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点赞:29007 浏览:1320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对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和高等教育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分析了“微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若干对策.

关 键 词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81-02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微时代”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会传播之中.“微时代”的兴起,对人们的认知形式及渠道、思维观念及方式、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诸方面产生极大影响,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一、“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掌上电脑、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小型高科技介入社会生活的诸多小细节,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网络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那么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就是对网络的又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中,信息的方便获取和简便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特征,人类的信息接收终端种类不断增加,传播活动范围大大拓展,进一步突破时空的限制,各类移动便携的终端使得人类的传播更加流动,也将人们的传播时间分割得更加琐碎,人们会选择无聊与零散的时间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或接收活动.在“微时代”,每一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相比之前,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

“微时代”带来了信息传输的高效率,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具体来说,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全时传播,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同时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们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世界大大扩展了.但另一方面,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观点大量涌入,这无疑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微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途径等提出了挑战.一是信息来源隐蔽.以网络为基础的公众网站、私人博客、群等信息源传播途径本身比较随意开放,信息编辑者和发送者可以不公开或利用网名等形式进行信息编辑发送.同时,信息的即时性传播,传播受众客体很可能通过转发的形式转变成为传播主体,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信息来源隐蔽,尤其是一些涉及安全稳定的信息来源无法考证.例如最近某些城市发生的涉日游行集会信息,大多数是通过群等未实行实名制的新媒体方式传送,学校无法监控到相关信息的源头,也就难以及时有效的从正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二是信息价值多元.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任意浏览国内外网站,即时获得各级各类网络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与理想信念教育主流思想相一致的信息,也有片面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紧对大学生进行“西化”,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享乐主义四处蔓延,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观念,给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三是教育模式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方式、简单的命令说教形式逐渐被丰富的多元化模式、双向多向和直接交流互动方式以及图文并茂、音视同期的多媒体形式所取代,一种全新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针对大学生充分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思想宣传宣讲,进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引导,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略“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时代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微时代”下新媒体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大学生这一主流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这一新趋势,积极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诸多方面的深层次变化,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确保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微时代”不可逆转,如果失守基本道德底线,微博的发展将很危险.一旦出现道德失范的事件,甚至虚检测信息,会经由一个微博,由转发者裂变式传播,将不实后果扩散到最大化.放纵自流和一味抵制似乎都不可取.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对自己阵地负责,并守住道德的底线.“微时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避免道德认识与行为的分离,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坚守好“自律”和“责任”.

2.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较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形式,对受教育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促进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微时代”,这种手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必须借助微博得以优化.拓展“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在时间上,借助于数字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限于班会、团队活动等有限的在校时间,可以通过微博传递方式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延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时间,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在空间上,借助于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冲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由学校、教师所构成的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由微博群形成的“微社区”等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进行整合,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时代”改造,应对“微时代”的挑战.

3.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模式创新.主要研究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进程,建立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平台,将虚拟的“微社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运用计算机、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数字技术,以文字、声音、影像、图画、动漫、视频、音频、论坛等计算机可识别代码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校园微文化建设,引领学生创造文明高尚的微文化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必将深刻地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旧有模式.

4.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提升.主要研究如何提升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就教育者来讲,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无论在知识的传播上,还是在道德教育上都充当着权威的角色,学生则无条件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传输.“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主动加强有关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善于利用微博,提高“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领,能够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和建立有吸引力的微博网站,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有良好的效果,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时代的选择.


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主要研究如何建构科学引领大学生“微时代”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得去关注那些新生的社会生活现象,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理论本身才能富含强大的生命力和青春的光彩;反之,如果僵化、停滞不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会苍白无力,而且还会失去自身所具有的生命活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尽管“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存在很容易制造偏激的错误、过度的自信和没有道理的极端主义,以及产生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等弊端,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仍应坚持超越“微观世界”的理想人格引导和培养,以此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减少生活中的迷惘,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下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多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及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这在“微时代”已显得力不从心.亟待将适应“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到日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致力于建立与“微时代”趋势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填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空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