党派政治纲领更好地延续与发展,着眼于党派与中国亲密合作的关系更好地延续与发展,着眼于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坚定政治信念、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更好地延续与发展,不断深化学习认识,努力传承着本党派的政治思想传统.

(四)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水平.能力建设是党派作为参政党的最重要价值体现,是加强自身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推进其政治交接目的所在.高校党派组织在围绕中心、怎么写作大局中参政建言、监督作用发挥的如何,是检验其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高校做各种安排的代表人士相对于其他领域要多,也受重视,并往往委以参政重任,所以代表人士表现比较活跃.在校内有一部分担任处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在校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高校管理机构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党派代表人士,他们在协商、管理和办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多的参政建言主力军是高校党派各级表和特约人员,他们利用自身的学识专长,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为促进学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很多有价值和广泛影响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正是通过这些渠道和措施,使高校党派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二、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强调的是政治思想建设,但目标是全方位加强自身建设.从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的现状来看,其总体上是适应政治交接的任务要求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倾向性的问题. (一)政治思想凸显多元化.由于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大学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加之长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以各种方式向我国渗透西方政治理论,并把高校知识分子和党外人士作为重点分化对象,利用高校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针砭时弊的独立性情人格,大肆宣扬西方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借我国的社会矛盾极力歪曲和攻击我国的政党制度.高校党派知识分子受国内外各种思想、思潮的影响更为直接,加之缺乏像老一代成员那样与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奋斗历程和政治体验,以及受现实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对党派政治价值的偏执定位和错误解读,其思想认识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更加凸显.受此影响,一些高校党派成员对西方的“制”、“议会制”存在认可的心态,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未来发展持怀疑和说不清的态度.

(二)主题教育趋于形式化.党派的政治交接从1997年提出至今已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先后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同心”思想等政治交接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高校党派组织也都认真组织开展了相应活动.但从活动开展的模式上看缺乏创新,走形式的意味更重一些.由于缺少具有创新性、实效性、长效性的载体,使教育活动缺少吸引力,没有真正实施和建立起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相关措施和机制,没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党派成员思想上的困惑和组织建设的实际问题,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换届交接呈现表面化.党派的换届是领导班子新老成员的更替和组织人事的调整,也是其政治纲领、政治理念、政治主张和优良传统的交接与传承.党派的换届实质上更是政治的交接.高校党派组织换届更注重班子成员的更替和换届过程的平稳,至于换届内在的东西即有关政治交接的问题考虑的不多.在政治交接问题上,老班子成员缺少对新班子成员的传授,更多是靠新班子成员的自觉认识.另外对新班子成员的选拔、培养和思想的把握更多的是依靠校党委统战部门,而党委统战部门又不能越俎代庖、包揽党派内部事务,这就使换届的政治交接出现了盲区.特别是有些高校党派组织在选拔负责人的时候,为了提高层次、增强代表性和竞争力,常从无党派人士或其他党派中选拔进行空降,这也加剧了换届交接的表面化倾向.

(四)能力建设倾向个体化.党派组织的能力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高校党派组织的能力建设注重个体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其政治把握能力关注的是组织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事大局观,而非全体成员.在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上,表现为更多的是以其做政治安排的代表人士包括党派的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个人身份来进行的,表现为个人单打独斗.组织领导能力方面,由于党派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旗帜性、代表性人物为主导的领导特点和领导方式”,[2]合作共事能力建设,往往也是以少数担任实职的党派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

(五)组织建设松散化.高校党派组织与基层组织相比,其严格管理程度有很大差距,整体上比较松散.据调查,日常开展活动较好的、一般的和比较差的高校党派组织各占1/3左右,长期不开展活动的组织不在少数,即便是开展活动较好的,参加活动的成员也只有3/5左右.由于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纪律要求松散,“三不”即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活动的成员增多.成员相互间缺少思想交流,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政党意识淡薄.“四个一”活动即调查研究活动、社会怎么写作活动、引资引智活动、爱岗敬业活动开展不起来.有的即便是制定了组织建设制度,由于具体落实上缺少有效的推动机制,收效也不明显.


三、深化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的对策思考

针对高校党派组织政治交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把握其实质和根源,着眼瓶颈和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对策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是有效解决问题,推动高校党派组织深化政治交接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政治引导,深化政治传承,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本源地位.高校党派成员思想认识的多元化对其政治交接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加强政治引导,深化政治传承,增强政治认同和共识,是引领扶正高校党派成员多元化思想认识,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和干扰的根本之策.合作的根基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一基础的现实概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这是合作之根本,也是党派接受领导之本源.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要积极协助党派组织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同心”思想为引导,弘扬党派的政治传统和政治风范,深刻认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创新不能割裂历史与国情,不能搞大跃进或者照抄照搬所谓的成功模式.进一步厘清西方“两党制”、“制”、“议会制”产生的历史根源、国情差异和现实作用,把握我国合作制度在推进协商中的巨大作用,坚守合作政治准则,提高高校党派成员政治思想共同传承、旗帜道路共同认知、奋斗目标共同追求的政治觉悟.

(二)创新载体形式,强化政党意识,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针对性.探索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载体形式,深挖活动的思想内涵,活跃开展政治活动的氛围,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思想教育,强化自主意识和政党意识,是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针对性、促进解决趋于形式化问题的切实之举.载体建设要注重结合高校党派知识分子的特点,开发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载体,同时建立健全发扬党派传统实践活动载体、身边典型学与行活动载体、到基层送知识送技术帮扶活动载体和利用专业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载体等,使内容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更利于党派成员实践和接受.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严肃党派的政治生活,提高政治活动的质量,真正转变作风建设.强化政党意识,强化党要管党意识,强化责任感,努力发挥高校党派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使之真正承担起党派组织的职责和使命,这也是推进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政治交接的最终落脚点.

(三)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干部队伍,提高其作为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党派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进而实现换届交接的根本措施.班子是党派组织的领导核心,通过换届调整,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大的旗帜性人物选拔上来做主委,同时配强班子成员,进一步健全班子议事规则,努力提高班子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党派组织的换届是新老交替的过程,其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在换届中能否实现政治交接的重要因素.加强党派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建立长期规划,不能现用现找,构建起物色、选拔、培养、锻炼、推荐、使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促进形成结构合理的党派人才梯度,同时注重发挥骨干成员的带动作用,严格组织制度规范,提高自主管理水平,自觉担负起政治交接的使命和责任.

(四)突出代表人物,强化整体合力,发挥其作为参政党的职能作用.代表人物是高校党派组织围绕中心、怎么写作大局、发挥参政建言作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党派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特点和形式.代表人物的多少、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派职能作用的发挥.从党派代表人物成长规律来看,及早发现、物色有代表性、有特点、有潜力、有发展空间的人物是前提,做好日常的教育培训是基础,提供成长台阶加强岗位锻炼是重点,做好实职安排、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为他们提供参政建言的舞台和发挥作用的渠道是关键.同时,还应该注重发挥党派组织的整体合力,防止由代表人物单匹马、唱独角戏的局面,拓宽党派成员政治诉求、诉求、利益诉求的渠道,促进党派成员相互讨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谋良策,拿出高水平、有影响的提案、议案,把政治交接的成果落实到党派职能作用的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