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与政治理教学同行

点赞:27990 浏览:1306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秉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情优教,以理入境,情理交融、内外兼修,坚持让情感与政治理论教学同行,以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 键 词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情感;政治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15-03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高度重视、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按照总书记关于“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明显改善”的指示,袁贵仁部长“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讲话要求,为了上好《概论》课,把它开成“让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的课程,本文结合自身的《概论》课教学实践,总结新课程开课过程中的几点认识,认为必须要坚持以情优教,以理入境,情理交融、内外兼修,坚持让情感与政治理论教学同行,是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一、情感唤起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人的学习,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人能否有效地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造性的能力,与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有很大关系.现代认知科学提出,感情系统处于认知系统和行为控制系统的中间领域.认知系统从上一个层次支配人类行为,感情系统从下一个层次支配行为,要使行为控制系统成为有效的活动状态,必须有感情的唤起状态作为前提.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充满自信还是相当厌烦,对学生是热情答疑还是冷漠相待,这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是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对政治理论课教师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情感气氛.因此,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师生双方情感唤起在政治理论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以情优教,让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在认识活动中,坚韧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往往能激起精神力量,而轻松的情绪,欢愉的心境,又常使灵思泉涌.良好且有效的教育正如学者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所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2]《概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这种实际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最终动力,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但是,这种内驱力的信号必须具有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学生去行动和认识,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如果没有对需要信号的放大,这种需要的驱动力就往往不足以使主体及时地按照认识目标去反映客体,于是会出现“目标消失”的现象.情感在思想认识形成和发展中起催化和推动作用,在日益个性化和的当代,能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怎样使《概论》课的教学成为良好且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坚持以情优教,让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1.加大情感投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一方面,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者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的表达者和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激发者.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转化为自教自律方面来说也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程度及主观态度.为此,笔者在堂上堂下做了大量工作.在上第一次的时候,为了解学生对《概论》课的态度,笔者让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写下关于对这门课的认识及现在对《概论》的期望.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大部分学生想法的问题与期望总结如下.

对于《概论》课的认识集中在以下方面:学生普遍认为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的《概论》课是很重要的,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大学新生会为大学里继续学习政治类课程感到不解.他们认为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这些课程,到了大学还要学,既显得重复、枯燥,又挤压专业学习时间,有这个必要吗?更有“你越要我学,我越不学”的态度存在.由于缺乏对历史纵向的了解而又同时多了对世界横向的比较,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内心否定了开设《概论》课的必要性.于是,便把上课当成一项无聊的任务简单应付,从而使得教学要求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情感与政治理教学同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对《概论》课期望如下:期望改变枯燥无聊的纯粹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课堂不再沉闷,并在有趣、活跃的氛围中学到政治理论知识;期望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防止流于形式;期望不要回避社会敏感话题,要敢于大胆分析;期望理论能解决实践问题,不断彰显理论的生命力.

上述的列举虽然挂一漏万,但是它们却能真实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概论》课程的感受.了解这些动态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极其重要,它要求教师再也不能视学生的情感与期望于不顾,照本宣科地一味说教.

2.带情授课,让理论走近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浓浓的爱意,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真诚的爱护,就会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特别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课堂,不仅有信息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互动.师生,不仅有智慧的碰撞,更有心灵的交织.从培养人的目标来看,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及美好情感的养成重要.情感,对教育而言,不仅是目的,还是过程,更是载体.真正好的教育过程,教师不是训导者,而是以自身的高尚道德情感去感染学生.处于情感教育环境中的学生,受到教师亲情的感染和定向陶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真善美,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爱心.目前,很多教师在不断地充电,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育技能,但我想最需要充电的不是知识,也不是教育技能,而是教师的情感.如果一个对教师职业没有情感,对自己的学生没有情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情感的教师不可能有情感教学,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到相信理论并去践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较好效果.正因为认识到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概论》课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怀着对革命导师的崇敬和怀念,追寻伟人走过的路.从、伟大光辉的一生,激发青年学生学习《概论》的热情.通过讲解世纪伟人“三落三起”的传奇式政治生涯和理论的形成过程,激发大学生对尊敬之情和对理论的审美情感,使学生感觉伟人离我们很近,科学的理论并不遥远,同时不断加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巴甫洛夫把情感称为模糊的力量,通过教师带情授课,就可能有效利用模糊的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写作. 三、以理入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人的情感总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发生和升华的.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大实际,如改革开放理论与中国实际和经济全球化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及腐败问题的成因、中国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中国人口大国与资源小国之间的矛盾、生产力落后与人口素质和科技落后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道路的曲折性、任务的艰巨性,减少偏绪,增强理性认识.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对学生期待的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如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九龙坡区的拆迁户不满开发商补偿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钉子户’是不是公民维权的典范?”的课堂辩论;针对中国纺织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出现的贸易摩擦问题,我们组织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的课堂讨论.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过程中,笔者一直注意保持微笑的眼神,以示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确认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温暖,也使学生受到鞭策和鼓舞,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实现成功的情感投资,达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大大提高.通过对这些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的讨论与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多次因为参与学生太多,以至于本来2学时的讨论时间不得不增加课时,也正是通过这些能提起学生兴奋点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学生的小实际,如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校扩招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人口素质的影响,进而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关于高素质人口比例之间的差距及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国力的影响.坚持理论与学生的宏观实际与微观实际相结合,既使学生对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取得学生的情感认同.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情理交融,注意课堂内外兼修

《概论》课教学“难”之所在体现在个体生命的发展不在抽象的世界里,而在富有人性的完整生活世界里;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其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教育中的“理解的王国”——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理解,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概论》课教学中,笔者坚持情理交融,注意课堂内外兼修,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诸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校园辩论赛“社会进步靠竞争还是合作”,与学生一起策划,反复锻炼,不断提高,在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越来越熟悉,关系越来越融洽.笔者还参加学生会的许多活动,如学校的环保社团,与他们一起研究各种社会调查的内容及方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通过与学生近距离聊天,探讨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使他们感觉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理论也不再是枯燥无味.有的学生甚至愿意谈及情感及家庭方面的烦恼,把老师当知心人.另外笔者还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与学生网上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内心的苦恼.有学生在信中写道:老师,最近我有一门课考试,感觉万念俱灰,不知该如何是好?有学生写信告诉我,父母关系不和,自己不知如何与父母相处?等等类似的问题,把老师当知心人、当贴心朋友.面对此类问题,笔者常常是耐心地听、细心地劝、贴心地说服,收到的效果也确实不错.许多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仍不忘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国近代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创造师生间良好情感关系的基础,是教育的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体现教育者的宽广胸怀和仁爱之心;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体现出教育者的平等与精神;要以知识武装学生,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发出智慧的理性之光,追求完美的人生.”[3]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而闻名遐迩的于丹老师说,我们让孩子读经典,并不是要僵死地背一些词句做功利的使用.对经典的理解要靠觉悟.觉悟一词,佛家说,有所觉是一个瞬间,有所悟则是一个过程.经书能让人有所觉,但人的一生如何去应对要靠有所悟.生命本身的成长一方面是智性的成长,另一方面就是灵性的丰盈.知识的缺乏与心灵的干枯皆是人生的局限,幸福的人生就在于拥有对生命的热爱之心、对知识的追求之心、对社会的奉献之心、对他人的善良之心、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因而关注学生心灵世界的启迪,就是启开生命之花的绽放.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可以引发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和转移,这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标准.

#91;M].长沙:岳麓书社,2002:5.

[3]王树林.高校德育要树立几个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