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政治新课程

点赞:24942 浏览:1177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新课程下应对政治课堂新问题和实践作出论述.作者充分结合教学的实践,对在政治课堂上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了自己的亲身体会.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问题实践与思考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学问,也必须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新课程改革也是遵循了这样的基本理念开展的.我想对新课程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提出几个重要的看法.

1.应对政治课改新问题

1.1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的脱节.新课程要求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转变,树立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在这种理念下,学生不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而是点燃知识的火把.但在如何转变这种教学理念为教学现实时,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增加了教学任务,带来课时紧张.思想政治新课程虽然删除了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但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把“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开展讨论―辩清是非―升华认识”的教学活动一一展开,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学;[2]第二,教材生活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不可置疑的,然而,生活既广泛又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分工限制了人们的生活范围和生活视野,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很难有机会广泛深入社会各个层面而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这就使生活视野、生活体验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短板”,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补足.在教师的生活阅历和专业素养不具备的情况下,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必然大打折扣;第三,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加大了教学难度.新课程要求从生活中体验和归纳知识,或将知识还原于生动活泼的生活之中,这两点的实现都要求学生要具备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然而,现实中的学生只有学习经验,而其他社会经验是贫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双重困境:一是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二是对社会生活现实比较陌生,缺少平时体验和理论应用的基础.两者相加必然加大教学的任务――既讲知识又补生活.

1.2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反差.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过分强调探究性学习,而否定接受性学习的倾向,结果是一堂课热热闹闹,又是讨论,又是辩论,甚至是小品表演,虽然生动活泼,但是基础东西落实不够,不会考试、害怕考试、成绩不高是多数学生的现状;怀疑教法、担心考试是老师普遍的担忧.

1.3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冲突.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的支配权牢牢控制在教师手里,学生成为课堂的附庸,学生被“驯化”为应景工具,以致政治课堂上学生要么不说话,要么说违心话、空洞话.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要求教师尽量减小对学生的限制.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有的教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讲授越来越少,总喜欢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写调查报告,忽视了对学生的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往往不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炼、分析,不利于对疑难问题的深化理解,况且没有指导的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资料、思考、讨论,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无果而终.

2.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1让学生参与课堂.传统观念下的学校生活,老师是高人一等,学生是被领导群体.这种观念有利有弊,利在于学校的管理,弊在于阻碍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的教学应该是双边互动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了教学规律,能让教学“事倍功半.”“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面对新课程,我们要积极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想法让课堂动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双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者必须自己主动参与、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来学习,并通过问题解决,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发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参与,才有兴趣,有参与,才有乐趣,有参与,才有体会.学生的参与是激活政治课堂的必要条件.

3.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课堂的知识能指导实践,课外学习能完善课堂的理论.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与老师更好地合作完成学习,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走出去.如在讲述“礼貌是交往的名片”时,我要求学生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去了解,在当地举行的艺术节,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哪些可喜的变化?这为学生提供了走进社会,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学以致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恰当使用礼貌、微笑这张名片,体验以各自不同的交往方式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充分认识礼貌、微笑在交往中的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把总结带进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事实证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仅局限于课堂知识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如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访问等均是较好的社会活动形式.”[5]要让学生直接体验社会生活,就应该多让学生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再回到课堂上总结,整个课堂也就被激活了.

走进政治新课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前面提到了平等对待学生是很重要的,但另一方面,评价一位教师是好与不好,我觉得这方面也应该同步发展.目前的评价标准注重在教师所教班级的分数上,这就变相得给教师压力.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但教师的评价体系却仍然停留在一纸分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面对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进行素质的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却要想方设法提高成绩,因为这个关系到一位教师的自身的发展.从这看来,一位教师面对现今的教学模式,他是很矛盾的.

5.教学过程探讨方式要符合学生实际

现今的教育界总是大喊探究式教学,教育家,学者,教育部门,出版物都在高举旗帜:通过比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但我们的老师们,这些真正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他们有几个能运用探究式的教学呢?不是教师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校组织能力不足,而是学生的实际决定了探究式教学的不同.我们的教育家或者名师们把探究式教学总结得很精彩,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这样教学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其实这是以片概全的,没有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水平决定你探究的开放度,如果把名师指导的优秀班级学生的探究方式用在毫无学习基础的普通学校班级,可以想象的是,课堂又是空洞,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变成无序,课堂会搞得一团糟.所以在实际面前,真正合理的探究方式应该一切从学生出发,不应把一个完美的理论套在每一个不合实际的班级上.这样导致优秀学生更优秀,而落后学生更落后.教育的平衡点就越拉越远了.

新课程改革要激活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他们展示的机会、锻炼的舞台.“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所以,我认为,目前的新课程改革是处在一个制度跟不上条例的时段,思想跟不上发展的阶段.真正要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各方面的条件要跟上去,学校的制度要改善,教师的观念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也要转变.这样的新课程改革才会真正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