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视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改革

点赞:21226 浏览:953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须改革,结合学生的视角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会更加有的放矢.学生是真正的在场者,从学生的角度谈教师自身的改进、教材的改编、教学方法的革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学生的视角,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0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须改革创新,这已成为当前大学和社会的一个共识.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授课老师、学校、教育单位的讨论,而较少关注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讨论与研究.然而,学生是真正的在场者,是真正的亲临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有些意见可能不是那么合理,但是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对于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是一种好的探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原因

首先,学生普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很感兴趣,在他们的视野中,政治理论课只是一门副科,课堂上学生忙于做其他功课的作业,考试时仅仅背背题目应付考试就好.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老师讲课精彩吸引众多学生.整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太好.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本需要改革.我们看到在当今各种精彩出版物蓬勃涌出的形势下,与其他出版物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本毫无生气,课本中的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我们或者看不懂其中的道理,或者是看得懂也难以激发起阅读兴趣来.对于任课老师来说,想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讲课时加入很多课本外但又和该课相关的东西.

第三,大学生中屡屡出现的伤害舍友的案件说明了大学生的德育亟待加强.然而在大学中,谁来承担大学生的德育任务呢?专业课不可能,那么德育的任务只能落在专业课之外了.专业课之外有英语课、体育课、政治课等,综合性的大学有通识教育课程.我们认为政治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大学生德育的功能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有的改革

国家一直都很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个环节,多年来不断进行改革,但改革往往重形式而轻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而言,从知识点的罗列和对马克思思想介绍的全面性来说是完美的.但从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角度来说仍然停留于一种教条式的、毫无生气的说教.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接触过政治课,但一般没有接触过哲学课或经济学课,所以他们缺乏理论基础.而课本是以高度凝练的知识点出现的,可以说是一种极好的总结和归纳,但是对于没有理论基础的学生们来说,虽有学习的热情,但课本无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本写作风格一直未变,所以学校改革的力度往往是从教学入手.所有学校都力求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不同的学校改革力度和方式不同.综合性的大学侧重于师资队伍的改革,有学校组建一支教授队伍进行专题式教学.非综合性的大学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如有学校进行问题式教学方法,大部分学校都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有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办法.

以上改革措施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这些措施都难以触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比如说,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教授队伍来进行专题式教学,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条件的、综合性的大学中.而一旦离开了这支教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又回到了简单说教式的教学中.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对文科兴趣不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如果没有兴趣,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睡倒一大片.“对于现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话说,晦涩难懂,听得我昏昏欲睡,与其说上课听为了考试,我宁愿课后看老师上课推荐的书和教学视频.”①

三、结合学生的视角应有的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大学课堂应该实现三动:一是生动,二是触动,三是互动.生动是对老师的要求,触动是要求老师所讲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哪怕这节课只有一句话触动学生也足矣.互动时要求课堂不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也要参与发言讨论.

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效果,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被灌输意识形态,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抱有成见.用韦正翔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人享受着这套理论的实践带来的物质成果,却对这套理论抱以淡漠的态度甚至抵制的态度.”[1]韦正翔老师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针见血的概括.“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强大的政治权威,但经验性强,学术权威也相对较弱.政治权威只能管住人的行为和身体,却管不住人心.通过政治权威可以让人坐到教室里听讲,但是无法让听讲的人思想不开小差,也不能真正让听讲的人信服.你强制他,他就虚伪地在口头上应付你,你用糖衣炮弹引诱他,他就把糖衣吃了,把炮弹给你扔回来.”[1]这是韦正翔老师的进一步阐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是在用理论阐释实践的成果方面还是缺乏一定的力度.实际上,大学生已经被媒体灌输了太多的马克思之外的其他意识形态,既然可以接受其他意识形态,为什么不能接受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呢.同样,韦正翔老师也认为学生接受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已经自由到乱的程度,自由到自己都无法把控这种自由了,自由到被各种现象所迷惑.被时尚带着跑,被网络带着跑,一看到什么东西就忍不住想去追求.能真正带我们走出迷茫,坚定不移地去向前奔跑的理论是什么呢?什么是与我们的经济、政治发展相配套的理论呢?是马克思主义.”[1]笔者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存在,马克思就有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强大的批判力.如果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而只限于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生自然会反感.如何能够让学生不讨厌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进而信仰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进行改革.

参考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笔者教学经验,本文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做如下革新. (一)教师自身的学习

要想让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教师自身要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的现象是政治课老师怕说错话,所以常常小心翼翼地不敢多说,或者是说连自己也无法信服的赞扬的话.韦正翔老师在《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中说:“尤其是政治课老师,怕说错话,所以感觉‘左’是最安全的.只要是在高唱社会主义的赞歌,就不会犯错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是他自己都不信的检测话.这样就把好端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给棒杀了.而有的老师又因为要讨好学生,就只说弊病,不说好的地方,让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不如意完全归结为由于社会弊病的存在,所以感觉很爽,很赞扬老师.有的政治课老师自己的不如意、迷茫、自私、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这些老师的课,学生听多了,听信了,不是被拯救了,而是被毁灭了.”[1]所以,学生要想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老师要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共产主义信仰是需要有效地政治教育来确立的.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政治课教育上.如果老师们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只是在用视频、图片、案例让学生们娱乐,更容易产生一批伪共产主义者.”[1].实际上,要想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有深厚的西方哲学知识.因此,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是教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一个前提.

(二)教材的改革

有的课本需要进行大的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改为《资本论》导读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马恩原著选读》.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学习马克思的全部原理,不如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一点关于马克思的思想.

大学生不喜欢教条式的、毫无生气的说教,他们更喜欢有一点难度的知识.当然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也很有难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新课,实际上是原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门老课.新教材相比于原先两本教材,内容有所精炼,结构也更清晰,但主要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的框架并没有缩减,语言表达更简练,同时概念和术语出现的频率更高.这样,学生自己阅读的难度要比之前大一些,教师的授课也就变得更重要了.”[2]课本的难度难在对于缺乏哲学背景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哲学术语首先对他们就是一个“拦路虎”.例如“唯物主义”、“实践”等概念.实践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但真正理解它并不容易.对于学生来说,应该让他们先理解,然后再给他们一定的难度,而不是首先以“拦路虎”似的难度出现.

学生的视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有的课本需要相关配套资料.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现代史上一直以来纠结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孰优孰劣之争,也就是中西古今之争,这一争论和近现代史上的很多次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另外我们当今社会其实也一直处于这种争论之中.但是,我们难以从课本中读出来,而这又是授课老师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本课题认为应在课本中加入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做出自己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可以将通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近些年来,通识教育在中国大陆兴起.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旨在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培养其独立之人格.将通识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起来,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通识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与通识教育课相同的诸多学科背景: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等.通识教育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了,但是在一些专科类的学校中,通识教育难以开展.究其原因:第一,通识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相关专业,比如人文社科专业,有些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二,目前高校以就业率为其培养学生的指标,因此,一些旨在提高学生素质或修养的课程不被重视.但是,德育课程或道德教育是任何大学不能回避的任务.

其次,教师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的学术性.有些老师认为给本科生授课不需要太多的学术性,其实不然,课本知识罗列已经教条化了,如果再教条化地讲解,那么学生听课的热情会丧失殆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马克思的学说有其魅力,但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才能讲清楚.另一方面,一定的理论深度是能够吸引学生的,从而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魅力.实践证明,将学术性引入课堂的老师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