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略

点赞:28212 浏览:1308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构建.

关 键 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教育理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中有三个第一,即人民第一,实践第一,创造第一.真正的精髓就是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一语道得教育之内容和本质.过去,政治课不是太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课程太过于强调知识逻辑而淡化学生的生活逻辑.使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而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新课程理念下,政治学科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应该说所有的书本观点,知识都是来源于社会,也时刻印证着社会.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依据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即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意义的教育.只有将学生课堂上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探索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掌握社会知识,发展技能.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求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怎么写作”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通过教学,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课本,这是我们天然的、取之不尽的资源.然而,过去,我们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结果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纯粹的知识,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渐渐地他们就会觉得学政治没用而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以理念构建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导着教学的进程,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出发,用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指导生活实践.在“生活化”课教学中,教师是课程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在这些背景中经历和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从“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体验中逐步发展思想道德品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以目标引导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往往注重的是以知识为本位,这样就容易导致了三种不良的倾向,一是政治味太浓.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思考,变成了纯粹的思想训教.二是过于理想化.教师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来规划学生,用理想的内容来诱导学生的思考,这就会出现学生离开课堂无所适从的现象.三是理论化太强.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为中学德育最为重要的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

(三)以教学内容呈现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导入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提出问题;体验生活,合作探究;感悟生活,总结评价;践行生活,享用生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促进、组织的作用.模式操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课前几分钟引入时事,在现实和课本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轮流进行时事演讲.也可以由教师或一个学生讲一讲最近发生的时事,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就此事进行讨论,这样既增长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的最佳途径.

让生活成为教育素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我引入了发生在家乡农民种辣椒的事,然后我让学生思考:既然由价值决定,为什么辣椒的由4-5元降到.1元左右还不好卖?通过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学了这部分知识如果你是当地的农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知识了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同时也体会到了学政治课的用处.再如学完"商业保险和债券"一框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0万元钱要投资,你计划怎样利用这些钱?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劣,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有帮助.

(四)以方式保证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确保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最为重要的手段,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体验式教学.例如在学习《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之前,我们的学生没参加过选举村干部或者居委会干部、人大代表等活动,因此,可创设相仿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如你们班的班干部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呢?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班干部有何优缺点?通过学习、体验,学生很容易掌握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应该采用哪种(些)选举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2)活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通过活动这根主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在活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拓展至社会各个环节,教学的地点由教室拓展到社会各个角落,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得开心,学得实在.比如在学习《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内容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政府提高水价”这个问题为主题举行模拟听证会.当然,还可结合当地或学生的实际,开展有关票价、电价、出租车、学校饭堂菜价调整、周末补课......等问题的模拟听证会.

(3)研究式教学.教师要从生活中选择时代性较强的材料对学生加强正面的引导.选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在讲到“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怎么写作”这一内容时,可以选择:重庆开展的“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社会,绝不手软,重庆已有8名厅级官员落马逾2000人被抓.除恶,保一方平安,是政府的职能的体现.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发展生活、享用生活.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既要强调源于生活,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例如,在学习“家庭理财”知识点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充当国债、股票、保险的推销员,进行推销演说.结果一些成绩中差的学生妙语连珠,赢得了阵阵喝彩.为什么单单这几位同学表现出色呢?课下一问,原来他们中有的家长就是推销员,或者家里一直热衷于保险、炒股.答案不言自明,学生所谓“熟练”的“投资选择”来源于真实生活,其理财知识的获得自然是他真实生活的体验与总结.再比如,在学习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相关内容后.笔者让有兴趣的同学继续调查“威力洗衣机”从辉煌到没落的原因并对“东菱威力”重振雄风、东山再起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作为在校学生,不一定能提出多么高明的见解,老师也不必强求他们提出多么合理的建议.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能够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总之,让课堂回归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邝丽湛.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余子侠著《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组编,张辉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杜娜(1981.11-),女,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教学研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