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修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点赞:13838 浏览:583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审美修养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阔了新境地,审美修养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多种目标的实现.因此,以双向互动与多管齐下的审美修养模式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感悟美的升华式、融入美的亲历式、享受美的陶冶式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助推力.

关 键 词 :审美修养;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追求真、善、美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学科,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于真(即科学性)、善(即道德性)的教育已经达到常态化水平,但是对于美(即审美性)的教育却相对欠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本身就蕴涵着美的价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审美修养,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审美修养的内涵阐述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 审美修养的内涵阐述

审美修养,是指在美学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互动过程中培育审美自觉,实现个体感悟美、融入美和享受美的能力,以自觉渐入“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审美修养包括三个过程:从基础起步看,审美修养包括美学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是以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并肩而进.美学理论学习为实践体验提供认知基础,实践体验为美学理论学习提供经验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美学修养的塑造奠定基础.从提升过程看,个体借助知识储备与自身经验,在自然、社会与心灵三个领域逐步提升审美力,进而形成全方位与多层次的感悟美、融入美和享受美的能力.从终极目标看,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是审美修养的最高追求,具备这种审美修养的个体,必定拥有审美阅历,能够在自然、社会与心灵领域进行“我中有美、美中有我”地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

(二)审美修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培育审美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提升个体幸福感目标的需要.

社会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客观福祉的提升,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观幸福感的普遍降低,这构成了现代化发展的又一个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任.审美修养能够给个体深入自然、社会与心灵,发现美和感受美,提高个体内在精神的愉悦度,从而产生主观层面的幸福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审美修养是实现提升个体幸福感目标的必然选择.

2.培养审美修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审美修养的培育有助于审美力的形成,实现个人的最终全面发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培育审美修养是提升文化自觉以抵制低俗文化侵袭的需要.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形成“地球村”,不同民族、国家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异质文化间的碰撞日益频繁,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低俗腐朽文化也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蕴含着真善美的价值观教育,提升个体理性,净化个体心灵,丰富个体情感,从而使个体能够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袭,而审美修养的培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二、用审美修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更新

审美修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过程,要实现审美修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作用,就必须采取双向互动、多管齐下的“脱胎换骨式”的观念更新.

(一)双向互动式的观念更新

审美修养教学是对个体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最终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审美修养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更新观念,摆正审美修养教学的位置,加大对美育理论、实践的探讨和实施,将其真正融入教学之中,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双向互动模式,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互动方式.自上而下的互动,要求教育者讲授审美知识和理论,开展审美实践和体验,带动个体通过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不断实现自我丰富和自我完善,从而帮助个体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下而上的互动,审美修养因各人年龄、兴趣、天赋等因素而存在不同,个体在某些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中优于个别教育者,因此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影响教育者,促进教育者审美观念的更新,从而影响在更多层次、更广范围来影响其他个体.

(二) 多管齐下式的观念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指引学科,贯穿于个体终身,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所谓多管齐下,就是多方调动、通力合作,推动审美修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1.国家层面:自我更新,积极引导

国家及其教育部门,通过制定法规、条例等推动审美修养教育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各省、市、地区依据国家的决策文件,利用地区优势特色审美资源,推进审美修养的培育;各级学校,根据国家的决策和地区文件,贯彻审美修养教育要求,调整教师对审美修养教育的认识,以便在审美理念指导下,采取灵活的审美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社会层面:密切联系,积极配合

个体生而具有社会性,时时刻刻深受社会影响.社会的整体审美修养程度决定着个体审美修养所能达到的高度.社会各界必须更新观念、紧密协作,重视审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整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提供便利,为国家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3.家庭层面:潜移默化,积极塑造

家庭环境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家庭审美环境和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个体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行为.因此,以审美修养的观念重塑家庭环境,是现代家庭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创造符合审美的家庭环境,无形中熏陶个体,另一方面要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审美体验,活跃家庭和谐氛围.以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教育贡献力量.

三、用审美修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理论学习,同时也关注教育实践,因此个体普遍具有审美修养的基础,但是也往往止步于此,没有达到审美修养对思想政治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功能.审美修养的形成是动态的,这种动态过程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与美合一”的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 感悟美的升华式

审美修养的形成,需要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从形式到内容、从外在到内在的全面感知与体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往往只追求形式、只关注外在,影响实际教育效果.以审美修养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转变实践的重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审美修养的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审美对象内容与内在本质的体悟中,激发个体源于生命内在的底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性.

(二) 融入美的亲历式

审美修养的形成,不仅要求个体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而且还要求个体将自己融入到所赏的景中,“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便是将个体置于审美空间内,使人能够与自然、社会以及心灵得以亲密和谐的统一起来.审美修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摒弃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自然、社会与心灵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切身融入其中,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性.

(三) 享受美的陶冶式

审美修养的形成并非“苦旅”,而是一种通过身体感知器官的联动而带来的精神的愉悦体验.美的趋向性是个体生而有之的天性,个体深谙享受美之道,而随着个体社会性的不断成熟,这种趋向性便被淹没在为生计而奔波的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幸福学”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审美修养的培育,使疲于奔波的个体通过感悟、融入来实现对美的享受,陶冶性情、焕发英气,实现个体幸福指数的提升.

(四) “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审美视域下,“天人合一”不仅是美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社会和心灵的高度和谐统一,“它所创造意境并不是无我之境,而是以我为本位的有我之境”[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个体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学科,应该充分利用审美修养的最高境界追求,使“三观”教育成为伴随个体终身的“有我之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身化.

审美修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审美修养的培育是一项终身性的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力求以科学的“三观”来指导个体终生的学科,因此将审美修养的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相结合,对于二者的实效性而言都是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强.人生之境与天人合一[J].江苏社会科学,2001(6):95.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